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韬史学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史学上的地位

2017-03-11潘文生

文化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韬近代史著作

潘文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陇南 742500)

【文史论苑】

王韬史学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史学上的地位

潘文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陇南 742500)

王韬是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及文学家、新闻评论家、史学家。但由于他在其他领域成就很大,所以其史学研究和史学理论经常被人忽视。王韬的政治主张及改革都以史学理论为支撑,其撰写的历史著作,采用保存异说方式,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较自由不拘一格。本文论述了王韬在史学上取得的成就,并探讨了他在近代史学上占有的地位,以期通过研究他的成就,一窥当时世界发展的概况。

王韬;史学成就;近代史学

王韬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出生在儒家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中,但青年时代由于生活所迫,在外国传教士主持的书馆中佣书。[1]而后在欧洲开始为时两年的游历,从少年时代而发的游兴大为满足。[2]并将所见所闻及其观感笔录下来,以备开启国人眼界之用,这些笔记后来被编辑成《漫游随录》刊行于世。这本书成为今天我们窥见19世纪末的欧洲盛景,以及这位著名的清末改良派思想家复杂内心世界的重要资料。后又创办《循环日报》,这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份由中国人主持创办的报纸,以往报刊的创办由各国传教士垄断。

一、王韬的历史著作论述

王韬一生中著作较多,反映了王韬勤奋的性格及知识的广博。王韬撰写的著作多是在逃亡香港后所作,1849年前其只有《眉珠庵词钞》。逃亡香港后,王韬佣书英国人创办的书馆,并著作了《西学原始考》《西学辑存六种》《春秋日食辩证》及《瀛海笔记》等,分析这些著作发现,这一时期王韬多撰写科技类书籍,这与他佣书期间主要帮助传教士翻译西书,接触西方科学,倡导科技救国[3]有关。1870年,从法英等国游历归国后,王韬又写下了《扶桑游记》《漫游随录》《法国志略》等著作。从书的类型看,这一时期王韬的著作主要分为2种。一是游记和史地著作,二是经学著作。游记及史地著作与他这一时期游历各国的经历有关,经学著作与他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传教士翻译中国经典有关,它们反映了王韬在传统知识及学术上的造诣。王韬从香港返回上海后,又创办了弢园书局,主要刊印自己撰写的著作及其他好友的著作,包括《弢园文录外编》《漫游随笔图说》等。[4]王韬撰写的但未公开发表的稿件,一些藏于美国,如《春秋左氏传集释》,还有一些收藏在台湾。作为一位学者,其一生笔耕不辍,著作如此之多,在整个近代史中都是不常见的。在1874年,王韬买下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在《循环日报》上发表八百余篇政论,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曾高度赞扬王韬:“学识之渊博,眼光之远大,一时无两”,王韬也被当时的人尊为“中国第一报人”。

二、王韬历史著作的特点

王韬的历史著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涉及领域较新,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出版了《海国图志》等书籍,但对19世纪后期国人迫切想要了解西方历史的需求来说,这些书籍还完全满足不了国人要了解西方的需要,因此,王韬的西方历史书籍,无论对当时的学界还是政界,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著作[5];二是王韬的论述既吸引了西方史学的元素,又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本文以王韬的著作为考据,阐述他的史学著作特色。

(一)保存异说

王韬十分注重历史研究中的“求真”意义,他认为历史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真实的记录,而对于明显存在矛盾的史料,保存异说的方式、对待历史谨慎的态度是前人撰述历史著作所不具有的。王韬对出现矛盾的史料采取谨慎态度,不随意取舍观点,体现了它对史料真实性的追求。[6]王韬在撰写著作中,除了直接开展议论外,还在其中引用先人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否认,保存时人的观点,这也是保存异说的方式。

(二)体裁体例灵活运用

王韬在史书撰述过程中,多根据表述需要,不拘一格,灵活安排文章的体裁选择及内容。这种编撰风格使得王韬在《普法战纪》《重订法国志略》等书籍编撰中,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也使得书籍具有自己的风格。《重订法国志略》利用综合体手法编撰。在1-10卷采用类似于正史的记录方式,记录了法国历代政治改革,但在体裁上,它又不是完全的编年体,在其中也有纪事本末体的融入,并以时间为进度,以时间发展为维度,清晰地描述事件,且叙事十分完整。书籍的第11-14卷采用纪事本末体,讲述了当时法国的外交概况。[7]在编撰上,书籍做到以内容需要决定形式。在《普法战纪》中采用纪事本末体与编年体、纪传体结合的方式,并在书籍中使用了地图,地图的使用解救了文字表述的贫乏,使得法国与普鲁士的位置、普法战争的地理环境都清清楚楚。[8]在书籍中运用地图,既可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当时情况,也增强了史著的表现效果。而在这之前,我国的史书多不注重图表的使用,王韬的这一创举也体现了王韬在史书编撰上的见识。

(三)善于发表历史评论

王韬的著作评论较多,并且从王韬在书籍中做的评论可以看出,王韬受到古代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描写战争场面,受《左传》的影响巨大,其对战场做了具体描述,可使读者感觉置身于战争中,感受到战场沉重、凄惨的气氛。此外,王韬在撰写时,还运用骈散结合的方式,骈体文的辞藻优美、平仄起伏,有行云流水之效,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

三、王韬在近代史上的成就及地位

经上述描述可知,王韬是博闻强识的近代史学代表,在近代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显现了他在近代史学上的重要性。首先,王韬最早走出国门。从鸦片战争开始,至游历泰西,这一时期走出国门的人很少。罗森及志刚都在那一时期出国,但罗森是出于谋生,而志刚则是国家派遣,与王韬出国的目的都不同。在当时出国人群中有学识的人只有容闳,但不是史学家。后郭嵩焘被清政府派往英国,其在赶往英国之前,特地前往香港,拜访王韬,了解西方世界。因此,王韬出国对于自身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而对国家来说则是国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王韬走出国门后,对欧洲进行实地考察,并受到西学熏陶,撰写了大量论著,为后人留下丰富的史学材料。

其次,王韬是少有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史学家。他通过亲身考察西方世界,并利用新闻媒介宣传改良思想,这样做的人寥寥无几,也正是如此使得他自身的视野极度开阔及思想观念标新立异。王韬的史学著作多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这与他的办报人身份有一定联系。但从史学方面来看,他撰写的政论既有十分丰富的史学知识内涵,也含有史论特征,这是他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他所具有的社会改良思想与史学思想也在论著中达到了高度统一。

最后,王韬也是较早试图全面研究西方发展情况的史学家。在考察西方世界过程中,王韬除作了《普法战纪》等书籍外,还有一些没有出版的有关西方世界的论著,如《俄罗斯志》《美利坚志》,等等。王韬的著作不仅有对西方历史的描述,甚至还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文学等领域的内容。从这些成就上来说,可以将王韬看作是研究世界历史的先驱。

四、结语

清末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王韬无疑是向世界积极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第一人。中体西用是近代史发展的特点,也是近代史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话题,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正是产生于此。其中,王韬所开展的史学研究开风气、劈榛莽,对中国近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必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中国在世界的良好形象,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王宏志.“卖身事夷”的王韬:当传统文士当上了译者[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5-40.

[2]韩南,段怀清.作为中国文学之《圣经》:麦都思、王韬与“《圣经》委办本”[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6-37.

[3]萧永宏.王韬撰文《遐迩贯珍》考——兼议王韬报业活动之起点[J].江苏社会科学,2015,(2):240-244.

[4]石蓉蓉.论王韬的近代外交思想——以《循环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理论学刊,2015,(3):112-117.

[5]陈玉兰.近代通儒王韬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兼及《王韬全集》编纂的设想[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0-37.

[6]段怀清.西方文学还是西学?——王韬的经验及其评价[J].文艺理论研究,2015,(4):65-75,88.

[7]萧永宏.王韬与郑观应交往论略——兼及王韬对郑观应思想之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16,(5):244-255.

[8]姚达兑.晚清传教士中国助手的身份认同问题——以王韬、管嗣复、蒋敦复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1):35-47.

K092

A

1673-7725(2017)12-0218-03

2017-09-25

潘文生(1969-),男,甘肃礼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高等教育研究。

周丹】

猜你喜欢

王韬近代史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Hydrogen isotopic replacement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zirconium deuteride implanted by 150 keV protons∗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王韬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论辨伪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