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优秀家风家教的类型和方式分析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沿河土家土家族

王 利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第六中学,贵州铜仁 565300)

中华民族的统一大家庭由 56个民族组成,除开汉族以外还有 55个少数民族,土家族是其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披荆斩棘,开发了美丽的武陵山地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反抗历代无道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英勇善战,流血牺牲,对你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研究,土家族的优良家风家教在教育土家儿女的过程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有不要进行探究。

一 认识土家族

土家族名称历史渊源:土家族人用土家语自称为“毕兹卡”,称与其相邻的苗族为“白卡”,称外来的汉人为“帕卡”。“毕兹”是汉语记音,是“土家和本地”的意思,“毕”是“族”或“人”的意思。“毕兹卡”就是“土家人”或“本地人”的意思。总得来说,土家族系氐羌族群,但由于土家语方言的微小差异,导致了土家族在自称的发音上略有不同:保靖土家人自称“密基卡”,永顺土家人自称“比基卡”,龙山土家人自称“比兹卡”,沿河土家人自称“比际卡”。这些名称均是因语音的差异而导致了汉文记载的不同,并非是族群的区分。土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土家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得到国家的认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且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过程。事情的起因是1950年10月国庆一周年时,“毕兹卡”姑娘田心桃作为苗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观礼代表团被“误认”。此后经过湖南省、地区、县和国家有关部门及一些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57年得到了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发文认可。在该年1月3日的文件中,国家正式确认土家族为单一少数民族,同时用加急电报通知了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委统战部。被涅没了千年历史的土家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恢复了历史原貌,古老民族获得了新生。此后,湖南、湖北、四川(后为重庆市)、贵州等进行了民族确认,还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州、县。为民族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土家族历史沿革,根据有关文献研究资料记录,可以看出土家族有一个历史区域分布过程:

1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在巴人居住地区设置了巴郡、南郡和黔中郡。巴郡治江州,南郡治江陵,黔中郡治沅陵。两汉时期,朝廷在巴人地区设了巴郡、南郡及武陵郡,隶属荆州。西汉将黔中郡改为武陵郡,迁治义陵县(今溆浦县),管辖 13县,其中巴人地区辖迁陵县、酉阳县、充县、零阳县、沅陵县、辰阳县。南郡辖巫县、夷陵县、夷道县和很山县。

2 唐宋时期,土家地区设羁縻州

唐宋时期,朝廷对土家首领赐以羁縻知州之职,令其治理土家地区。唐代设了施州、峡州、高州、黔州、辰州、锦州、溪州、澧州等。五代时期,溪州分为上、中、下溪州并有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永顺等 20个州。宋代,湘西土家地区设了上溪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保靖州5个羁縻州;鄂西土家地区设了施州、高州、峡州、保顺州、夔州、安定州、顺州、富州、懿州等羁縻州。

3 元明清时期的土司统治

这是土家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元明清时期,朝廷在湘西设了永顺宣慰司、桑植宣慰司等土司机构。永顺宣慰司土官为彭氏,辖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保靖宣慰司土官为向氏,辖今保靖、凤凰等县。柿溪宣抚司土官为向氏,辖今桑植县西南部。清朝雍正实行“改土分流”政策,废除了延续1千多年土司制度。

4 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设立民族自治政府管理。经过民族识别,发现土家族目前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 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共51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分别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这些土家族自治政府的成立,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及挖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土家族家风家教分析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是以家庭为背景,以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教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人们普遍重视家庭的地位与功用,因为它不仅是孕育生命和培养德性的起点,而且是国家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儒家经典《礼记 .大学》说,“修身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在古代,国是家的扩大,自然是家齐才能臻至国泰民安。因此,人们普遍重视家庭教育,孜孜于传承与光大自家的传统与经验,最后形成各具特色的家教风格。《孟母三迁》的故事传承不衰,《颜氏家训》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家风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文化价值核心范畴:亲情与仁爱,礼仪与传承,躬行与身教,齐家与治国五个方面。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家教是指家庭内部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家长通过自己实际行动来教育。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与社会的价值缩影,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还是民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要素。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

根据有关文献,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总结为六大类15条:

第一类个人修养

1 勤劳坚韧,土家族生活的武陵山片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为复杂的山区之一,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该县 75%的地区呈现高山峡谷、河溪密布等地理特征。沿河人民在改造自然环境和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中无不展现出他们勤劳坚韧的优良品质。

2 助人为乐,土家族人民有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传说清末,沿河县城边缘坝坨村一铁匠杨水猫为了给当地农民堵洞引水,结果在引出水后自己却被淹死在洞中,人民至今留念他。民国时期,沿河县甘溪区老宅村杨世贵送饭途中,遇到了乞讨的人,就把饭给人家吃了,他平时遇到赤脚挑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会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别人穿,杨世贵的事迹至今在当地传为佳话。

3 拾金不昧,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是土家族的优良家风。据有关记载,清乾隆七年(1742年)八月,沿河自治县板场永祥村张达勤,在去湖南常德办事时,在路上拾得金子500两,他如数归还失主。遗失者准备以半数酬谢,他一分不要,于是失主将此情况告诉了县里,县令传达勤,誉之:“君拾金不昧,好善如此被倍于敬神也,后世子孙必然昌大。”于是赠其一冠一衣一履。

第二类行为品格

1 修身以德,对于德性的重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风家教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也是土家族家风家教的重要特点。这一点最初在土家族统治阶级土司家族(也即贵族阶级)的重视开始,然后向平民阶层进行推广。据永顺彭氏记载土司的重要著作《历代稽勋录》记载。在土司王看来,经常酗酒是一种失德的行为。他还把重视民生、关心民生疾苦落实到生活上的节约和不浪费,在生活的节俭上,厚德广发。

2 热情好客,土家族人出门做客带礼物,讲究穿戴。妇女梳妆打扮,挽留高巴髻,戴手镯耳环,穿绣花鞋;男人、小孩穿新衣服或干净的衣服。客人到主人家先打招呼,对老人尤其尊重,对小孩特别疼爱,讲话轻言细语。对成年男客,主人要先敬上草烟(又叫山烟),一般由小孩递。对来客主人还要热情招待,饭桌多为八仙桌(四方的),土家人对于座次很讲究,不能乱坐位置,上方(以堂屋香盒为准)是年份大、辈分高的人坐,父子不能对坐,主人坐两边的下位,吃饭时,客人待说“请嗛菜”才动筷子,夹菜以面前的为主,先给同桌老人敬酒夹菜劝菜。待客一般以腊肉为主,还有豆腐(浑浆豆腐、豆花、灰豆腐等品种)、糍粑、汤巴及酒(糯米酒、苦荞酒、包谷烧等)等。家中妇女、小辈主动给客人盛饭、添饭,要双手递给客人(客人一般也要双手接)。桌子上无论谁先放下碗筷,都要对还在吃饭的人说“慢吃。”并且将筷子放在碗上,待大家都吃完了才把筷子一起拿下。最后吃完饭的说“相宾您。”如果实在有事情需要离开要对他人说“少陪了。”从别人面前过要说“借路”等道歉话。客人告辞时要尽力挽留客人说“耍天去”(是老年人一般要安排住宿,不让走),如果客人坚持要回去,就会将客人送至门口,说:“慢走,下次又来”,且送一些食品或小礼品让客人带回家。

第三类有益国家

1 忠诚报国 ,忠诚报国是土家族人民的基本德性,是核心精神。土家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敢于反抗反动统治、黑恶势力和外国侵略者。清代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田应豪和黎佐清,民国时期的追随孙中山投入革命的席正铭等都是土家儿女的优秀代表。

2 勇敢尚武 ,骁勇善战是土家族优秀家风家教和民族精神之一。

3 秉公清廉,秉公不谋私是土家族的优秀家风。

第四类家道伦理

1 忠诚孝悌,传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帮,有着比较深厚是礼仪文化,其中忠诚孝悌也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在土家族优秀的家风中,诚信孝悌(爱亲)的伦理道德至今仍然是土家族家庭教育所继承的价值核心。土家族家庭至今仍然认为孝悌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据说元朝顺帝至正壬辰年间,湖南古丈的一个地方,有了一种妖贼。打从福建省过来的,此时,那地方上有一个有对家人孝悌的人,他姓章,名叫溢,和他的姪子章存仁,逃到山里去避乱 。不料那个章存仁 。忽然间被妖贼们捉去了,章溢走出去对一班妖贼们说道 :“ 我的哥哥,只有这一个儿子,不让我的哥哥没有后代。他就说。这是我的姪儿,他的年纪幼小,还没有知识的,我情愿自己来代我姪儿子的死。一定请求妖贼们不要杀他的姪儿”。说完竟至于号淘大哭了,妖贼们也被章溢的行为感动了。因为敬重他的义气,就把他们叔姪俩都释放了回来。

2 行善最乐,走进土家族家庭,在他们的堂屋香盒上中间都会写上“耕读为本,行善最乐”几个字。土家族对于读书和耕地都是很上心的,无论谁都很喜欢行善积德,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好事。

3 艰苦朴素,解放前,土家族人民除节假日和宴席备丰盛酒菜外,平时多以蔬菜和粗粮为主,如红苕、洋芋等。除节日、赶场外,平时多穿破旧衣裤。不少家庭的衣服爸爸穿了儿子穿,缝缝补补老大、老二、老三都接着穿,总是舍不得扔掉。用钱方面,非常节约,很多农民赶场从来不吃“响(土家话读少)午”,实在饿了就买杯酒喝。现在土家族家庭的经济有所还转,但人民还是会省吃俭用,从不搞铺张浪费。

第五类社会公德

1 回馈社会 , 土家人热心公益,非常重视回馈社会。据有关记载,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举人张贯之以白云诗庙产为办学集资,兴建了谯家铺高等小学。民国29年(1940年),由县政府拔款1.8万元,再向社会集资4.5万元,田姓人又出 20亩土地,修建了沿河中学(现更名为沿河民族中学),该校为当地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此后,水田村杨世贵将发往秀山县的 87担桐油出售后,获得钱全部捐出用于修桥墩。新中国成立后,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人物和故事更是不胜枚举。

2 团结互助,历史上,土家族人长期生活在武陵山区,这些地方山高谷深,野兽经常出没,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为了保障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土家族先民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宗族观念、村落习俗以及民间民约,通过这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六类处事之道

1 知足常乐,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人不能索取太多,有些时候要适可而止,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

2 淡泊明志,古人常说说“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如关麟征辞官隐居和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终不接受采访报道就是淡泊名利的典型。其实土家族也有这方面的代表。民国时期,沿河县官舟学人张尚珍本来有机会刘到外面大城市工作,但为了照顾家庭,他决定回乡务农。他的哥哥尚瑞因病早逝,留下妻儿,尚珍将其好田近地让让给其嫂侄,从不争多论少。他还在饥荒年代救济不少灾民。新中国成立后,兴办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集中赡养无人收留的老人和孤儿。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他仍然认为这是值得的。

总之,传统中国的家庭伦理道德思想在今天仍然发挥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思想资源。我们探讨土家族优秀家风家教不能完全离开中华民族的优秀谈,要结合起来看,因为土家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土家族家庭伦理道德文化在新时代的崭新意义和价值,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土家族家风家教文化包括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都不能完全回应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流行价值观念和思潮。第二,面对工业时代的全球性问题。第三,研究要视大自然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伦理观,因为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太密切了。第四,要明白土家族家风家教是根植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需要我们不断增加和提炼。第五,土家族家风家教类型本文没有完全归纳详细,今后有待完善、充实。

[1] 罗中,罗午.土家族[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

[2] 土家族编写组.土家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 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土家族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

[4] 兰显亮主编.沿河土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曾仕强.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

[6]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沿河土家土家族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土家族情歌
九九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