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五大难点与对策※
2017-03-11董俊芳吴冰洁杜小琴
董俊芳 吴冰洁 杜小琴
口才就是说话的才能。拥有好的口才就是拥有了一种才干和能力,这种才能是实现顺利沟通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社会备受重视,成为社会对人才内涵要求之一。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就找工作而言沟通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然而,“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不具备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能力”[1],部分大学生说话逻辑性不强、语言表达不准确[2],思维不缜密、情绪不放松[3],不讲究说话的艺术、不善互动[4]。基于这样的现实,口才教学对我国教育领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演讲与口才”为代表的口才类课程已出现在许多高校课程体系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课程安排不能满足需要、训练难以落实等问题,极大削弱和降低了课程开设意义和教学效果。本文尝试归纳课程教学存在的难点,并逐一提出应对方法,以期给关注和从事课程教学的同仁提供参考,共同促进口才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
一、确定大纲保障,凸显课程实践特色
难点之一,课程实践难以落实。在课程教学探讨中,有“多为学生创造演讲机会”[3]、课程教学必须“回归实践”[5]的呼声,有对课程实训教学方法的诸多探讨[6][7]。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缺少开口实践也不能提高口才。好口才是练出来的,演讲与口才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课程教学课时内的实践,有老师的针对性评判与指导,有同学的鲜活实例品鉴,对提高口才认识和实践能力作用巨大。受我国课堂教学普遍模式影响,演讲与口才课程“在有限的课程教学基本上采用与专业课教学无异的课堂讲授方式”[1],成为理论学习的天下,而不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长平台。
凸显课程实践特色,首先就是要保证实践课时,核心基础是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纲领,其中的实践任务和课时安排要求和指导教师必须重视、探索实践教学,让实训“正大光明”占有一席之地。
制定教学大纲要注意四点。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分解得到各章节具体目标。一方面,口才类教学内容涵盖丰富,另一方面,演讲与口才课程大都课时较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主题、选择教学内容,以有重心、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否则,教学就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谈。其次,实训和理论应体现照应、补充关系,通过实训把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同时对于需要掌握又不便讲述的琐细、简明的理论技巧,可通过实训活动进行教学。第三,通过课后作业、讨论等途径,加强课堂教学环节实训渗透。
二、学生参与讲授,提高理论传授效果
难点之二,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多、细、易,占用课时,教师单向讲授不易吸引学生。对于一些交谈经验性学习内容,学生一看就懂,就没必要由老师主讲,可以安排学生讲授。例如日常生活交际表达技巧一章,包含寒暄、赞美、批评、劝慰等多个主题,内容多,知识点细,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一步,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自习整个章节内容,将学生按照主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抽签选取讲授主题,小组成员经讨论商定讲授思路和内容,集体制作课件,推举1名同学代表讲授,或者多个同学分模块讲授。同时,给出活动详细指导,指导可以通过建议、要求、评价标准等方式体现。
第二步,关注进展,重视过程指导。实践方案需要提前2-3周公布,以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充分讨论,整理思路,制作课件,轮流试讲。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各组进展,及时提供指导,维持学生活动兴趣,以保证实训效果。
第三步,课内展示,小组互评提升。小组代表逐一讲授分块知识,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讲授人口头表述和PPT制作给出评价,必要时教师参与评价,实现教师及时指导与学生现场领悟同步。
整个实训活动涉及到了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人际协商语言能力、语言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PPT制作)、当众讲述能力、听话能力、评述能力等多个口才训练方面,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亲身体验到口头表达的参与因素和注意事项,从而形成对口才及其训练的丰富认识。
三、插入讨论环节,当众表达日常化
难点之三,学生普遍存在当众表达心理障碍。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当众演讲容易紧张,“甚至产生退缩、抵制的心理”[3]。近80%大学生被点名发言会紧张,20%大学生害怕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2]。要克服当众表达心理障碍,就要让当众表达成为常态,以此淡化当众表达的心理压力。
课上发言就是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当众表达方式,相对于提问回答,没有明确答案的讨论式发言因没有寻找答案的压力让人感觉轻松。每节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1-2个知识点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必须强调没有固定答案,同时,教师引出讨论的语言应做到随意、自然,而不是刻板的提问,以减轻学生参与压力,提高发言参与面。思维活跃学生常常带头发言,不敢当众表达的学生也有尝试发言,此时教师再给予及时肯定和赞赏,就会产生榜样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长此以往,当众表达成为常态,学生就对当众表达不陌生、不害怕了。同时,课堂教学也能有张有弛,有讲有练,形成很好的课堂氛围与节奏。
讨论式发言锻炼了学生听话、思维、心理素质、当众讲话等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成就好口才的基础,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一旦插入讨论环节并成为课堂教学模式后,这些能力训练就能持续,同时减少了相应章节理论知识讲授任务(如思维训练、心理训练、听话训练等专章),不再需要专门安排专题讲授。
四、关注时事热点,发掘鲜活实用素材
难点之四,教材案例时效性差。教材从撰写到出版再到使用需要教长时间,这使得书中提供的事例陈旧,有的甚至需要提供背景才能理解。再者,为体现好口才的魅力,教材选取事例大多有关名人大家,这些经典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普通大众和名人大家在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上有明显差距,何况学生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发掘新鲜、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的教学素材。关注社会生活时事热点,从中发掘素材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社会时事吸引社会大众普遍关注,学生也大多关注、了解。
泛在化网络、多样性媒体为人们了解社会、知晓时事提供了便捷渠道,微信、QQ等群聊媒介为大众发表意见交流看法提供了广阔平台。基于这些前提条件,教师只需要提及事件——说出标题、关键词,学生就能自主完成事件补足甚至相关背景信息补充,这就省去了教师语言描述环节,留出更多讨论时间,同时减少了教师交代事件时可能隐含自身观点的主观影响,让学生发言更具有自身的倾向特点。
五、注重潜在引导,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难点之五,学生人生阅历不够,社会认知能力有限,影响口语表达的思想性。好口才不仅是语音的传递、技巧的掌握,更看重思想的交流。思想是言语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表达没有营养,缺少分量;思想出现偏差,言语就会不当甚至十分危险。一般性交际而言,思想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之上,好口才建立在对社会生活正确认知之上。我国教育竞争激烈,中小学生埋头苦读很少参与社会活动,进入大学后社会经验有限、社会认知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易受大众观点影响,出现偏激言论。这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备课先备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可能暴露学生社会认知不足的素材加入教学,以自由讨论模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平时发现迹象要及时引导,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为口头表达夯实思想基础。
2015年柴静摄制的纪录片《穹顶之上》上网播出后,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强烈的社会舆论,其中毁誉皆有,一时之间喧嚣尘上,几天后视屏被禁播。在围绕《穹顶之上》展开实训时,有学生就视频被禁播表示不满,认为这是柴静因披露中国严重污染事实惹恼了当局。显然,学生的言语体现了思想的偏激,这和他们的阅历相关。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及时引导,首先对当局禁播原因给出理性推理:视频社会舆论影响巨大,为防止居心叵测之人、思想不成熟之人占据舆论主导误导民意煽动民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众需要一个充分思考过程,以形成较理性的评价。其次,引导学生正面思考、评价柴静拍摄纪录片的行为目的:其一,功成名就是人们行为的动力之一,如果放在你个人身上行得通,柴静就不应该遭受批判;其二,为个人出名和为社会进步两者并不矛盾,能做出有利于社会进步贡献的人有出名的实力和机会。还有针对某大型超市组织的顾客示威游行网络发动信息,学生们看到煽动信息后就认为是事实,言语上就对超市产生不满、认为顾客游行是理所当然的。在我们追问事件真实性、要求学生确定消息来源后,学生们不在盲从。通过类似交流,教师抓住时机,潜移默化输入观点传授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评价人事物的标准,引导学生理性立体地思考,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再面对类似情况学生就有了处理的经验,思想和言论就得当了。
[1]周金声,王丽坤.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湖北工业大学学报[J].2013年6月第3期.P113-118
[2]李静,刘香环.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教学论坛[J].2016年2月第5期.P3-4
[3]龚萍,李晓东.大学生演讲与口才提升策略提升研究.经营管理者[J].2016年2月下期.P355
[4]梁盼.大学生互动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张守兴.“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新模式探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年9月第3期.P87-88
[6]付丽娅.《演讲与口才》课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武汉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学报[J].2015年12月第4期.P73-75
[7]范丽.“演讲与口才”课程主体性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电力教育[J].2009年5月上.P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