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互换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7-03-11杨凯程
杨凯程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高校互换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杨凯程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院教研组对各专业互换性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互换性;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校机械类、机电类、仪器仪表类以及材料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差与配合相关理论、几何公差、测量的基本方法以及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标准化的理解,并能够看懂图纸中的技术要求,为后续课程中各种零件的尺寸设计,尺寸标注以及工艺路线的选择打下基础。此外,这门课程还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我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探索。
1 现阶段互换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教材和大纲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现在通用的互换性课程教材中往往将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测量基础、各类零件的互换性、尺寸链分为单独的章节,且每一章节的篇幅相近。而在学生在以后其他课程学习以及工作中更经常使用的知识,如几何公差在工程图纸上的标注和读识,这部分重、难点内容显得并不突出。
其次,在本门课程的教材和大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实验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过低:32个总学时中仅有4个实验学时,由于学时过少,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操作都不够熟悉,仅凭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的演示操作无法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学生也无法通过实验获取提高实验能力,亦无法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各类零件的互换性这一部分,阐述了大量关于零件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的相关内容,而又缺少相对应的实验。这部分理论知识对学生实际应用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本应在这些章节作为重点提高的实验能力则被完全忽略掉了。
最后,在课程考核方面,往往也只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法显然与这门课程的特点不符:首先是因为这门课有大量需要查表和查阅其他资料的内容,这是闭卷考试无法兼顾的;其次是因为对于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若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查方法,学生往往会为了得到高分而死记硬背刷题库,而忽略了对知识深入的理解和应用。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1.1 删除大纲中不实用,较陈旧的内容
互换性课程无论对于哪个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应本着够用、能用的原则,着重介绍学生在以后其他课程学习以及工作中更经常使用的知识。而对于公式的推导、各类零件的检测项目这些较为繁琐且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讲解此类知识时应本着化繁为简的原则,可以一带而过。
在增加实验教学在总课时量中的比重的基础上,增加机械零件精度综合实训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对零件使用要求以及工艺路线的分析,对零件的主要位置(包括接合面以及工作表面等)进行精度设计,完成对零件图纸上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方式的标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符合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 教学方式的改革
1.2.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在互换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基本概念、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往往对于课程内容枯燥,学习兴趣较低。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设疑,学生分组讨论,并不断研究问题和纠错,最终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究者和解决者,有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对知识多方面的理解,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1.2.2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当前高校的互换性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对于互换性这类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来说仍然是不够的。我院教研组针对课程采用了“零件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零件模型或零件实体,如轴承、端盖、螺纹标准件、联轴器、齿轮等,与理论讲解、多媒体等手段相结合,使得基本概念和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容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也对常用零件的结构加深了印象。
1.2.3 改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分组操作、处理数据的方式。在此方式下,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改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一是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网络、智能化等现代化技术,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二是采用实验课程项目自选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其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实验项目。在实验项目设置上,设有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必修项目学生随堂进行,选修项目在课外,由学生和指导教师确定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学生自身的修课情况进行协商。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实验学习风气。
1.3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互换性课程的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院教研组将过去采用单一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改为阶段性开卷考试、实验考核、期末闭卷考试三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式。阶段性开卷考试教师应当设计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查阅书本资料的基础上寻求答案,更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实验考核则改变了过去只给实验报告评定成绩的方法,实验课程最终成绩由多个要素决定,包括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原始记录、实验报告、综合素质5个方面。预习是要求学生提前对实验项目的原理、方法等进行熟悉;实验操作主要由老师随堂打分;有些课程需要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将原始数据登记在实验记录本上,这反映了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强调规范性、实验现象和数据要与原始记录一致;综合素质则反映其学习态度、纪律、团结协作精神等。此外,期末考试仍然采用闭卷的方式,这有利于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查。
2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换性课程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定位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深化改革内涵,使学生在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真正做到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灵活运用。
[1]张大斌,刘祖国.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与课程设计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1-3.
[2]向家伟.提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7):161-162.
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5(a)-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