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召唤

2017-03-11为之

歌剧 2017年1期
关键词:寡妇女兵长征

为之

这是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长征中女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长征中女人和男人牺牲的故事——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关于长征如何取得胜利和红军战士在信仰的召唤下一往无前的故事。

全新视角解读长征

长征题材,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无疑是有很大困难的,处理不好,往往容易落入或平铺直叙或空洞说教的窠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对于战争的残酷,对于先辈的牺牲,在感情上已经开始淡漠、麻木,这是不争的现实。音乐剧《雁叫长空》之所以能在创排近十年之后,依旧有着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编剧能够独辟蹊径,在卷帙浩繁的素材中,以全新的视角切入,对于长征进行更加深刻和人性化的解读。

冯贵珍,运输营女班班长;女班有四位战士:隽芬,少枝,张大脚,田寡妇。这五位出身、性格各异的女性构成这部剧的核心。1936年,红四方面军某师接到上级的指示,要去甘孜一带和二、六军团会合,准备第三次穿越草地。为了能够尽快与二、六军团会合,师部决定给所有伤兵每人发放几块大洋、一袋米之后就地遣散。少枝未圆房的丈夫,某部团长陈子昆在战斗中负伤瘫痪,为了不拖累少枝,陈子昆嘱咐少枝一定要跟随大部队走,然后开枪自杀。而少枝赶到原来的驻地,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就在这时,冯贵珍带着另外三位女兵也回到驻地。原来就在大部队准备开拔之前,冯贵珍等四位女战士按照师部的命令将一卷电话线火速送到另一个兵站,但是到了兵站后才发现这里早已被废弃。四人匆忙赶回驻地,只看到不知所措的少枝。大脚在屋里发现一张字条,冯贵珍看后非常疑惑,将字条收好,决定带领几位女兵追赶部队。

这是一段艰险的征程,物资的严重匮乏只是一方面,前路迷茫,后有追兵,随时有牺牲的危险。行进到中途时,田寡妇小产了,这个一离开母体就死去的婴儿,是田寡妇和情人同时也是红军战士的王洪魁的孩子,田寡婦和王洪魁当年正是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而投奔了红军队伍。田寡妇小产后身体极度虚弱,隽芬担心田寡妇不能继续行军会影响到追赶大部队的速度,希望冯贵珍放弃田寡妇,田寡妇无意听到之后,吞毒草自杀。剩下四位女兵继续行军,来到一条大河边,发现渡河唯一的桥已经被炸毁了。这时一个汉子过来,说王洪魁为了阻止部队炸桥死了,临死前将田寡妇托付给汉子,一旦田寡妇一行追上来,就让田寡妇留下过日子,让汉子把其他女兵送过河。当汉子得知田寡妇已经不在了,便执意不肯送女兵们过河,除非她们的其中一人留下来做他的老婆。最终,四人中最有文化、最漂亮的隽芬主动留下,其他三人顺利过河。在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冯贵珍、少枝和大脚终于追上了部队,师政委诧异地问冯贵珍:“你没有看到我留下的字条吗?你们为什么没有就地解散,为什么要追上来?”冯贵珍哭喊:“因为我们是红军战士,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战争的残酷在于,任何一种牺牲都无法避免,任何一种牺牲都是必然。陈子昆开枪自杀的那一刻,非常出人意料,因为直到那个时候,我都认为这个故事或许是讲陈子昆和少枝的爱情的。但是一声枪响,观众被震到了,陈子昆最后一句话就是说给少枝:“一定要跟着部队走!”他的牺牲非常突然,也非常决绝。但是观剧的时候第一次落泪是当那些头裹纱布,身拄拐杖,胳膊、腿脚残缺的伤兵们在陈团长的带领下唱起那首《蚂蚁歌》:“一群蚂蚁要过河,他们来到了宽阔的河岸。面对着湍急的河流,他们紧紧地抱成了一团,像一只球儿漂浮在水面,风吹浪打,不离不散。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到达胜利的彼岸。当他们渡过河流,水面上躺着无数死去的同伴。活着的蚂蚁义无反顾地向前,死者是那样镇定无悔无怨……”如果说,女兵就地遣散还能够隐蔽到民间苟且偷生,这些伤兵留下来就只有一个归宿——死亡。然而,为了大部队能够顺利前进,为了革命最终的胜利,伤兵们就如同过河时死去的蚂蚁,镇定无畏,义无反顾。

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要实现理想,追寻信仰,牺牲已然是常态。田寡妇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的孩子,牺牲了爱情,当她吞下醉马草自杀的时候,并不知道王洪魁已经不在人世了,而她依然赴死,只是为了不拖累战友,只是为了能让战友们追上部队,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如果说,当初和王洪魁投奔红军的时候她还存有小我的私心,那么当她决定牺牲自己的时候,她的内心已经是坚定的革命者了。在这部剧当中,牺牲并不仅仅是失去生命。在恶劣的环境中,有时候死去可能是最好的解脱。隽芬的命运是最让人揪心的,剧的尾声,冯贵珍坐在轮椅上:“我们三个人都活着走出了草地。可是活到解放的,就我一个了。后来,我一直在寻找隽芬,怎么也找不着……”一个最有文化的、最漂亮、最任性也最有个性的女兵,选择和一个山野汉子度过余生,那得有多么坚强的内心和无畏的勇气才能做到?而支撑她这一举动的,除了理想和信仰还有什么?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她也为了这份坚持而放弃了自己对理想和信仰的继续追求!

当冯贵珍一行追上部队,质问师政委:“为什么将我们丢下,为了找你们,我丢下了两个人!”师政委痛苦地回答:“我丢下的人你数都数不清!丢下你们,是为了更多的战士能活着走向胜利!”最后这句是点睛之笔,在观众随着剧情经历了一次次的情感上难以承受的牺牲之后,终于明白有一种前进是牺牲,有一种胜利是放弃!

优秀的剧本,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这部作品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内容丰富,层次感很强,既是凝练展示的群像,又有感人完整的特写,不散漫不堆砌。每一段经历,以插叙、倒叙的方式进行表达,既与当下的戏剧事件有机衔接,又对整个故事有着完整和完善的结构处理。

用情的音乐用心的演绎

在这样一个优秀剧本的基础上,音乐创作和舞台的二度创作就会有的放矢。

与十年前相比,这次复排时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让这部作品更加音乐剧化。虽然厦门歌舞剧院在各种宣传和节目单上都将这部作品定义为音乐话剧,但从目前的呈现上,其戏剧结构和音乐结构的完整统一,已经表明这部作品就是一部音乐剧了。

作为作品精神内核的体现,《蚂蚁歌》在不同场景出现了数次,而每一次在音乐的处理上都有不同的方式,最后结束时是最完整的演唱。具体运用时,主要根据需要切成几块使用——有时是主题,有时是主题加一点副歌,有时又是主题加副歌加完整的演绎,这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根据戏剧的发展层层推进。

《蚂蚁歌》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构思,作曲家在音乐的创作上并没有将其定位于宏大雄伟,而是以民谣的样式,娓娓道来的节奏,传达红军战士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当然这部看似“小”的作品却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剧中,它时而非常委婉走心,时而又非常凝重悲壮,一首歌,可以呈现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场景,承载了整个戏剧的推进和塑造,让作品的主题思想得以充分发挥。

除了《蚂蚁歌》这首最突出的主题音乐,还有另外两个音乐主题,其中一个是在开头和结尾都出现的那首老红军回首往事的歌曲:“逝去的年华总是这样真切,如烟的往事总是不能忘却。人生的路途曾怎样跋涉?生命的年轮曾怎样铭刻?”这首歌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主题,也是站在今人视角回顾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首尾呼应,同时也是对戏剧内涵的一种深入解读。还有一个音乐主题是与长征紧密结合的“跋涉”的主题,这一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始终,整个音形向下,每当这一主题响起,舞台上就会出现一群红军艰难跋涉的形象。这三个音乐主题仿佛一根线,将整个戏剧有机地贯穿起来。作曲家蓝天说:“这部作品总体要营造一个凝重的、悲壮的但又充满希望的氛围。总体的音乐结构是以小调为主、大调为辅,因为小调天然的有一种压抑、悲凉的调性在里边,这样写比较容易和人物情境契合。”

《雁叫长空》的故事发生在四川川东大巴山地区,因此音乐中会经常出现这一地域的音乐元素和特征。《尖尖山二斗坪》是一首四川民歌,原曲听起来有一种苍凉和质朴,这首原生态的旋律,通过弦乐齐奏、黑管独奏等方式,与前述三个音乐主题相融相谐,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以音乐塑造形象方面,作曲家主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情节的发展进行,总体体现革命战斗的悲壮和凝重,也根据不同的人物有了比较个性的设计。班长冯贵珍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因此她的音乐稳重、大气,属于标志性的,因此比较歌剧化;而其他几位女兵,基本上是在这个标志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调整,比如音乐中对于大脚泼辣性格的体现,对于汉子这个小人物,既体现他的原生质朴但又避免猥琐,因此在音乐上以小提琴滑音演奏来体现诙谐,结合口语化的歌词,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此次复排增加了三段新的歌曲,分别是班长冯贵珍的《为什么》、田寡妇与王洪魁的二重唱和汉子的演唱。至此,这部作品中所有角色都有了唱段,在音乐和戏剧结构上都更加完整。

据导演信洪海介绍,本次复排的舞美装置虽然依然是十年前的方案,但全部重新制作,同时也有很多新材料的运用。看得出这部剧二度创作的投入不算高,但是依然能够恰到好处地体现作品的要求。

整体舞台呈现写实和写意有机融合,一个略有高低落差的斜坡转台,通过旋转表现不同的场景。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舞蹈的场面与戏剧交融,自然不突兀。印象最深的是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动作,通过舞蹈的肢体表现,配合跋涉的音乐主题,生动营造出红军部队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场景。而在小提琴独奏中,代表女兵的舞蹈演员在湖边披着长发洗澡的场面轻盈灵秀。对于舞台写意的表达,最成功的便是对于“马”和“骑马”的巧妙处理。一开场,观众便知道有一匹跟随陈团长南征北战的战马,陈团长成为年轻女兵青睐的对象,也是因为他骑马的英姿;但舞台上自始至終没有这匹马的出现,而当它负伤不治被杀,观众看到了被当作行军口粮的马蹄。少枝回忆起与陈团长一起骑马的情景时,导演巧妙地以一场清新、优美的双人骑马舞所代替,在藏族风情的音乐中,两位演员只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便将二人骑在马上相互间的爱慕表现出来。这些体现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处理,更强化了观众对于红军战士人性的情感体验。

此次参演的演员全部来自厦门歌舞剧院,院长马列带头登台,饰演陈团长,其他角色均是团里的中坚力量。两个多小时的表演,没有中场休息,但是演员们始终情绪饱满,情感投入,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极具感染力。

如果不到现场观看,是无法体会这部作品直刺入心的那种让人透不过气的痛楚、无奈!无法理解在那样的痛楚和无奈之下,红军战士没有彷徨徘徊,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全剧135分钟,无中场休息,但没有一处余冗,没有一句口号,没有一句说教。观众目不转睛盯着舞台,为着人物的命运,心悬到嗓子眼,眼泪不受控制决堤一般扑簌簌地落下来,剧场里唏嘘声此起彼伏。落幕后观众起立用力鼓掌,没有叫好,人们都以致敬的心表达对这部作品的尊敬!都不愿那种嘈杂惊动远去的英灵!

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作品,舞台上没有敌人的出现,没有双方激烈的战斗场面,但是在女兵们不停追赶部队的路上,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敌人紧迫的追逐,能听到隐藏在表面平静的路途上的炮火声。这种感受得益于主创者们方方面面到位的处理。不得不说,这部作品从一度的编剧、作曲的扎实完整,到二度导演、演员的用心用情,让这部音乐剧成为目前舞台上难得的长征题材优秀作品。而优秀作品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能够深深打动观众的心,音乐剧《雁叫长空》做到了!

猜你喜欢

寡妇女兵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古代的寡妇
这!就是女兵
执法女兵走在第一线
迷彩女兵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幺叔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编外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