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吗?
2017-03-11赵春
赵 春
“中央厨房”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吗?
赵 春
在移动端和互联网的双重夹击下,传统媒体这几年过的十分压抑,虽然在口头上可以批判层出不穷的传统媒体唱衰论,但是在具体业务上却鲜能做出有力的回击。在经历了以技术、内容、社交为导向的媒体融合尝试后,传统媒体似乎还在试错中找寻自己的出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中央厨房”成为各大媒体的高频词汇。那么这个全媒体“中央厨房”到底该怎么玩,又能否帮助传统媒体走出眼下的颓势?
一、央媒带头主席点赞 “中央厨房”成示范
其实“中央厨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和电视台前些年流行的大采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眼下在新科技的加持下,“中央厨房”才焕发了新活力。许多媒体都建立了“中央厨房”全媒体调度中心,但是要说哪家最火,人民日报社可谓当仁不让。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充分肯定了“中央厨房”的做法。
那么人民日报社的这一中央厨房是如何运作的呢?根据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调研部研究员张旸的说法,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是人民日报策、采、编、发的神经中枢,发挥着集中指挥、高效协调、采编调度、信息沟通等基本功能。“中央厨房”打破过去媒体的“板块分割”运作模式,专门设立总编调度中心,建立采编联动平台,统筹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
二、地方媒体跟进 “中央厨房”建设成风潮
在央媒的带领之下,地方媒体也迅速跟进“中央厨房”建设,一时间,全媒体矩阵调度系统似乎成了媒体融合的标配,没有这出去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在搞新媒体。2016年一批传统广电上线了中央厨房项目,江苏广电总台在原广电新闻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打造“中央厨房”模式,江苏广电将新闻中心内部资源进行调配整合,实现节目的一次采集、多级分发、多终端呈现;河南广电整合旗下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东方今报社、映象网、猛犸新闻客户端以及数十个双微新媒体,组成强大的宣传矩阵,打造河南广电全媒体的品牌;河北广电在两会期间首次采用全媒体的方式报道会议情况。2017年6月,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建立完成了面向“报、台、网、微、端”5N现代传播体系的“中央厨房”项目建设,7月,安徽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指挥调度系统启用,同时海豚视界客户端也正式上线。平台具有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共享等功能。海豚视界客户端汇聚了明星主播、记者团队、自媒体达人、千余名拍客等内容资源,是安徽广电台重点打造的微视频、新闻类、融媒体资讯平台。同月,西安广播电视台“中央厨房”暨十大融媒体发布平台正式上线,西安广播电视台“中央厨房”融媒体指挥发布平台,将实现播出节目文件化传送,全台节目无带化播出,传统节目系统与新媒体素材、节目等的互相调用、读取,开发出移动文稿、视频回传等功能。破除了传统新闻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形成了统一决策的指挥中心和多屏分发的传播平台。8月,历时一年多投入巨资打造的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央厨房”正式启用;浙江广电集团也成立深化媒体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作任务”,计划在9月底“打造一个新型媒体融合平台,为建设具有广电特色的媒体集团打下基础”。
三、全媒体“中央厨房” 纸媒为何走在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中央厨房”建造热潮中,纸媒似乎走在了传统广电的前面。正如前文所述,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已经成为行业翘楚;上海报业集团完成了“二(澎拜、界面)三(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四(第六声、摩尔金融、唔哩、周到)”媒体融合格局,南方报业、浙江日报、四川日报等报业集团纷纷作出了落到实处的媒体融合变革。而广电系目前看来还处于跟风状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究其根源可能是纸媒比广电系更早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在市场的倒逼之下更早地开始了媒体融合之路。在纸媒的黄金时代,他们与广电系泾渭分明很少涉足视频制作。当有了视频制作需求后,他们能够以全新的姿态借助日新月异的科技,开始全新的视频制作尝试。尤其在短视频火爆的当下,将独特的创意与新颖的形式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广电系虽然在视频制作上有先天性的优势,但是多年的制作惯性,让他们很难适应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需求,而且臃肿的体制也让他们在“中央厨房”项目建设时尾大不掉,难以充分发挥合力,反而落在了纸媒的后面。
四、人弱钱少的地方媒体能否复制“中央厨房”
虽然“中央厨房”已经成为顶层设计的成功案例,但是不少地市级媒体依旧对“中央厨房”的可复制性充满了质疑。从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来看,这样的全媒体构建似乎是有钱媒体的游戏。但实际上“中央厨房”可大可小,与其照搬央媒的整体架构,不如仔细探索“中央厨房”传达出的新时期采编思路。刘奇葆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指出,“中央厨房”重要的是形成一套新的运行机制,建立总编协调制度、部门沟通制度、岗位值班制度、采前策划制度、线索通报制度、效果反馈制度等,确保“中央厨房”与采编发网络紧密结合、无缝衔接。对于人弱钱少的地方媒体来说,“中央厨房”的建立,其实是对现有人员的一次重组以期发挥更大的能力,同时扭转以往单一的采编思路,整合现有的资讯发布平台,获得更好的传达效果。
五、“中央厨房”建设 这些雷区不要走
1、内容简单复制分发 忽视平台特点
“中央厨房”推崇的一次采编多次分发在现实操作中,很容易变成一次加工多平台重复推送。这与中央厨房的初衷是完全背离的,在实际推送中,我们必须要根据各个平台不同的特点,生成不同的内容,以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以安徽电视台的“中央厨房”为例,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采编的素材首先会快速的形成短视频在海豚视界客户端上发布,随后在晚间的电视新闻栏目中,会有更长的深度报道来细述事件全貌,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量身定制内容,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2、重内容轻技术 无视技术对媒体的改变
“中央厨房”建设绝非简单的采集系统再升级,它是需要一整套技术手段来支持的,如果按照中央的说法,“中央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工作平台,一个技术支撑体系,一个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一个传播效果监测反馈系统,如果只重视内容制作,远不能发挥“中央厨房”的作用。
3、新事物老思维 老干部主导一切
就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从事融媒体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又大多是体制外的人。尽管传统媒体风光不再,但是僵化体制所培养出的歧视链却还在。体制外的年轻人很少有能走上领导岗位的,对于新事物如果还让老干部们用老思维主导一切,最终可能是事倍功半。
4、完成规定动作 “中央厨房”成面子工程
自从习大大点赞刘奇葆撰文后,“中央厨房”其实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媒体融合方向,因此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媒体好大喜功,将“中央厨房”建成面子工程,而实际没有发挥“中央厨房”的作用。于是乎最终被寄予厚望的媒体融合就变成了一个可笑的面子工程。表面上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死水一滩,成为顶着新媒体光环的养老院。
六、“中央厨房”是否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的是,“中央厨房”,其实是一次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新兴理念变革,并不涉及到运营层面,因此依靠“中央厨房”一劳永逸地解决当下传统媒体的各种积弊是不可能的。而且当下很多地方的“中央厨房”建设资金是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也缺乏商业基因和市场运作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媒体人寄希望它能改变传统媒体运营的所有问题,可能潜意识是在打那笔财政拨款的主意吧。
(作者单位:安徽海豚新媒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叶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