APP下载

怒江州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思路

2017-03-11傲,王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1期
关键词:怒江州廊道屏障

莫 傲,王 生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怒江州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思路

莫 傲,王 生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怒江州地处横断山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生态地位和国际地位十分重要。文中对云南省怒江州生态地位、地貌特征、森林景观空间以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机遇进行分析。提出抓住机遇,科学分层,合理布局,分类实施,建设边防生态安全林带、森林城市,乡村绿化工程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思路。

生态安全屏障;修山;理水;城市森林;乡村绿化;边防生态安全带;怒江州

怒江州地处横断山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属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过渡地带,国境线长475km。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立体气候,形成了动植物活动传播的天然通道和避难所,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加上复杂的地域环境影响,孕育出峡谷区内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全球生物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为保护该区域资源,建立了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独龙江国家公园”、“怒江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省级)”、“兰坪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地位和国防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和边境生态安全带意义深远。今特提出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思路,以供参考。

1 生态地位

按照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在东北森林区,西北风沙区,沿海区,西部高原区,长江、黄河、珠江、中小河流及库区,平原农区,城市区等构筑十大生态屏障,形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十大屏障中的“西部高原生态屏障”,范围包括青藏高原及其东南缘和黄土—云贵高原地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构建‘三屏两带’为主体的生态战略格局。无论是“西部高原生态屏障”或“三屏两带”,怒江州恰好属于这区域。这个区域,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之一,生态屏障建设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维护边境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2 现状分析

2.1 地貌特征

1)起伏巨大的高山峡谷

怒江州受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影响,北部较高,南部略低,3条河流自北向南流淌;“四山”挟持,形成“四山”夹“三水”的地貌格局。“四山”中,高黎贡山最高,担当力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略低,但一般山峰平均高度都在3 500 m以上,山地与峡谷谷底间高差差异巨大,形成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大峡谷。

2)缺少平原盆地,多冲积扇和阶地

怒江州缺少平原和盆地,农耕地和居民点多集中在冲积扇和阶地上。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 ,河流阶地(台地)和冲积扇较多,是农业区,如泸水的大兴地、称杆,福贡的匹河、鹿马登,贡山的丙中洛、普拉底,兰坪的营盘、石登等。

3)冰川与冻土地貌发育

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上,受纬度和自然条件影响,冰川作用强烈。怒江州在第四纪冰期中有过冰川活动,形成了冰蚀和冰碛地貌,进入全新世后,冰川虽已退缩,但冰川地貌仍在塑造中。

4)为强烈挤压的花岗岩和混合岩山地

全州四大山脉中,除了碧罗雪山的西坡出现部分沉积岩和浅变质岩外,中列和西列的山地大部分为花岗岩和混合岩分布区。由于这片山地处于板块碰撞挤压强烈的缝合带附近,从山地形成的内营力来看,是以地块强烈挤压,伴随地壳强烈抬升而形成。

2.2 景观空间分析

怒江州以“四山”“三水”为基质,镶嵌森林、湖泊、城镇、农地、村落、草场、矿场、采挖裸露缺口等景观斑块,以道路、防火通道、江河为廊道,形成山水相依、峡谷与山水相融、交相辉映、多维竖向的特有景观生态格局。几十年来,怒江森林经历了几次波折,为了发展经济,局部地区砍树采矿、修路、毁林种粮,致使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群落和森林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1)斑块密度

斑块密度反映景观的破碎程度和景观异质性的高低,斑块密度愈大,景观的破碎程度愈大,景观异质性越高。怒江州森林面积 979 970.3 hm2,有 5 430 块,而草地有 9 887.5 hm2,却有 5 060 个斑块,可见,森林斑块较大,草地斑块小;农地斑块有 10 646 块,比较分散破碎。大的森林斑块显示森林功能较强,有利于动物活动和蔽藏。

2)特征指数

低海拔地区(1 500 m以下)“农地景观”优势度比重为9.09%,随着海拔提升,景观比重便开始下降,变为0.8%~0.4%,即农地逐步减少。在低海拔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化指数分别为 2.596 7、0.059 8,森林“次生性”特征明显,表明该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中海拔地区(1 500~3 000 m) “森林景观”优势度明显增加,“森林”和“灌丛”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下降,这是因为森林、草地和灌丛逐渐占优势。森林斑块大而密度小,景观破碎度也小,森林“古老性”、“原生性”、“原始性”十分明显。

高海拔地区(3 000 m以上),森林则逐渐减少,森林景观优势度明显下降,森林斑块逐渐缩小,斑块分维数逐渐接近1;草地斑块增加,森林破碎化指数逐渐增大。此区域森林具有“古老性”、“原生性”,但同时亦呈现出“退化”和“衰老”表现。

3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机遇

3.1 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建设

“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 的空间载体,为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黄土高原东西横距千余公里,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气候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横断山脉南北纵贯900 余 km,江河并流,山高谷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本带林业建设主攻方向,在云南部分并结合怒江州,重点是全面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自然修复为主,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严格保护天然林和湿地,加强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国家公园,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提高重点物种栖息地质量;加快退耕还林,加大退化林分、退化湿地修复,增加自然生态资源总量,逐步形成功能稳定、类型齐全的高原生态系统。

3.2 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行动

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修复和扩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改善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种群交流通道阻断的状况,设立专门保护站点。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优先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科学进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再引入”。

怒江州西部与缅甸接壤,为热带、亚热带的交错地带,是全省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这片常绿阔叶林与东喜马拉雅连成一片,是我国极难得的原始林区,森林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富集。因此,开展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行动迫在眉睫。

3.3 边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

“边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是《云南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六大“重点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之一。云南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是全国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怒江州地处横断山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西邻缅甸,国境线长475 km,生态与国防地位十分重要,落实《云南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势在必行。

3.4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扶贫力度

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补偿脱贫,加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贫困地区的实施力度,通过森林湿地管护和沙化土地封禁补助、退耕还林补助、营造林投资补助、生态补偿等林业补贴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防火专业队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直接增加参与林业建设的贫困人口收入,实现生态补偿脱贫。加强对贫困地区、林业定点扶贫县和国有林区林场扶贫力度,实现山区林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十分繁重。

怒江州属贫困地区,在怒江州“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切实落实“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防火专业队员”等项措施,以保证护林人员和林区贫困人口的收入,实现生态补偿脱贫。

3.5 政府十分重视“云南生态屏障建设”

2016年12月2—5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担任指导单位、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联合主办的“屏障与安全,云南生态文明区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端学术论坛,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和腾冲市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就“云南生态安全建设”、“云南生态屏障构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建设”和“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从这一活动可看出,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对“云南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十分关切。

4 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思路

4.1 抓住机遇

前面列述的5个机遇,可说是千载难逢,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十分重视,不仅作出了宏观规划,而且还制定了具体的布署。为抓住机遇,紧跟中央战略部署,《怒江州林业“十三五”规划》特将构建怒江州生态安全屏障、边境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重点实施项目之一,把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努力提升生态服务保障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努力建设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形成有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将怒江州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为构建国家面向西南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4.2 科学分层

生态屏障建设,自项目提出到工程实践,整个过程都应坚持“生态、安全、民生”战略方针,对全州“四山”、“三水”进行全面分析与组合,结合自然资源垂直差异特点,从层面上,将整个区域分成“生态层”、“生产层”和“生活层”。

“生态层”位于“四山”的中、上部高山区,包括各种森林类型和森林生态系统,属水源涵养核心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自然景观条件较好。划为“生态层”的目的是为了严格控制人畜入内活动,降低对天然林的扰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产层”主要为“四山”的中、下部人类集聚生产活动区域,此区域亦称“经济层”,人类对森林扰动较大,是森林生态修复重点区。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修复、改造、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提高林地生产率。

“生活层”包括低海拔地区城市、乡镇和村落人类聚集地,通过项目实施,完善乡村聚落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整体景观风貌,保护乡村景观完整性,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

4.3 合理布局

生态层:全面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天然林和高山湿地,减少人为活动和放牧的承载量。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天保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退化防护林改造”、“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森林进行全面有效地管护。

生产层: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包据崩冈、崩塌地修复造林)”、“省级低效林改造”、“退化防护林改造”、“非石漠化治理“、“困难地造林”、“森林抚育”以及“封山育林”、“天保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怒江、澜沧江流域生态脆弱区、矿山破坏严重区植被修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生活层:着重做好“农村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城镇面山生态修复工作,建设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整体上全面贯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国家公园建设工程,以怒江沿岸城乡、村寨、公路沿线为重点,采取点、线、面结合,乔灌(花)搭配,种植以木棉为主,菠萝蜜、枇杷、凤凰木、洋紫荆、三角梅、竹子、红花羊蹄甲、云南樱花、桃等为辅助树种, 分步实施,“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着力打造怒江大峡谷靓丽的花谷风景线。

4.4 分类实施4.4.1 “四山”修复工程

“四山”修复,以自然修复为主,加强水土流失控制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严格保护天然林和天然湿地,加强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国家公园,强化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提高重点物种栖息地环境质量;加快退耕还林,加大退化林分改造和低效林改造,加快退化湿地修复,增加自然生态资源总量,连结破碎的斑块,凸显森林景观”优势度,逐步形成功能稳定、类型齐全的森林生态系统。

4.4.2 “三水”流域治理工程

1)独龙江流域。独龙江又称“独龙族的母亲河”,独龙江峡谷称“神秘的峡谷”,2016年申报成为“独龙江国家公园”。独龙江落差大,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3 200 mm以上,为云南之最。河谷中植物繁多,森林茂密。当前任务是建设“国家公园”、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修理崩塌地;少修路,少砍树,减少人为扰动,维护天然森林生态系统。

2)怒江流域。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人口集聚,对森林干扰较大。加上峡谷坡陡,地质结构疏松,雨季山洪暴发,往往造成崩塌与水土流失。当前主要任务是加快退耕还林,加大退化林分改造和低效林改造,增加两岸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结构,提高质量,控制水土流失,修理崩塌地、崩冈和侵蚀沟。

3)澜沧江流域。两岸干凉—干热,森林稀疏,是怒江州作物种植区之一。澜沧江电能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中国锌都”—兰坪工业发展造成多处裸露山体缺口,有待进一步恢复。当前主要任务是裸露山体缺口修复、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侵蚀沟谷、崩冈水土流失治理。

4.4.3 “三横一纵”道路绿化工程

“三横”:箐地—片马、贡山—叶枝、兰坪—拉井—兔峨三条干道;“一纵”:六库—贡山干道。以“三横一纵”干道两侧及视线范围的绿化作为重点,开展公路沿线景观恢复工作,加强绿色廊道建设。为提升廊道绿化整体功能, “三横”重点建设“基础性保护廊道—林带”,“一纵”既包含“基础性保护廊道—林带”又有“特色性生态廊道—绿道”。

1)“基础性保护廊道”

“基础性保护廊道”位于道路两侧,是为道路永久建立的全封闭型森林绿带,作为公路与周边环境的隔离带,为公路安全提供永久保护。宽度采用10~30 m,在该宽度内能有效防止道路行车产生的噪声、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功能,保存微生境的必须宽度。廊道仿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近自然、半自然的森林景观;廊道全面实现贯通性、连通性,并能连接途经的各大森林斑块,以保证小型动物具有良好的迁移活动环境。

2)“特色性生态廊道—绿带”

“特色性生态廊道—绿带”位于基础性保护廊道外侧,是基础性保护廊道生态功能的延伸,也是生态产业建设的重点区域。廊道不仅能防止水土和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还能发挥经济功能。廊道可以作为生态产业发展基地,可以实施农业结构转换,弥补因生态建设占用农村土地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根据廊道生态与经济功能,宽度规划在30 m以外至500 m范围,在该宽度范围内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且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经济林和景观林。

4.4.4 “边防生态安全林带”建设工程

“边防生态安全林带”指独龙江、福贡、泸水跟缅甸交界的“国防生态安全屏障”,既是国防林,也是生态安全屏障。独龙江的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为国防山体屏障,独龙江为边境水陆生物走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山顶半年积雪,人迹罕至。加强对山林的保护、防火隔离带建设、防治病虫害,同时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山中上部森林生态系统处顶极状态,保持原始的系统结构与特征,加强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少砍树或不砍树,少修路,减少人为活动。高黎贡山东坡中、下部既是“重力侵蚀”地貌区,又是生产区,人口密集,交通方便,人为活动频繁,森林斑块破碎,生态系统脆弱。因此,重点是退耕还林、生态修复。

4.4.5 “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一是确定“森林城市”划分范围,二是功能分区。分区分 “建设区”(包括在建区和拟建区)、“适度开发区”和“生态保育区”。“建设区”绿化目标为实现“城市园林化”;“适度开发区”属于近郊区,为森林城市第一道生态屏障,森林群落结构调整与树种优化、退化植被恢复,城市周边廊道绿化,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保育区”属远郊区,为森林城市第二、第三道生态屏障,全面落实森林保护工程。

4.4.6 美丽城镇与乡村绿化工程

1)乡镇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内容:乡镇道路绿化、街道与广场绿化、四旁(空地)绿化、乡镇面山绿化、周围侵蚀沟治理、文化林营建、环镇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水源林”保护,城乡环境整治。

2)乡村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内容:进村道路绿化、 四旁(空地)绿化、面山绿化、文化林营建、侵蚀沟治理、环村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水源林”保护等。大力开展“绿色村庄”、“绿色庭院”、 “绿色校园”“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实施村庄净化、美化、绿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1] 李建﹒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冯雨峰,孔繁德﹒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 孙书存,包维楷﹒恢复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赵万民﹒山地人居环境七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 王爱华,夏有才﹒城乡规划新思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史捍民﹒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 肖笃宁,李秀珍﹒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 李吉跃﹒城市林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Construction of Nujiang Prefecture

MO Ao, WANG Sheng

(Yunnan Institute of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Kunming 650051, China)

Nujiang located i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area of three parallel rivers region, which had very important ecological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status, topographical features, forest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construction opportunities of Nujiang. The paper also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e.g. seize the opportunity,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reasonable layout, built ecological safety belts, rural greening projects etc.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trim the mountain; control water; urban forest; rural greening; border ecological safety belt; Nujiang Prefecture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1.012

2017-01-04.

莫 傲(1977-),男,云南昆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工作.

S718.54;X171.4

A

1671-3168(2017)01-0054-05

猜你喜欢

怒江州廊道屏障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屏障修护TOP10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一道屏障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