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平台融入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
——以古琴和葫芦丝为例
2017-03-11邱级胜黄蜀娟
邱级胜,黄蜀娟
(1.昆明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214)
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平台融入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
——以古琴和葫芦丝为例
邱级胜1,黄蜀娟2
(1.昆明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2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是指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公共必修课。本文就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以及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大学生
1 民族乐器古琴和葫芦丝
古琴,又叫七弦琴,“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古琴是一种流传最为久远和最受推崇的弹弦乐器,由于形制和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古琴能让演奏者充分展示技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巨大的感染力。在古代,谈到音乐总是以琴为代表,在诗词、绘画、戏曲等文化表现形式中就有许多描写古琴的篇章。
从西周开始,古琴就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中就多次提到了琴瑟,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这小小的弹弦乐器上,创造了极为丰富、极为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成为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现存的一百多部琴谱、三千多首琴曲,包含着历代琴人整理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有着他们个人和集体的创作。这些琴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情趣,丰富了我们的音乐生活,使我们至今仍能欣赏到悦耳动听的民族音乐,给我们以高雅的精神享受。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其音色优美、细腻、富有诗意和表现力,被誉为“东方萨克斯”,是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葫芦丝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例如,《竹林深处》、《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名曲。这些经典曲目,曲调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给听众带来身心愉悦的高雅精神食粮。
2 文化艺术素养普遍不高是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块短板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艺术类专业的除外)的文化艺术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中学时代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要参加中考和高考,学校、家长和中学生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到了应试科目上,从而无暇顾及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艺术类专业考生除外)。其二,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受相对闭塞的生活环境、滞后的教育理念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的影响,许多同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如今,同学们告别了中学时代,跨进了大学校园,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高校没有升学率,只有就业率。高校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强调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也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提升同学们的文化艺术素养,避免由此产生短板效应。
3 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艺术教育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同学们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导大学生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武装头脑、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修身养性的公共必修课程。要讲好思政课程,除了熟练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探索并革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大学生想学、爱学、真学、真懂和真用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最近几个学期,我们两位教师开展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需要恰当渗透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实验与研究 (以古琴和葫芦丝及其乐曲演奏和欣赏为例)。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教学效果较好,不仅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有了较显著的提高,而且文化艺术素养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下面谈一谈,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艺术教育。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同学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源泉,指导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其中,在讲授“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同学们要做到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和立志须躬行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欣赏古琴名曲《流水》(也可教师演奏)。在欣赏古琴名曲《流水》的过程中,教师向同学们介绍:此古琴曲相传为伯牙所作,言其志在高山,仁者之乐也;志在流水,智者之乐也。《流水》第一段暗示全曲的主题音调。第二、三段惟妙演绎山涧之中溪流潺潺、瀑布飞溅之场景。第四、五段表现涓涓细流汇入主流,并渐成澎湃之势。从第六段开始,水流汇入浩瀚汪洋,急流穿峡而过,形成惊涛骇浪、不可阻挡之气势,体现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品格。第七、八段是高潮之后的余波,忽缓忽急,时放时收,逐渐平复,最后收曲。紧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涓涓细流与声势浩大、奔腾不息的主流的辩证关系,进而指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通过学习与思考,最终帮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教材第二章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第四个教学主题是“做忠诚的爱国者”。这一主题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通过教学指导大学生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做真正的爱国者。
在讲授“做忠诚的爱国者”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同学们要做到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欣赏葫芦丝名曲 《情深谊长》(也可教师演奏)。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葫芦丝名曲《情深谊长》描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刘伯承元帅与当地彝族头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是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一段历史佳话。乐曲反映了红军在长征中解放了彝族同胞,让他们过上了当家做主人的生活的历史背景,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彝族同胞对红军深深的热爱与谢意。紧接着,教师及时向同学们讲解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引导同学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推进祖国统一,并且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关心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成长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优秀人才。
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家庭美德”的第一个教学主题是“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这一主题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事业成功,往往与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家庭密切相关,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通过教学,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走进大学,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自觉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应该在学习成长中深刻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做家庭美德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在讲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教学内容时,教师用葫芦丝为同学们演奏著名作曲家王晓峰创作的《康美之恋》(也可请同学们欣赏),并向同学们介绍《康美之恋》的歌词内容:“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与乐……”接着,向同学们解析《康美之恋》的创作主题是反映康美药业公司创始人马兴田和许冬瑾夫妇相依相伴、勤俭持家、艰辛创业,传播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造福苍生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础上,指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爱情的本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学习成长中深刻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亲相爱、勤俭持家,做家庭美德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并努力为社会作出积极地贡献,最大程度地实现家庭成员的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与文化艺术教育是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德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是大学生的心灵,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向上之心,它展示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丽人生的追求。因此,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恰当渗透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寓教于乐,修身养性,做到“润物细无声”,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本课程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还将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期待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2]顾钰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
[3]徐吉平.大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
G641
A
2096-4110(2017)03(b)-0024-03
邱级胜(1971-),男,云南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黄蜀娟(1965-),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