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工匠院校

贾 敏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工匠精神”长期以来一直被企业发展所忽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应“鼓励企业个性化制定、柔性化生产”首次将“培养工匠精神”在政府报告上融入企业品牌发展中,成为企业精神文化和生产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传送带,所以将“工匠精神”理念引入高职教育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

一、“工匠精神”和其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工匠精神”这一词汇极具历史发展性和理想色彩,是在德国、荷兰、法国等百年制造大企业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创新性的融合发展形成的一种追求极致的工作状态。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很多人将“工匠精神”狭隘的定位为对制造产品的细致雕琢以追求产品品质和企业利润的极致,历史的发展推敲明确了“工匠精神”不仅包含传统的企业品牌和工作状态,并且包含一种专业、专注的工作精神以及爱岗敬业、坚韧执着的工作态度。传统的工艺劳动是指接收客户订单后根据客户需求对相应工艺环节进行生产加工,确保各个工艺环节的精准、高效,在这一基础上人们又将“工匠精神”定义为在工艺生产中发现并创造性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精神文化。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企业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摇篮,其教育培训目标与工匠精神的工人高素质培养精神相统一,所以将工匠精神的职业态度融入到职业技能人才的素质培训中,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水平,工匠的创造性技能是现代制造能力的最佳表现。在高职教育中将“工匠精神”的艺术追求和企业情感追求加入到高职教育培训中,并逐步加深“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培训比重,打造一支具有高品质、高意志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训内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注、执着、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

二、“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工匠”不同于传统的“工人”,主要是在技能、技术、工艺等各方面对企业生产的创新改进,“精神”则是指的企业职业精神层面的追求,提升企业专业、专注、爱岗敬业和追求极致完美的精神文化。“工匠精神”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专业、专注精神、职业态度和企业文化素养。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多数企业对“工匠精神”缺乏基本的尊重和关注。企业往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企业产品品质和质量的关注,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造成我国制造业在工匠精神方面明显存在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学生就业能力、方向的策略制定。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通常侧重于对学生普通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指导能力,使得教师职能更偏向于功利化,缺少基本的教师职业工匠精神素养。而在一定社会环境和企业竞争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对教师传统传道解惑职能的削弱和“工匠精神”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认知上的偏颇和“工匠精神”实际理解、应用的缺失。

三、高职院校中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1 工匠精神能指引高职院校教师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只有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教学技能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崇拜感,才能在遵从教师的教学指导,如果教师本身技术能力不过硬在课堂展示过程中不能充分做到规范熟练,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并且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对学校的基础文化课程就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对实际操作动手课程较为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实践课上通过快速、熟练地拆装、修理车辆或通过课堂模拟一堂工厂危险隐情故障排除演示,能直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感。这种高技能、高水平教师能从根本上刺激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艺术追求和职业精神追求[1]。教师的“工匠精神”能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脚踏实地钻研技术能力,保证教师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提升教师的工匠精神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2 培养教师工匠精神能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企业改革进步的步伐,这也使高职院校出现学生教学所学无法随时做到与时俱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就业需求不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转岗难的情况。但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转行的困境,能比普通工艺劳动者发挥更高的技能水平。教师在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传递专注、专业的职业技能和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促使学生产生脚踏实地、艰苦执着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在简单、重复的实际操作中用心训练,一次次提升自我。由此可见,不管是在任何岗位具备工匠精神不仅能保证学生具备优秀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并且能保证学生即使在遇到新领域问题时能不被社会淘汰,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提升自我价值,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个工作学习生涯[2]。

3.3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能降低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传统的“工匠”是指工艺劳动人员在基层的普通岗位上,本着追求最好理想的理念,不断磨砺自身工艺水平和坚韧的意志能力,促使普通工艺劳动人员成长为极具能力水平的工匠。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水平对自身就业定位不明确,加之生活的优越造成部分学生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只想一蹴而就,工作不能真正稳定下来,甚至有的直接成为“啃老一族”。在这种现状下,更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发挥踏实坚韧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为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抗压、抗逆能力。“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指导,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途径

4.1 优化改进教师队伍整体结构

教师在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着重要作用,一旦出现具备“工匠精神”教师队伍数量缺乏,就会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学生人才培养基数降低,所以,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从高职院校整体水平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比重仍然较低,并且在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调整上存在相当多的问题[3]。受教育体制和高职院校发展水平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职能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安排自身教学进程,而普通本科院校注重的是学术研究根本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需求,这就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进程安排时对“工匠精神”的需求更加迫切。引入工匠精神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情况和企业就职需求,狠抓教学风向,确保高职院校学风的转变。高职院校要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引入渠道多元化、系统化,突破高职院校教师唯学历、唯资历的思维,重视教学实践在教师引入中的重要度,可以引进企业中的德才兼备的实践人才到教师队伍中进行兼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操作水平能力。另外,建立全新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从传统的科研等考核评价中解救出来,提升“工匠精神”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深化企业实践积累水平,创新教师教书育人培训人才的传统理念。

4.2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适时引入“工匠精神”

由于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企业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优先就业、工薪为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择业的主要标准,企业“工匠精神”的缺失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变化,而高职院校为了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只能更偏重于对学生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所以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适时的引入“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引导和培训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和规划中,设置关于学生专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生涯等多层面的必修课程。促使学生能通过对课程度学习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意识内涵,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行为、品德素养和职业精神,真正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价值[4]。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实践课程和理论教学课程中提升“工匠精神”的比重,将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度,为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员提供思想和能力保障。

4.3 提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工匠精神”讲究的是对企业产品的精益求精和专注、敬业、坚韧的职业精神,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巨大力量。在德国等工匠大国其学生职业教育中明确“一丝不苟、找操作程序办事”,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职业教育进程。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实践培训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工匠精神思想理念,并且教师要注重教学课程的设计、安排等环节,追求细节、追求完美,力求为做好课堂教学示范,让学生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4.4 加强校企实践中“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要充分注重校企“现代学徒制”合作中企业的引导作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实行“双元制”,即以企业为主、学生为辅,让企业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以学徒形式在其中实践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师父在实践操作中的示范、引导作用[5]。这种学徒制的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注重教师的传道受业能力,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实现“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提升,并让学生对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实际生产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结束语

由此可见,为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稳定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人才培养的进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适时引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要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职能和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能力培训,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工巧匠做贡献。

[1]李明.浅谈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在弘扬工匠精神中发挥引领作用[J].科技展望,2017,27(20):345.

[2]刘小勇,段慧兰,罗美霞.浅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7,(17):104-105.

[3]薛茂云.用“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教师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08):55-57.

[4]周博秘,刘景山.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工匠精神”[J].现代职业教育,2017,(01):185.

[5]虎智猛.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6,(08):13-14.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