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育与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2017-03-11李若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书法文化教育

李若琪

山东临沂第一中学 山东临沂 276000

书法教育与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李若琪

山东临沂第一中学 山东临沂 276000

通过参加为期五天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华东地区南昌站培训课程活动,体会到书法教育与文化素养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发展成长的关系,进而,得出提高学生书法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书法教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2016年7月11日上午,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书画协会、江西省文联、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二期培训班(华东地区)在南昌举行启动仪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处长、书法指导纲要授课导师沈白榆为学员授课,中国书协理事、江西省书协副主席韩顺任主持开班式。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300余位中小学书法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培训。

1 书法教育与文化素养

国家教育部原副总督学兼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亲临“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华东地区班南昌站,为六省一市的300余名学员做了题为《中小学书法教育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报告。

郭振有会长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为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他从“进入传统文化的门径”,“中华文化绽放的奇葩”,“书法教育与文化修养”三方面切入,为学员们做了精彩的解读。郭会长引经据典、博古论今、风趣幽默的讲解,赢得了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洪厚甜教授,为学员讲授楷书的发展史。洪厚甜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将整个楷书发展史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大家,同时叮嘱学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书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1)丰富的人生阅历;(2)深厚的文化积淀;(3)精湛的技术积累。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认真细致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处细节,一句话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学岭,讲授行书的发展史及行书技法。王学岭老师在国展上屡次斩获大奖,并对古诗词多有研究,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型书家。他从文字发展演变的历程讲起,详细系统地分析了行书产生的过程及其渊源,并结合自己录制的上课视频,现身说法,为学员讲解行书的用笔及章法创作等一系列问题,使学员对行书发展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山西书法院院长韩少辉,讲授了隶书的发展史及笔法。韩少辉老师屡次斩获国家级书法大奖,并多次担任国展评委。他从隶书的起源、成熟、兴盛、衰落、复兴讲起,系统地讲解了隶书的发展历程。韩老师将自己的临帖作品与原作图片对比,现身说法,为学员讲解隶书的用笔及章法等一系列问题,并就如何从临摹到创作等问题,为学员一一做了示范。

下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颜涛,为学员讲解篆书发展史及技法,他用投影仪亲自为学员临摹示范,并逐步分解篆书的书写技巧。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系主任王继安教授,为学员讲授草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王老师以此次培训教材为基准,从单个字的草法书写规律讲起,鼓励学员们多记字法,同时,从教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草书字组,建议学员多加练习,以掌握草书的书写节奏及空间应用技巧。

唐山师范学院教授张学鹏、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孙学峰,为学员讲授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方法与案列。张学鹏教授是中国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多次主持编纂中小学《书法》《写字》教材,在中小学书法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详谈了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模式及要求,为学员日后从事中小学书法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孙学峰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史、文字学等,对青少年书法学习的快速入门和迅速提高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多年的研究成果倾囊相授,和学员们分享了如何迅速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欣赏水平,赢得了在座学员的阵阵掌声。

2 文化传承与发展成长

这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会议期间我听讲座做笔记,与专家和老师积极交流心得体会,积累大量书面资料。下面笔者对参与此次国培谈一些自己的感悟。

2.1 汉字是一种文化素养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本是一种凝聚力。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是充满智慧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髓,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教学生写汉字,就是让他们知道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经验的思想感情和民族精神。学习书法,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清代书法家杨守敬认为除了学术产品较高,“学富,胸罗千天然气的书籍,利于行。”是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这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第二丰收。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了世界万象的形式,为古代圣贤,人们欣赏书法与书法的美,还是不错的,或优雅、温柔、端庄、典雅,或厚、曼哈顿,受到无形的感情,渗透,感染的个性,逐渐提高审美水平。然而,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感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他们按正确顺序写,力求将字正确、规范、整洁、美观,并逐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最后与美国感染他们,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2.2 汉字强调规则与分析观察

书法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学习书法,既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文字水平的提高,文字更加优美和规范。试想,当老师找到一份工作时,拿到一份试卷,漂亮的作文能使老师读得愉快,而写出来的工作顺序甚至是读得不清楚,所以考试时写得不好的论文会失去很多分,尤其是阅读和作文。

练习书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的文字笔画和结构分析,通过学习字帖的笔,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书法美,思考如何表达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达到这种效果,过去很长的时间,观察、分析,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要发展,如果用文化学习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

2.3 书法艺术推崇创新,追求个性

因为书法艺术是个性的生活,这个领域已经接受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大方。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接受别人的美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互相学习,培养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灵的愉悦。其次,书法推崇创新,追求个性。临摹古代书法,为大脑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今后的创作铺路,因此,书法教学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潜移默化地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至于学习方法,应是认真观察,大胆落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唐书家孙过庭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察:是观察,指眼力。这是要求观察要准确,要精,对一个字的点画形势,神韵,都要无误地看在眼里。拟:是摹仿,指手的能力。这是要求手既要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准确无误地摹仿出来,又要能把对象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这两句话确定了学习书法的真谛。

2.4 与古为徒,勤学多思

韩愈《师说》中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以此看来,自古以来求知之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水平的高度决定学生水平的高度。师不在“名”而在“明”,学不在多而在“法”,法即“方法”“法度”。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国家有此灿烂的文化。书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门艺术,从“六书造字”到“真草隶篆”,从字法,章法,墨法,笔法等方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竭的大宝库。因此,我们最好的老师是古之先贤,隶宗秦汉,行之魏晋。取法乎上,与古为师,当是学书的不二法门。我们身边的老师,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即为一位好老师,所以书法老师不仅是“名”更要“明”。知法明理才是硬道理。

学书法没有“速成”,我觉得不走弯路或少犯错误即为“捷径”。学书为寂寞之道,要我们一点点学,一步步悟,继承传统,循序渐进,可能需要一生的付出才能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犹如“煲汤”用文火炖,方可入味。书法是学问,万万急不来,“欲速则不达”。

“崇尚经典,与古为徒,勤学多思,力避时人”,此座右铭,愿与书友同学共勉。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东坡云:“学书之法,见狭,识浅,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故学书中与古圣先贤为榜样,在学好书法的前提下争取做一个有思想、有品位、有格调的人。

[1]刘晓坡,张文娟,赵爱芳.用传统文化促进师范生艺术素养提高——以书法为例[J]. 美与时代,2016(12):123-125.

[2]闫剑昆.如何将识字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有机结合[J].艺术科技,2016(12):34.

[3]李华英.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中国校外教育,2015(Z1):113-114.

[4]沈媛.开发与利用具有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书法课程资源[D].四川师范大学,2016.

[5]付梦楠.小学语文教育中软笔书法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6.

[6]周知.高职书法教育教学改革设计[J]. 科教文汇,2016(4):84-85.

[7]袁萍.陕西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8]游曼.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5.

[9]鲍峥.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10]冯慧珠.从有声语言传播角度解析主持人媒介形象的建构[D].成都理工大学,2014.

[11]黄媛媛.加拿大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2]董波.免费师范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3]张志娜.制约新课程理念达成的若干因素及解决途经研究[D].河南大学,2012.

[14]杨明玉.基于赏识教育的农村师范学校后进生转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5]童子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书法教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16]公薇娜.中学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7]杜建伟.中学书法教学的德育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0.

[18]侯忠明.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书法教育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19]蔡育坤.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

[20]林红.书法学习:超越功利的行为[D].福建师范大学,2002.

G62

A

李若琪(197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书法。

猜你喜欢

书法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书法欣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书法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