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带教模式探讨

2017-03-11吴俊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医德骨科医学生

隋 聪,吴俊华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带教模式探讨

隋 聪,吴俊华*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教育部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调整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即5年本科阶段教育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接受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总结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本科阶段骨科临床实习带教经验,包括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病例等,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本科阶段骨科临床实习带教质量,为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实习;骨科学;带教模式

2015年,教育部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调整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接受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人才培养方案也随之发生变化,既不同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也不同于原先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此,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既不能完全采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带教模式,也不能采用原有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带教模式。因此,探讨一种适合临床医学(“5+ 3”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我校2015—2016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的总结,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

骨科学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属性,且理论内容繁杂、抽象,不易于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2]。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在骨科实习的时间通常只有1~2个月。实习生在短短的实习期内,不可能遇到所有种类的骨科常见疾病,所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由于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已经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教学方法。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例如播放PPT课件和教学视频等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于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如PAC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PACS系统是一种可以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3]。将PACS系统运用于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可以提高学生骨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提高骨科实习质量。也有学者试图将智能手机引入骨科教学中,通过开发骨科教学相关APP,激发学生对骨科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和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会逐渐成为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5]。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临床实习是连接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桥梁,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最重要的一步[6]。因此,临床实习教学应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实习结束就会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要直接面对患者,承担一定的医疗责任,所以本科实习阶段加强对其基本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骨科查体专科性极强且较复杂,很少有院校专门开设骨科基本技能训练相关课程,这导致实习生骨科查体基本功相对较差。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学生熟练掌握骨科相关临床技能的重要前提。教学内容应紧扣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多发病、常见病,强化骨科物理检查“视、触、动、量”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 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过程,是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是决定医生医疗水平的关键因素[7]。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是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的教育模式,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本科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目前医学院校扩招、医疗环境恶化、疾病复杂化等因素使得典型教学病例资源越来越短缺,加之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导致很多患者不愿配合甚至拒绝实习生操作。因此,在选择病例时,不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典型病例,也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与此同时,临床带教教师还应重视对骨科相关慢性病病例的积累,保持与某些典型疾病如骨质疏松、颈椎病等患者的联系,必要时可将他们发展成为教学病例。

4 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既往生物医学模式“重病轻人”的医疗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现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我们不但重视患者身体上的病变,而且重视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改变,认真聆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倾诉,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关心和爱护患者。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成为正式医师的过渡时期,是实践在学校学习的人文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临床带教教师应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如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主动安慰和感谢患者,营造良好和谐的医疗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8]。

5 构建和谐的实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医生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医德。医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一定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环境在“认知、情感、意向、行为”4个维度均对医德产生明显影响。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将在学校里学习到的医学伦理学知识首次运用于实践的阶段,有学者认为,医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3个途径实现:社会舆论、职业良心和行为反馈[9],所以构建和谐的实习环境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尤为重要。首先要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水平,临床带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影响着实习生的情感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的医德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抵制社会不良信息的干扰;最后要建立实习生职业道德长效考评机制。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既要加强对学生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的培养,也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S].教高厅[2015]2号.

[2]刘长路,韦宜山.PBL教学在骨科临床实习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94-96.

[3]孙文才,辛兆旭,姜鑫,等.PACS系统应用于骨科教学及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7):148-149.

[4]花奇凯.智能手机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219.

[5]罗高斌.“互联网+”形势下骨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23-24.

[6]梁军波,陈海啸,徐春丽,等.骨科临床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69-71.

[7]后梅,王红.内科教学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2):257-258.

[8]卢长艳.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9]刘鹤.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通讯作者:吴俊华)

G424.4

B

1671-1246(2017)04-0080-02

猜你喜欢

医德骨科医学生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