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德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渗透
2017-03-11何佳晶
何佳晶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博学校,浙江杭州 310000)
科学课,以提升人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体现在“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为了有效落实教师“教书”和“育人”的职责,我们应当关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以下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如何有效渗透德育于小学科学课程中。
1 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入手
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古老的钟摆是靠什么驱动的?寒冷的冬天窗户上为什么会产生“冰花”?人在同等的阳光照耀下,为什么穿黑衣服要比穿白衣服感觉热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虽然他们表现的很普通,但是却体现了某种科学知识,而这些现象就是对科学知识最好的解读。所以为了引导小学生学习好科学课,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孩子们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入手,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如此才能为之后的思考、合作、实验、总结等过程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提升学科教学效率,也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将他们的科学研究事迹当作小故事讲解给儿童听,以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做出的社会贡献来勉励小学生,将来走出校园,成长为社会人才之后,积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为社会献礼,为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再添一份力。如,我们可以讲解“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而瓦特之所以能够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使得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就是源自于对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现象——烧开水的水壶盖被蒸汽顶起来所产生的探索的欲望,最终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将多次改良之后的蒸汽机应用到了工厂、轮船、火车等方面,使得生产力极度提升。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实验,以此来达到渗透德育和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观察能力的目的。比如,三年级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观察“植物”、“动物”的实验,比如“观察水生植物”、“植物发生的什么变化”、“蜗牛”、“蚂蚁”等等,实验观察是科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观察实验中,我们要告诫小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成之后,放生观察对象,并且要尽可能的不对观察实验对象进行生命体征的破坏,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在实验的操作中亦是如此,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儿童对动植物、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2 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养成。”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相反地,一个坏的习惯,很可能会给其带来终身难以避免的灾害。科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者的一个坏习惯,比如以手来直接拿取实验观察对象,不仅可能会破坏实验对象的生命体征,造成原本活跃的生命状态变成缓慢活动或者停止活动,更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实验准确定和科学性,但是这仅仅是小学生学习中的坏习惯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所以,为了保证小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取得更好的突破,也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当细心留意课堂中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科学“声音”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在课堂上准备了音叉和三角铁,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变化等等,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孩子刚刚到了教室就迫不及待的拿起实验用具开始敲击,然后可以想象到整个教室内“一阵火热”。其实这就是实验中的一个坏习惯,即未经实验组织者允许就随意使用实验工具,而这还是在不知晓实验工具的危险性情况下,假设是其他有危险的气体、液体等,很可能会因为实验的不当操作而发生危险。
所以,对于这种不良的习惯,我们要坚决扼杀在摇篮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儿童明白实验操作的危险性,让他们懂得在实验中不要轻易触碰实验工具、实验仪器的道理,自觉维护和保持实验室的良好环境,从而有效渗透德育于小学科学课堂。
3 将科学课堂有效延伸,在实践中渗透德育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集地理、物理、生物等学科于一身的自然学科,可以说对于孩子们有重要的科学启蒙作用,教材中给出的教学内容固然重要,需要学生有效掌握,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视野局限在课堂上、课本上,而是应当积极向课外延伸,拓展儿童的科学视野,更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也正因为我们将科学课堂延伸至课外,所以,我们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也就更多了一些。我们可以结合课外综合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对科学知识进一步认识,更懂得一些为人处事之道,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让身为少先队员的儿童到社区的养老院做调查、考查的科学活动,一则锻炼儿童与人的沟通能力,提升其社会的适应性;二则为各位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童真的欢歌笑语,送去才艺表演,更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明白尊敬老人的道理,完善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4 为人师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身为教师,我们要为人师表,以自身良好的形象为小学生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算我们在一天两天之内个人不良的习惯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我们是与学朝夕相对的人,可以说除了家长,就只有我们与孩子们的接触最多了。因此,笔者建议,要规范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行为习惯,做到举止端正得体、文明语言、待人接物符合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儿童的行为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具体化。这种师爱一旦让学生体会到,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
此外,在实践中,我们还要客观评价学生,做到公平、公正、符合逻辑,比如有的教师在上科学课的时候,明明自己就已经迟到了,还严厉批评学生上课迟到,须知此时我们自身已经冲破了班级制度的底线,也就没有权利再去要求学生了,因此作为科学教师,要想德育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应当不断勉励自己,约束自己,提升自身的行为素养和职业操守,为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自然学科,对于儿童具有思维发散、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精神提升等作用,当然,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利场所。为了完善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就需要结合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渗透,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等维度入手,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更构建健康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1]杨玉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有效尝试[J].教师,2017(16):108-109.
[2]李群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J].新课程(上),2017(2):223.
[3]韩婧.德育渗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