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背景下的高职会展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
2017-03-11张晓颖
张晓颖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 322118)
全球背景下的高职会展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
张晓颖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 322118)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展迅猛发展,其对综合性的会展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强。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因素对会展工作的影响,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文章探索了会展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为更好地服务会展打好基础。
高职会展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会展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或者相关课程。会展英语课程的开设满足了中国会展行业对提高会展英语技能并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会展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会展英语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行业课程,其重要性随着对外会展活动的加强与日俱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日益增多的国际文化间的交流要求涉外人员不仅应当具备娴熟的外语语言能力,还要对合作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会展商务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在会展英语教学中有效结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门课题。
1 跨文化因素对会展工作的影响
1.1 跨文化差异形成沟通障碍,加大招展及管理的难度
大型的国际展会参展商和观众一般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其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会展业中,展会主办方、参展商和参观者紧密相关,形成一条利益链条。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在展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展会能否举办成功的关键因素。我国大型展会主办方在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组织和邀请方面,主要通过网络宣传、信函、电话、邮件等形式,在这些营销过程中,主办方是否考虑到目标国的文化背景,然后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何时邀请比较适宜,怎样进行广告宣传最为有效,要从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角度出发,对症下药。
1.2 跨文化差异和存在造成无形贸易壁垒,影响贸易合作
会展活动中,参展商参展效益的高低是由专业观众来决定的。由于跨文化因素的存在,双方在贸易洽谈中容易受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形成文化冲突,影响双方之间的和谐关系,使贸易洽谈、合作受到阻碍或者失败。一般展会都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因此项目的推广洽谈时间都很有限。如何取得观众的信任达成交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展会双方贸易洽谈中,由于各方都是站在各自的利益层面上,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中心向导与对方进行沟通与谈判,不太注重相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导致洽谈失败。例如美国人往往自信心很强,自我感觉良好,有很强的优越感,都比较喜欢开门见山,不兜圈子;日本人讲究礼仪,要面子,重视身份地位,对任何事情都不愿意说“不”;阿拉伯人时间观念上有待提升,谈判中会出现随意中断或者拖延的现象。因此,对于参展各方来说应该充分了解异国文化,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文化特点。
2 会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展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从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高职会展英语教育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会展英语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
(1)教学师资力量偏弱。目前各高职院校中既通外语又有丰富的专业会展经验的教师比较稀缺。会展英语课程大多是由基础英语教师授课,相对理论性偏强,在会展英语知识方面也不够深入,不利于在会展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学评估手段有待提高。目前会展英语的教材琳琅满目,但是以会展的发展流程来进行编辑,重点突出的却寥寥,可供选择的较少。有的教材偏重阅读性的理论文章,有些教材偏重情景对话,而涉及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却是非常少。另外,在课程考核方面,试题还是以会展内容如词汇、语法方面的偏多,而跨文化背景知识和个人观点的考查较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一般教材都配有相应的课件,教师在方便教学的同时,往往按照教材的套路,以传授语言知识的训练为主,忽略了学生国际会展中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翻译、背诵等机械的学习方法,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偏弱,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4)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淡薄。由于国际会展涉及到的国家众多,不同国家文化习俗差异较大。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经常以自己本国的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生搬硬套到英语上,造成语用失误,从而导致文化冲突、交际障碍。如 A:Thank you,you did a good job,I’m very satisfied with your performance.This is the tip for you.B:No,no,no.This is my duty,I should do it better.可见B同学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谦虚拒绝是老外不太理解的,A会认为你没有尽到全力,所以按照西方人的习惯,你可以直接说“Thank you.”另外,一些禁忌语中西方都有,比如中西方比较忌讳“疾病”和“死亡”相关的直接表达,一些亵渎辱骂的表达hell,shit,damn等,但也存在中西方禁忌语差异比较明显的表达,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认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民族文化,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现更好更和谐的国际贸易交流。
3 会展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随着国际会展的不断发展壮大,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服务国际会展,我们行业英语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语言知识培养,也要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调良好发展。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在“知识与能力并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背景下,会展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突出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会展工作、对外交际的能力。
3.1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充电,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适时调整传统的以语言输入、输出为主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将文化因素融入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1)行业英语项目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受用的教学方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译技能,掌握英语的口语表达和熟练程度非常重要。在涉及到跨文化的部分,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如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点及思维方式等。某一案例中提到中印之间的贸易合作,印度作为一个宗教色彩浓重的国家,在洽谈业务之前,我们也要了解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如印度教徒视牛为“圣兽”敬之如神,只允许喝牛奶,不能宰杀和吃牛肉;印度人的见面礼节合掌礼;在表示赞同对方时,身势语往往是摇头;印度人认为左手很不干净,传递东西时,尽量用右手等等。通过情景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实战,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进行商务活动,完成任务、交换信息等以提高表达的熟练度和灵活性。另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一些有关英美文化的书籍期刊,鼓励学生多读相关的资料,通过不断积累跨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文化对比教学方法。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所以不同文化有不少重合处,这也反映在成语中动物的比喻义上。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像狐狸一样狡猾(as sly as a fox)、饿狼般的(as hungry as a wolf)等已为汉语读者接收。事实上,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很多动物意象意义相差很大。如“龙”的概念,“dragon”在英语文化中是一种会吐火商人的怪物,是魔鬼撒旦,是凶险邪恶的象征,常喻指凶恶的人或者严厉而又警觉的女人。但在汉语文化中,“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帝王的象征,中国后代又称为“龙的传人”。尽管差异很大,随着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龙”的概念慢慢地也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收。为此,教师在授课讲解词汇时,既要讲解它们的概念意义,又要分析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对比不同国文化的异同点,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逐渐意识到语用错误造成的文化冲突根源在哪里,然后去避免交际中此类问题的发生,规范语言的表达。
(3)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增加校外实训实战演练。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后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教师也应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源,给学生创造较多的实训学习的机会。只有投身到真正的国际会展中去,学生面临直接的考验,接受最真实的挑战。真实的会展工作在工作强度、个人情绪方面等等都会产生影响,这也会产生交际障碍。因此,通过真实的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跨文化意识都可以得到加强和巩固。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对接培养专业人才,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4 结语
在国际会展迅猛发展,专业人才急需的当下,如何培养综合性的优秀的会展人才是每个高校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高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行业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语言知识和行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会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调整以往的教学方式,转变思想,重视文化的导入,把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学中练,练中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成为专业的会展人才打好基础。
[1]张晓颖.新形势下高职会展英语情境教学分析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106.
[2]张晓颖.中国影视旅游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浙江省影视旅游为例[J].海外英语,2015(21):190-191,20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G].高等育出版社,2006.
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5(a)-0101-02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016年度院级课题,立项编号:HYY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