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课
2017-03-11吕海霞
吕海霞
(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地理组,江苏扬州 225800)
高中地理第一课
吕海霞
(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地理组,江苏扬州 225800)
地理学科因各种缘由在高中课程中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作为地理教师自身如何能在第一时间“笼络”住学生的心,高中地理第一课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从生活的角度切入,与学生谈生活中的地理密码、地理头脑、地理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热情。又从质疑能力的培养方面阐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乃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地理;第一课;兴趣
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高中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由于初中的不受重视,而导致很多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教材也将地理学科中最难以理解的知识设置在高中课程的第一阶段,这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畏难情绪。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个瓶颈,化茧为蝶?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觉得学习地理是一种乐趣。而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
1 激发地理课堂上的“惊叹声”
生活离不开地理,生活中出现的许多事都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课堂上可以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比如,一年四季人们总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而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南、北方的房屋结构也大不一样,南方多雨,房屋多为尖顶便于排水,北方干旱,房屋多为平顶便于晾晒。古代人的出行方式有“南船北马”之分,是因为我国南、北方河流及其通航能力的差异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活现象与地理相关。
1.1 金牌背后的地理密码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白种人,体型高大魁梧,肌肉中肌纤维含量较高,属力量型选手。同时,白人在水中的肌肉密度较小,仅为黑人的1/8,这些先天优势决定了白种人在游泳、举重、摔跤等项目上能够如鱼得水。而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黑种人,身材修长而匀称,属速度型选手。因为肌肉密度大,在水中漂浮成了问题,这种先天不足使黑种人在泳池里难有建树。但他们肌肉里有高达85%的适于奔跑的块肌纤维,是天生的中长跑专家。生活纬度介于两者之间的黄种人,没有力量也无速度,只好在灵巧的运动项目上下功夫,我们中国的跳水、乒乓球和体操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1.2 商战场上的地理头脑
美国微软公司曾今遇到过因不懂地理知识而造成数亿元损失的问题。印度是个信息科技相当发达的国家,其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素有“亚洲硅谷”之称,自然微软公司非常重视其软件市场。但是微软公司在试图在印度销售的Windows95操作系统附带的世界时区地图中,对印巴之间有争议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处理得罪了印度,违反了印度的现行法律,导致整个Windows95操作系统被禁止在印度销售。为此,公司决定对员工进行地理知识大补习。
1.3 饮食文化里的地理奥秘
最近有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大江南北的饮食囊括在内,从各大菜系到地方特色面面俱到。除了“南米北面”的主食结构特点,菜系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再如《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到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竹笋,浙江人和广西人同样爱食笋子,但浙江一带习惯利用竹笋的清淡来平衡肥腻的肉类,而广西人则喜欢做成酸笋作为搭配很多菜的辅料来使用。正体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1.4 奥运场上的地理知识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朝鲜女排曾因为国旗事件一度罢赛而导致比赛推迟一个多小时才得以进行。主办方错将韩国国旗当成了朝鲜国旗,在朝韩两国目前的政治局势下出现这样的失误,无疑是工作人员地理知识的缺乏。同样在本届奥运会中,一名来自穆斯林的沙特女性运动员,因为必须佩戴面纱的习惯与柔道比赛规则间产生矛盾。虽然这位选手最终选择了比赛,但是她归国后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2 培养地理课堂上的“提问声”
目前,地理教育质疑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有质疑说明学生有自己的思考,问题提的越多说明思考就越多。同样,有疑问也必然会寻找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这正是地理新课程的主旋律。
2.1 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参与热情
地理课开设初期,很多同学不会提问,只是一味地听、记、背。显然这与地理课堂的主旨是相悖的,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那么第一时间就需要教师扭转此局面。笔者尝试先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分小组探讨,采取加分、周期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冲动。例如,第一课,导入采取的就是一连串的提问:(1)定善阐寺(我们本地的一所佛教寺庙)里面有大小两座形状相似的塔,名为镇海塔。而我们并不是沿海地区,为什么叫镇海塔呢?(2)本地的房屋朝向哪个方向,为什么?(3)开学初到现在大家的着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从课堂实录看,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这也为他们的主动质疑提问起到了心理上的铺垫作用。
2.2 引导学生提问,培养质疑能力
引导学生提问,培养质疑能力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们敢问、会问、善问。二是及时、积极的评价,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从提问中得到肯定、得到赏识。久而久之教师的设问就会被学生的提问所替代。笔者在开学第一课上就向学生强调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给予学生最宽泛的质疑空间。指导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事务用地理的思维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地理课堂后的“反馈声”
短暂的课堂虽然结束了,但教师和学生都要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要精心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
3.1 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既要反思成功之处,更要反思不足之处。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实效、学生的主体性是否体现、主动性是否完全发挥、参与度高不高、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课堂上的设问探究价值高低等等。在此基础上要寻求今后课堂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3.2 学生课后的质疑反馈
主要反思课堂上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以及知识间的关联性,反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与技巧。另外,也可组成团队分析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探究性课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提升。
总之,地理第一课就是一节“推销课”。它将为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鸣锣开道,该课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以及今后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1]卢卫忠.第一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8):24-25.
[2]卢乃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教师的挑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2(11):38.
[3]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5(a)-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