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的探索
2017-03-11杨素琴
杨素琴
摘 要:对于常见的事物,我们常会熟视无睹。换一个角度来看,却能发现其中异乎寻常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适当地使用陌生化理论,让学生解放思想,不断推翻自己之前的认知,从而以新的角度来发现学习之美,走出教学的固有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 陌生化理论 小说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的小说内涵深刻,理解起来也很复杂。想要更好地理解一篇小说,就要了解小说作者生活的环境、作者的特点、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等。若仅仅使用之前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完成现在的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而陌生化理论就是有助于小说教学走出“套子”的有力工具。
一、创设情境,化难为易
从陌生中寻找熟悉,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小说的世界,把困难问题简单化,这是陌生化理论很重要的一点。小说一般都是虚构的,但其却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小说,更是由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才体现出如此的讽刺意味。在不了解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活背景的情况下,想要读懂他的作品则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了。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和作者所处时代相似的情境,对于理解小说内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必修教材中安排比较靠后的一篇小说,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以及当时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陌生,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作者所处的背景环境,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先给学生讲解了当时的环境: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时期,存在着各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社会的丑恶现象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契诃夫面前。通过对作者当时所处时代的讲解,学生对契诃夫所处的环境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也将整个课堂带入了一种沉闷的气氛中。之后在讲第一段中对别里科夫的习惯描写时,如“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等,学生就能很容易地顺着环境来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与安排重点了,也能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
通过创设情境,将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环境代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让陌生的环境熟悉化,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特点、人物性格等一系列之前不易理解的问题了。
二、巧妙切入,新奇有趣
陌生化理论的实质就是学会发现最常见但却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并由此延伸出新天地,而这一点,也就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巧妙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寻出故事中最深刻的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就有一个很好的切入點,那就是“套子”,很多学生在看完题目之后就会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却选择了“这是什么样的套子”作为切入点。在介绍完文章创作的背景后,我没有直接展开课文的介绍,而是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套子可以装人?”学生回答得也很积极,有的同学认为:“睡袋就是一种‘套子,那些经常在里边睡觉的就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有的学生认为:“就是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所以衣服也算是一种‘套子。”有的学生还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没有人可以一直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所以这里的‘套子肯定不是真实存在的。”学生带着探究的心情,开始对整篇课文进行研究。“穿上雨鞋,带上雨伞”中“雨鞋”“雨伞”都是他的“套子”;“暖和的棉大衣”成了他隔绝别人的“套子”;甚至他把自己的东西也放在各种各样的“套子”里。通过对一系列各种各样“套子”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最大的‘套子就是别里科夫心里的‘套子”。
我们放弃了大家都会思考的“人”的问题,而是另辟蹊径地选择“套子”作为切入点,这对于已经熟悉过课文的学生来说,让其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很好地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套子”这个切入点,学生从熟悉的课文中找到了新问题,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也使之后的阅读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新奇有趣,这就是陌生化理论带来的乐趣。
三、编演剧本,加强体验
小说构成的三要素是典型环境、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前两者很好地代入、学生完全理解了人物形象之后,故事情节就开始慢慢展开了。但教材中的故事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考虑到既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就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剧本。因此,我选择让学生通过编演剧本的方式来加强对人物的感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消除陌生感。
《装在套子里的人》主要讲的是墨守成规、总是把自己装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在遇见了活泼的乌克兰姑娘华连卡之后直至死亡的一系列事情。故事的高潮是别里科夫遇见华连卡之后的一系列事情。于是,我选取高潮部分作为剧本,让学生分别饰演别里科夫、华连卡、华连卡的弟弟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以及路人甲乙丙等人,进行了一场舞台剧表演。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学生更立体地了解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对小说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参与表演的学生更是由于真实体验了一把人物角色,对文章和生活都有了更深感悟。
把陌生化理论中将陌生变熟悉的理念发展到课堂中,通过编演剧本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主人公的真实生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之中。在表演结束后,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故事发展都记得滚瓜烂熟,又因为他亲眼看见或者亲身经历了故事中的一切,因此,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四、语言抑扬,激情四射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听课状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就像平铺直叙的小说无法引起读者的关注一样,想要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彻底实现陌生化理论中的把陌生变熟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故事中,激情四射的状态和抑扬顿挫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二段描写了别里科夫对于整个城市带来的影响。“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全城的人们在别里科夫的面前都不敢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只敢战战兢兢地小心生活着。所以,读到这里,我把声音放缓放轻,让教室都安静下来。当读到柯瓦连科和他的姐姐华连卡骑着自行车兴高采烈地过来时,我的声音又变得高昂。当读到华连卡嚷到“多可爱,可爱得要命!”时,我的声音也变得激动。在这样忽高忽低、抑扬顿挫的声音中,学生也渐渐融入故事中,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也时而开心、时而皱眉,完全陷入故事之中。
不同的音调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情,激情四射的教学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阅读过程中感情的自然流露,让学生从我的语言中体会到不同时候的不同心境,从而更好地熟悉整篇文章,降低学习的陌生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陌生化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陌生化能让我们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新的理解,通过选择和平时看待问题不一样的角度来发现新问题。把陌生化理论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更多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拓展学生思维。这对于语文教学,甚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试评析陌生化理论及在庞德诗歌中的应用——以《在地铁站》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6).
[2]刘祥.陌生化,一个永恒的学习动力——陌生化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12(9).
[3]范芳.关于陌生化理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