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虎城与陕西赈济事业研究述论(1930-1937)

2017-03-11司胜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赈济杨虎城陕西

司胜杰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杨虎城与陕西赈济事业研究述论(1930-1937)

司胜杰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杨虎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主陕时在救济灾荒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各项建设,使陕西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文章在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赈济事业为视角,以事件为主线,从赈济灾荒,发展教育,水利、交通建设和改善医疗卫生等方面,阐释杨虎城在陕赈济事业。在他主陕期间,陕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是陕西的近代化的重要阶段。

杨虎城;陕西;赈济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县人。学术界主要以“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为视角对其研究,从而忽视了其在陕主政、从政时期的赈济事业。因而对其在灾荒、教育、水利、交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赈济方针和措施缺乏清晰地认识。本文以“赈济”陕西为视角,梳理杨虎城在陕主政、从政时期的施政方针。

一、为民请命,赈济灾荒

杨虎城就任陕西省主席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陕西省遭受的大旱灾。当时,礼泉县“饿死者一百七十余人,逃亡者四千六百余人,饥民待急赈者四万七千余人。”[1]“武功人口约六十万,现在死者及逃者已过六七万,真是骇人听闻。”[2](P116)当时,康寄遥深入灾区十五县调查灾情,“渭南农田一万二千余顷,均旱地,人口二十四万,极贫九万,次贫两万。赈灾会约报逃亡六千二百十五人,饿死二百五十七人,卖儿女者一百二十一人。”[3](P494)据统计:“民国十八年(1929)灾荒波及80余县,同年11月全省死亡达250万人,外逃40余万,灾民535万余人。”[4](P165)

杨虎城把赈济灾荒作为施政的第一要务,“关于陕省善后问题,第一要务即是救济灾荒。”[5]为了筹集赈灾资金,杨虎城致电国民政府:“查陕西自十七年夏季,即罹旱灾……本年时雨屡降,旱象虽减,而蝗、雹、虫、鼠等灾,相继为害,愈演愈烈。”杨虎城在这篇电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赈济方针,“窃以为灾有重轻,治兼标本,目前应分别急赈工赈,兼筹并进。”[6]急赈方面,“一、省城及各县设粥厂六十处,容三十万人;设收容所三十处,容两万人,均以五个月为期。二、老弱极贫发散干粮棉衣,借付耕牛,补修房屋。”[7]至于工赈方面,主要有“修路,开渠,掘井,捣河,随在兴工,期于两利。”[8]

杨虎城用各方筹集的赈款购买面粉、赶制冬衣。1931年3月,杨虎城派军粮局在上海购面粉两万袋,用火车运抵西安。4月,陕省赈委会代表在沪苏杭等处募得赈款二十五万元,在沪购买面粉十万袋。随着天气寒冷,12月陕赈会“特以三万元,饬工赶制棉衣不日造齐,即运各县散放”。[9]

杨虎城为了解灾情,多次赴灾区进行考察。1930年11月11日至13日,杨虎城“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大荔、三原等处视察灾情”;[10]26日至27日又赴富平一带考察。通过这些考察,杨虎城更直观地认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坚定了其赈济灾害的决心。

1931年始,虽旱灾逐渐减轻,但各地的其他灾害不断发生,杨虎城也采取了积极的救济措施。1931年10月,陕西镇巴等十六县遭遇水灾,杨虎城请令国民政府水灾救济会讯拨赈款,以资救济。1932年3月,陕西郿、鄠等34县又遭遇“黑霜”灾害,“禾麦尽萎,收获绝望”,杨虎城请求国民政府“特恳垂念民清,从速施赈,以拯遗黎。”[11]1932年6月,陕西霜雹旱匪等灾遍及九十二县,杨虎城救济方法为“以工赈为善,工赈筑路,尤为一举两得。”[12]

杨虎城实施的急赈对灾民进行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救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维持了灾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工赈措施使无衣无食的灾民逃脱死亡线,工赈项目的实施具有重建和恢复生产的性质,同时有助于改善灾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

二、赈济教育,培养人才

杨虎城主政陕西时,把教育放在极重要的地位,“要建设农村,就必须实施生产教育,要恢复中华民族的地位,就必须实施民族教育,所谓‘成德达才’,便是双管齐下。”[13](P303-304)为了赈济陕西教育,培养人才,杨虎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筹划专款,使教育经费独立。他曾说:“今后把教育费令其完全独立,一切当积极计划,使教育费不但独立,且要陆续增加,使教育能日行发展。”[14]杨虎城毅然决定压缩军费和专项税收作为教育基金,由教育界人士组成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负责专款的保管和使用,并“将商税、棉花捐、卷烟特税全部拨归教育厅,保障独立。无论何人,或借口何事,均不得提用分文,以重学款,而宏造就”。[15](P44)这为教育经费独立、稳定获得可靠保障,并且提高教职员工的薪金,对教育工作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整顿和扩充省立各中小学,创办农业高等学校。1932年,杨茂三受杨虎城之命在蒲城创建“甘北村初级模范小学”,后改为“蒲城县私立培民小学”。1934年春,杨虎城捐资扩建孙镇小学,新建大礼堂、幼儿园、图书馆、办公室、教室、宿舍等,新购图书和生物标本、仪器等。孙镇小学成为蒲城县设备完善的一所新型学校。同年,杨虎城在蒲城县创办“蒲城县私立尧山中学”。杨虎城为了办理社会教育,在尧山中学建立“勿幕图书馆”,“使学校成为社会教育机关。”[13](P304)该馆是陕西省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古籍充实,经、史、子、集齐全,近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书籍也数量繁多”。[16](P90)杨虎城还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新建少数民族学校。当时西安回民聚居区几无正规完全小学。1932年杨虎城责成教育厅出资创办“省立第一实验小学”,这是陕西第一所公办的回民完全小学。为了改进陕西的农业科学技术,1931年杨虎城与于右任决定在陕西建立一所高等农林学校。1936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正式招生,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再次,爱惜人才、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杨虎城有在日本学习的经历,深知通过留学渠道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性。他主持会议通过《陕西省留学欧美自费生补助费及管理规程》,先后选派江隆基、王炳南、潘自立、原政庭、蒲克敏、袁若愚、李子健等一批青年学生赴英、法、德、日等国留学,并给予留学生经费保障。

重视留学工作的同时,杨虎城还十分关心国内各大学陕籍学生,专门制定了《国内各大学陕籍学生奖学金规程》,对家境困难的学生给予专项补助,希望这些人能够回陕西建设家乡。为了招揽人才,他在报纸上发布布告:“凡属专门以上学校毕业人员……携带证书,来本政府收发处报告,以备察验而资延揽”。[17]

20世纪30年代,在杨虎城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陕西教育事业出现了繁荣局面。

三、兴修水利,发展交通

杨虎城是农民出身,深知水是农业的命脉,“所以欲巩固国本,必先恢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欲发展农业,舍兴办水利,其道莫由。”[18]他在《政见商榷书》中说道:“现拟督饬各县县长,勤导农民,凿井浚泉。并于小河细流,一律开渠,借资灌溉。至于引泾导渭,如修理郑白渠引水,开凿沟儿嘴,工程较大,需款较多,则由政府主持办理,务期观成。”[15](P44)

杨虎城慧眼识才,想方设法邀请全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回陕,并担任陕西省建设厅长。1930年11月,杨虎城召开渭北各县代表大会,成立水利协进会,决定集资办法。当时陕西省政府力量有限,泾惠渠的修建由各方协助完成。“第一期工费合计为款一百二十万四千余元,其后又继之四十二万一千余元,总计全工共糜款一百六十二万五千余元,一不出于受惠诸县。”[19](P742)到1935年,泾惠渠二期工程全部完工,灌溉农田49万亩。杨虎城颂曰:“民享乐利,实泾之惠,肇事嘉名,流芳百世。洛惠继起,八惠待兴,关中膏沃,资始于泾。”[20](P124)1932年,李仪祉筹划引洛工程,为加快测量、设计进度,杨虎城亲赴洛河,视察勘渠线路。1934年3月,正式动工修建洛惠渠,杨虎城两次到工地检查调研。1935年动工修建渭惠渠。1936年12月渭惠渠通水后,杨虎城在《渭惠渠放水典礼志盛》赞道“清渭汤汤,导源乌鼠,人定胜天,水利用普,致力沟洫,功绍大禹,嘉惠无疆,美哉斯举。”[21](P272)除了以上水利工程外,杨虎城还组织力量对黄河防洪、航运、灌溉、发电提出了规划,奠定了陕西近代水利事业的基础。

杨虎城主政前,陕西交通闭塞。他认为交通不便,“文化之输入,物质之转运,无不感觉困难”,要求“体察地形,将全省道路,分别干线支线,次第修筑,俾臻宽平,务使各处重要城镇,声气联贯,纵横四达”。[15](P44)为修建公路,1930年12月陕西省公路局成立,1932年公路修建任务由省建设厅主办。截至到1937年3月,全省共修建和延长公路13条,运营里程1 759公里,建成汽车站41个,陕西公路运输有了大发展。杨虎城在修筑公路方面运用军工,认为兵工筑路“易见成效”“调剂生活”“以练习作业”“为民模范”“得民拥护”。[13](P291)1934年,他运用兵工修筑了西兰公路、西洛公路、西汉公路、西白公路。

为加快陕西与外界的交流,1932年经杨虎城和邵力子的大力争取,欧亚航空公司开设了西安至新疆、成都,上海至西安等航线。为加强各地的联系,杨虎城还大力发展长途电话。1931年5月,杨虎城派军队架设大荔至渭南、咸阳至兴平、三原至泾阳长途电话线。

杨虎城主陕后力争陇海铁路向西建设。他认为陇海铁路修至陕西后,“此地将来的繁荣,当可立待,人民的生活当易解决”。[21](P31)为了加快建设进度,杨虎城派军队参加施工。在杨虎城的支持下,西安至咸阳的铁路于1935年2月测量定线,1935年底通车。为了把铜川的煤运出来,他利用江浙四大银行的投资,修筑了铜安(铜川到西安)铁路。

杨虎城力主修建的公路、长途电话和铁路促进了陕西工商业的创办和发展,开创了陕西经济建设的新局面,为使陕西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奠定了基础。

四、发展医疗,救死扶伤

20世纪30年代,医疗卫生事业非常落后,医务人员寥寥无几,医院水平很低。杨虎城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聘请名医石介人、薛健先后担任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从国防角度考虑,在部队军医处之下设立了西北制药厂,请药学专家程梦九、吴子实等主持其事。”[22](P187)为了保障妇幼安全,在西安开办了助产学校。杨虎城在发展公立卫生事业的同时,还积极支持私人开办医院、诊所,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陕西人民的医疗卫生。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1931-1932年,陕北地区鼠疫流行。佳县、绥德、吴堡、米脂、榆林、横山和靖边七县,约四百余村落,均感染腺鼠疫。1931年夏秋两季死亡一万多人,当时横山县“某村若死一人,该村即鲜有幸免者。一时农停业、商闭其门、学校无形解散”。[23]

鼠疫在陕北流行未息,紧接着1932年夏,又有霍乱(虎列拉)大流行。八月疫情遍及关中,南至凤县、白河,北及神木、榆林、吴堡、佳县。《申报》报道:“陕西省虎疫蔓延四十余县……报告已死者达两万二千名,西安每日约死百人,居民极度恐慌。”[24]“当时传染严重的县计有60余县,估计患病人数有50万人,死亡人数约20万余人。”[25](P93-94)

杨虎城亲自挂帅,动员全省所有医疗机构与人员投入到防疫斗争中。杨虎城认为防疫方法“一为清洁消毒,使役菌自灭,一为注射防疫浆苗,以增加人体抵抗力。”[13](P220)为防止虎疫蔓延和救治传染的病人,1932年7月1日,杨虎城主持召开陕西省政府政务会议,会议决定“为防治‘虎疫’,平民医院暂改为临时时疫医院,实行委员制,直属于省政府,克日成立”;为减缓虎疫的蔓延,“西安至潼关汽车停驶一周,邮政及防疫人员之汽车必须进行防疫检查,以防疫情扩延”。[13](P256)为了解决疫苗短缺问题,陕西省政府积极从外地购买,省政府致电北平东北防疫处“火速购办飞寄”。[26]杨虎城要求欧亚航空公司增加航班,赶运药品。1932年7月,省医院规模有限,需要注射疫苗及进行手术的人员增多,杨虎城“由私人捐助巨款拟建设扩大适于科学化之手术室。”[27]他还从军政费用中拨出专款,购买了一套制造防疫霍乱的疫苗设备,1933年用该设备生产的疫苗在省内大规模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疫情。省政府防治三十县,“为时三月有余,注射疫苗,万有余瓶,注射人数,六十万以上,临时经常支出,共约一万六千余元”。[28](P197)

杨虎城陕西主政、从政期间采取的赈济措施,从实际出发,顺从民意,符合陕情,极大地促进了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陕西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米暂沉评价说:“杨虎城在陕西主政的三年,是民国以后陕西政治上最安定的三年,也是陕西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最有成效的三年。”[29](P80)从整体看,其赈济措施有以下特点:一是全面性,其措施涉及灾荒、水利、交通、教育和医疗卫生,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务实性,杨虎城主政陕西始,第一要务就是赈灾,“救济灾荒”列为《政见商榷书》的首条。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均有规划,并重点实施。三是可操作性,赈灾工作提出了急赈、工赈。兴办水利工程,明确县上以开渠引水为主,省上负责大型引泾(河)导渭(河)等工程。公路建设划分为干线、支线与乡村道路,分别修建。四是协调性,杨虎城一面赈济灾民,生产自救,一面以工代赈,开渠筑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灾民生存问题,又解决了水利、交通等根本问题。其采取的赈灾济民、教育智民、交通便民、医疗医民等方面的措施,是其爱国爱民、以民为本的体现。

[1]陕西灾情简报[N].申报,1929-02-19.

[2]陕西旱灾情况[J].中央周刊,1929,(69).

[3]康寄遥.灾区十日记(1929年2月7日-17日)[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一卷·社会政治(下)[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4]李振民.陕西通史·民国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在来陕就职时对欢迎群众的讲话[N].新秦日报,1930-11-02.

[6]为陕西灾民请命给国民政府电[N].西安日报,1930-11-15.

[7]救济陕灾中央是赖[N].大公报,1930-11-18.

[8]为陕西灾民请命给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电[N].西安日报,1930-11-15.

[9]陕赈委会散入棉衣[N].申报,1931-12-30.

[10]杨虎城视察各灾区[N].申报,1930-11-16.

[11]杨虎城报告陕省黑霜为灾[N].申报,1932-04-24.

[12]陕省电陈遍地灾殃[N].申报,1932-06-20.

[13]贾自新.杨虎城年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14]在泾阳各界欢迎会上的讲话[N].新秦日报,1930-12-10.

[15]杨虎城.政见商榷书[J].新陕西,1931,(1).

[16]苏阿纲.尧山中学与勿幕图书馆[A].蒲城文史资料(第7辑)——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一百周年[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蒲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

[17]杨虎城关于延揽专门毕业以上人员布告[N].新秦日报,1930-11-16.

[18]杨虎城在泾渭渠放水典礼上的讲话[N].西安日报,1932-06-20.

[19]李仪祉.泾惠渠碑跋[A].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水利志[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0]陈靖.杨虎城将军与陕西水利[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文史资料选辑:第38卷·第112辑[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21]刘永瑞,丁雍年.杨虎城将军言论选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22]米暂沉.杨虎城将军与陕西医药卫生事业[A].政协陕西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回忆杨虎城将军[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23]陕北鼠疫蔓延之惨状[N].申报,1931-10-15.

[24]西安疫疠盛行[N].申报,1932-08-16.

[25]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人口志[Z].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

[26]省政府电平购苗[N].西北文化日报,1932-07-21.

[27]杨主席捐巨款建设省院手术室[N].西北文化日报,1932-07-24.

[28]西安市档案馆.往者可鉴——民国陕西霍乱疫情与防治(内部出版)[M].陕西省图书馆藏,2003.

[29]米暂沉.杨虎城将军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魏乐娇

Literature Review on Yang Hucheng and Relief Activities in Shaanxi (1930-1937)

SI Sheng-jie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

Yang Hucheng is a famous military officer in modern China. When he was in charge of Shaanxi he performed relief activities and carried out various constructions which led to great chang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collection,Yang Hucheng’s relief activities are illustrated in terms of education,water conservancy,traffic and health care. In his period of management,Shaanxi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conomy,culture,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which made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Shaanxi’s modernization.

Yang Hucheng;Shaanxi;relief

2016-03-10

司胜杰(1990-),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陕西地方史研究。

1004—5856(2017)01—0099—04

K207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1.024

猜你喜欢

赈济杨虎城陕西
美国参与赈济1906-1913年淮河流域饥荒及其农林、水利措施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如何得逞?
辽道宗朝“贫民”问题探析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
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清康熙朝赈济朝鲜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