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学校课改实施瓶颈的探析
——基于县城中学的视角
2017-03-11刘宏梅
刘宏梅
(黑龙江省甘南县第六中学,黑龙江 甘南 162100)
关于农村学校课改实施瓶颈的探析
——基于县城中学的视角
刘宏梅
(黑龙江省甘南县第六中学,黑龙江 甘南 162100)
农村学校课改实施瓶颈多元,本文从农村初中学校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来自思想层面、行政层面、专业层面、课改实施目标层面的瓶颈。纠正偏颇,摆正关系,从本质上探寻农村学校科学可行的实施课改策略。
农村课改实施瓶颈;意识形态乱象;科学化实施瓶颈;思想认识瓶颈;行政层面的瓶颈;专业层面瓶颈实现课改目标瓶颈
作为农村学校教学改革要成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介入,营造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激活校内教师的参与热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课程变革的真正参与者,形成一种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课改虽然已经开展多年,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农村学校已不再陌生,却依然只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喊在嘴上,“穿新鞋走老路”,这是对当前教育最形象、最真切的描述。那么,农村教育因何会走到了这里?除了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教育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缺乏关注,教育的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了教育各层面(行政层面、学校层面、教师等层面)的功利取向外,其他因素也严重阻碍农村学校课改的实施,乃至成为不可逾越的瓶颈。下面就几个方面来探析一下农村学校课改实施的瓶颈及成因。
一、来自思想层面的认识瓶颈。
无论是行政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要处理好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有大部分教师甚至有些领导依然存在:认为搞课改和要教学质量是两层皮,课改无非是走走形式,变变花样,外在的是给人看的,十分固执地持传统教学观岿然不动,只要教学成绩不问课改。表现在课改运动来了,装装样子。上面声势很大,下面表演表演,内行人一看啼笑皆非。尽管课改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有的农村学校至今并未融入国家如火如荼课改洪流,依然我行我素。其原因是,认为搞课改耽误教学成绩,影响教学质量。对我国第八次课改目标不明确,对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知晓肤浅,教师要达到什么程度的专业水平心里没数,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问,只关心分数。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极大,如若是来自行政层面将影响一个区域,教育无发展后力,没有诗和远方;若是来自一所学校,则这所学校将没有生机,年复一年,成效甚微;如若来自一位教师,那么这位教师将被课改新局面所淘汰。有人可能不信,但事实上这样的农村学校确实有,这样的教师也以一定的数量存在。试想想,课改如此实施能走向深入么?
为什么农村学校发展缺乏持续力,甚至停滞不前,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局部课改实施战略上有偏颇,正确的方向应该以课程改革实施为载体,把课改理念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去。这里面能在最根本问题上认为课改阻碍教学质量提升,如今教育界大都会认为可笑的事情,而在农村学校却可怕的存在着。此观念存在,农村学校无法走向教育创新,什么课程领导力?个性化课程开发?走班制?都无从谈起,核心素养落地那就更不可能。
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质量的飞跃。反之,佯装、蜻蜓点水,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提高,然后竟然说什么课改无用,耽误时间耗费人力物力。六中的课改实践表明,是课改成就了教学质量居县域之强势。这里我敢说,如果六中哪一天弱化了课改,教学质量滑坡那是必然的。
来自思想层面另一方面瓶颈是:幻想课改一蹴而就,或者是到处寻觅江湖秘方。其原因是不愿意沉下来做研究,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价值观领会不深,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内涵领悟不透,更不知道“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一句话,就是理论素养低下。表现有了模式就停下来,懒得研究;还有的观望,等别人有成方子再模仿;或是抱着教学模式不放,稍加修饰变成了创新,其实换汤不换药。一旦大谈特谈教学质量,便将课改全部丢到脑后,若有课改运动再比划比划,前面的努力由于没有坚持常态化又无情地归零了。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几近普遍。六中的教师由于和全国课改步伐同步,教师能区分来自全国各种课改经验的好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知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什么?摒弃什么?学习什么?而有的农村学校由于没有扎实开展课改,课改阅历缺失,而在课改面前盲从不知道怎么做。在2016年11月六中课改现场会上,与会的各兄弟学校无不吃惊的赞叹:说认同六中课改县域内先进,但是两年没来六中了,没想到现在“思维碰撞课堂”带来的巨变如此之大,纷纷赞同“思维碰撞课堂”使课堂教学变革走向了深入,渐渐地感觉又被六中落下了很远。当然六中课改实施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是课改的累积效应助推了六中课改实施。
二、课改科学化层面实施瓶颈。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纯粹机械的内容,一是识记困难,二是容易遗忘。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它对学习者来说难以形成心理意义,也就是说,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而我们现实的做法是: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小问题变成填空式问答题,让学生找到答案并死记住,岂不知这种 “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形成知识之间联系和深度理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开发和持久记忆,反而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困难。还有,诸多老师把学生学习定位在“记住就行;理解了会做题就行”,然而,记忆和理解均属于浅层次思维,要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智慧,采取的方法只能是“熟能生巧”,从量变到质变,唯一的方式就是“量的累积”,也就是只能靠“题海战术”和“多次重复”才能完成,这就是“加班加点”屡屡见效的根源所在。如果我们树立了科学意识,把课堂学习立足于“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思维目标,“为迁移而教,在运用中学”,就可以从 “量的学习”直接进入“质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在大大减轻学生的训练负担前提下提高学习成绩。
三、是行政层面的瓶颈。基于学校的视角分析来自行政层面的瓶颈。
(一)每一所学校能否得到来自行政层面的助推使课改实施深化。这一瓶颈是使农村学校很少或者没有展示自己课改成果探索的机会,自始至终也没明白自己课改实施问题所在,更无解决的策略。换句话说,农村学校力量单薄,教育行政的推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和顶层设计。“有了教育行政的强力推进,学校课程变革会大面积地发生;没有教育行政的推动,课程改革可能很难真正长久坚持。”
以六中为例,学校得到多次来自行政层面的助推。一是课改之初,05年便获得首次承办全县课改推进会;二是2010年市里首次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三是2014年成为市教研基地校,课堂教学模式新探索;四是2014年获得县政府助推泰安实验学校思维碰撞模式项目实施。可以说四次有影响的行政助推,使六中课改持续提升实施水平,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而当前大多数农村学校虽然有大环境的课改氛围,但参与的程度有限。这就呼唤来自行政的评价要科学,真正能起到向前推进课改,并坚持常态化。如果评价偏离课改实施规律,将阻碍课堂教学改革,甚至走上弯路。
(二)教学理论学习研究缺失的瓶颈,戴着教学模式的镣铐实施课改。
表现在热衷教学模式模仿,支撑模式的理论研究薄弱。曾经教育界对模式的追捧已成为一股热潮,现在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落地,课改前沿先进的学校大都已经冷静下来,不在盲目的整齐划一要求一校一模。而现在仍然存在要求农村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时宜。试想想作为农村学校建立一套符合自主学习理论、科学化、本土化的新课堂操作模式,难不难?有人说,你看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云云。当年农村学校也大都去过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考察,回来以后带来了什么变化?当然不能说一点变化没有,但对考察回来的困惑梳理没有?他们模式背后的理论支撑研究没有?现如今可喜的是我们对草根兴起的模式已经有了辩证的新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教授何克抗认为:“模式很重要,但是实际上是为思想、观念服务的。这个模式要创新,首先得思想观念理论有创新,没有创新理论不可能有创新模式。”〔1〕农村学校一谈学习理论,没时间,认为没啥用,走不进去理论,只在模式模仿上做文章。其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好模式与理论的关系,而且理论学习薄弱,又怎能有模式创新呢?因而要求农村学校一校一模有些牵强,况且,模式又不是万能的,以致农村学校戴着模式镣铐实施课改。
“我们探索模式建构,但又不能被模式束缚,模式是方法的集合,但是它里边有两个核心的元素,一是思想或者理论,二是方式方法,最好的办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如是说。只关注方式方法,淡漠思想或者理论是农村学校课改实施的关键瓶颈,要想解决好,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六中课改实践信奉“拿来主义”。2014年县政府县教育局打造甘南教育品牌,北京人民教育家网络学院把山东泰安实验学校“思维碰撞”项目落实到甘南县第六中学。“思维碰撞”课堂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于六中来说,这是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价值直接指向“思维”核心。以学业纸为管理载体,设计优质问题、教学活动,交互反馈组织,嵌入式评价要求。实践中,这个模式靠模仿学不来,不但思想理论新,方式方法也新。据知情人说“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潍坊创始人,如今现在也在研究“思维碰撞”及深度学习教学思想。作为六中实施“思维碰撞”课堂项目,从学习思维碰撞教学思想,研究学业纸编制,尤其是学习目标定位等探索,认为边实践、边研究理论,坚持“拿来主义”实施思路是正确的。
其实,“拿来主义”并不丢人,凡事都想与众不同反而可笑。把别人的好做法、本地的好做法能“拿来”就不错了。看不起“拿来”,老想世界第一、填补空白,以致“创新主义”盛行,着实可笑。不要刻意与众不同,要善于借鉴借力。教育中很多好的做法早已有之,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能把这些好做法充分借鉴和使用就已经足够。〔3〕
因此,作为农村学校迫切恳请行政部门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搭建平台,“创新”和“拿来”并举,只要引领课改实施效果最大化。
四、是基于专业力量层面和课程专家的专业支持和贴近地面的帮助的瓶颈。
农村学校师资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课改实施完全依赖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办不到。从六中课改经历看出:一是主动学习,走出去;二是请优秀教师进来讲课。然而两方面都做到了,并且学校层面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施,但是教师的课改实施力仍然没多大提升。因此,六中主动邀请市中教部专家现场指导,并申请成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基地校,得到了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中教部全体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作为县域农村学校他们就是最好的专家,课改实施关键时期,“新课标”修订后12年至14年7月,六中教师在市中教部全体教研员专家高端引领下,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后来思维碰撞课堂项目引进六中,泰安崔成林专家全国有名,两次进入六中,一次在泰安合作,六中与泰安网上教研常态化研究。经泰安实验学校程方和校长、崔成林专家、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强光风、年近七十的海南省师范学院教育专家蒋敦杰零距离指导,六中深刻领悟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真谛。 因此说,农村学校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支持和专家贴地面的帮助是多么的迫切和必要。
五、是聚焦转变教学方式是实施课改目标的瓶颈。
在一次学术味很浓的课改论坛上,某学校中层领导发言人竟然片面的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有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自主学习就是预习、有导学案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实质就是最大化落实课堂三维目标,现今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比如,有理数加法这节课,当教学目标定位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最好的办法是练习而不是探究,最好的方式是独立完成而不是小组合作;当教学目标定位于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形成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强调的是探究而不是练习,倡导的是小组合作而不是独立完成,因为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也会跟着变。这就看出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学生学习成果指标制定才决定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六中课改进入“思维碰撞课堂”,在泰安进行的教研主题就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制定展开论坛,让六中人破解了课堂教学改革核心问题。
那么为什么农村学校会有这样的误解呢?怎么办?依然是上面所说的研究不够,学习不够。实施课改的领导人必须是精通业务,领悟课改精髓,无论是来自哪个层面的领导,只有这样,学校、教师实施课改才会走上科学实施之路。作为农村学校层面要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有效开展课例研究,策略是微观引领。有的农村学校弱化教研,甚至整个学期没有搞过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教师的课改实施力提升从何而来?责任由谁买单呢?这不能不引起深思。这与先进的课改前沿学校每个学科每周实施半天无课日,每周雷打不动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农村学校六中成功的做法是,常态化研究提炼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1〕〔2〕余慧娟,钱丽欣.未来课堂:解放人的自主性与个性摘〔J〕.人民教育,2011,(24):34、35.
〔3〕〔宏启观察〕:告别教育中的“伪创新”与“真折腾”一文。
G632.3
A
1009— 2234(2017)10— 0147— 03
2017— 10— 07
课题编号JJG1214004课题名称:2014年度省科学规划研究团队——农村初中教研基地研究团队专项课题“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
刘宏梅(1966—),女,黑龙江甘南人,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 初中学校课程改革实施。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