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笔

2017-03-11徐清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制笔笔头诸葛

徐清

唐代的毛笔,以兔毫为主,笔头多短而硬,因而蓄墨少易干枯,于是后来又生产出一种锋长柔软的毛笔,长锋笔的出现对于毛笔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它带来了唐宋时期纵横洒脱的新书风。

唐朝由于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长安城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与各国交往的增加,我国文具及其制作技术也远传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以中国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圈的形成。唐代来华的日本僧人(遣唐使)就曾把中国的文具带回日本,同时也把文具的制造技术介绍回去。现在日本奈良正仓院(存有古物万余件,其中许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就收藏有當时从中国带回的唐代毛笔,有斑竹管的、象牙的,也有斑竹镶象牙的等等。这也说明唐代毛笔在当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在中国书画史上,宋代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时代,宋代编刻了著名的《淳化阁》帖,而且还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科目,这些都对宋代书画艺术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书画艺术的发展及对不同艺术效果的追求,都促进了毛笔制作的发展。这一时期不论是毛笔的种类还是制笔工艺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制笔中心的宣州更加繁荣,宣笔声誉日高。

在宣州制笔业中,仍以诸葛氏最为显赫,这个在唐代就享有盛名的制笔家族世代相传,聚族为业,制笔技术不断提高。尤其诸葛高,成为宋代最著名的制笔高手,其制作的“诸葛笔”备受青睐,常被作为馈赠友人的贵重礼品,朝野上下都以能获得“诸葛笔”为幸事。大书法家苏轼曾称:“惟诸葛高能之,他人学者皆得其形似而无其法,反不如常人笔,如人学杜甫诗,得其粗俗而已。”

宋代许多著名学者都有诗文对其称颂。黄庭坚《谢送宣城笔》写到:“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文学家梅尧臣有诗曰:“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梅尧臣是宣城人,他曾将“诸葛笔”作为礼物赠给文学家欧阳修,欧阳修非常高兴,赋诗曰:“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价高乃费钱,用不过数日。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欧阳修的诗生动具体地称颂了诸葛笔的质优价廉,经久耐用。

诸葛氏家族除诸葛高以外,诸葛元、诸葛渐、诸葛丰、诸葛方等也很有名。在宋代,除宣州外,其他一些地方也生产毛笔,其代表人物是歙州吕道人、黔州吕大渊、新安汪伯立等。

吕道人,安徽省歙州人。其制笔技艺继承宣笔制作之长,名扬一时。黄庭坚《山谷笔说》中赞道:“非为贫而作笔,故能工”。

吕大渊,黔州人(安徽省黄山市黔县)。黄庭坚《山谷笔说》中记载:“黔州吕大渊,悟韦仲将作笔法,为余作大小笔十余支,无不可人意”。

汪伯立,新安人(歙州、徽州所辖地区的别称)。所制毛笔,曾被列为贡品,为“新安四宝”之一。南宋理宗时,徽州知府谢暨将汪伯立笔、澄心堂纸、李廷珪墨、羊头岭砚一并列为进献朝廷的贡品,世称“新安四宝”。

程奕,钱塘人。苏东坡说:钱塘笔工程氏制笔,有前人风格,使写字轻巧,制作精妙。

徐偃,宋时著名笔工。苏轼曾于黄庭坚处试用众工笔,有“笔锋如著严曲蟮,诘曲纸上。鲁值云:‘此徐偃笔也,有筋无骨,真可谓名不虚得。”

张遇,以制丁香笔为人所知。黄庭坚《笔说》记载:“张遇丁香笔,捻心极圆,束颉有力。”丁香笔为宋代毛笔的一种。

待其瑛,擅长紫毫“枣心笔”。“枣心笔”,为笔头中心有物,如枣中之核,故名。

除以上制笔名家外,绍兴屠希、常州许頔等也都是制笔行家。当时由于笔的需求很大,许多地方都有制笔工匠,如欧阳修诗中所说,“京城诸笔工,多如衣缝虱。”

宋朝毛笔的实物,现留存的不多。1975年在江苏省金坛县发现南宋周瑀墓,墓中牒文记载周瑀是南宋淳佑四年补中太学士。其墓中出土毛笔一支,笔杆长12厘米,笔头长⒉8厘米,笔套长6厘米。1978年江苏省武进县南宋墓出土毛笔一支,笔杆竹质,通长26.5厘米,丝质笔头,插入毛笔杆一端,用扁丝带包紧,笔头露丝束,这种用特殊材料制作的毛笔在传世和出土的历代毛笔中都极为少见,是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我国的毛笔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宣笔”时期。“宣笔”发明于汉代,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毛笔工艺的不断提高,东晋时,宣州陈氏之笔深受王羲之等人的推崇。到了唐宋时期,宣州成为全国制笔的中心,此时的“宣笔”无论在制作技巧、选用材料,或在笔杆的镂雕技艺上,都已日臻完善,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人都对“宣笔”有过极高的评价。“宣笔”在唐代被奉为“贡品”,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也说唐太宗李世民在选择众多贡品时,第一个就选中了“宣笔”等文房四宝。南宋迁都杭州,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之转移到长江以南。制笔业也随之由宣州一带移往以浙江湖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形成新的毛笔产地。从宋入元开始,我国的毛笔又进入了第二个时期——“湖笔”时期。“湖笔”的发源地就是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

由宋入元这一时期,宣州地区受到战乱的严重冲击,昔日的制笔业日渐凋敝,在这种形势下,宣州制笔工匠大多星散,其中一部分迁往浙江省湖州一带,也将他们精湛的制笔技艺带到了这一地区。善琏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这里河流纵横,桑茂竹翠,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清代江登云《素壶便录》载:“湖笔管出余杭县之文山”。毗邻的嘉兴地区盛产山羊,《笔史》中说:“羊毛,天下独出嘉兴,硖石(今浙江省海宁 )为第一”。由于工匠的到来,以及当地原材料的丰富,所以湖州善琏镇一带,制笔业便逐渐兴盛起来了,因善琏镇隶属于湖州,故所产之笔称为“湖笔”。“湖笔”虽也采用紫毫、狼毫、鸡毫、羊毫等制作笔头,但它主要以羊毫制笔,因为羊毫价廉易得,所以为“湖笔”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里出产的山羊毛,毛细、锋嫰、色白、质净,为制作优质毛笔提供了一流的原材料。“湖笔”选料考究,工艺精绝,从选择原料到毛笔制作完成,要经过大小一百二十余道工序,制成的毛笔具有锋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硕圆润、劲健有力的特点,具有“尖、圆、齐、健”的笔之四德。

随着制笔业的发展,湖州地区也出现许多技艺高超的制笔工匠,其代表人物是:

冯应科,元初湖州著名笔工,据《西吴枝乘》载:“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元时冯应科者擅长,至与子昂舜举并名,今世犹相沿尚之”。文中提到的子昂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舜举是指元代著名画家钱选,冯应科制笔的声名与赵、钱齐名,足见其制笔技艺之卓越。当时,“冯笔”“赵字”“钱画”被称为“吴兴三绝”。(唐代曾改湖州为吴兴)

张进中,元代湖州著名笔工,以鼬鼠毛作为制笔原料,制成的鼬鼠笔,为皇帝御用之笔。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中载:“都城耆老,善制笔。管用竹杆,毫用鼬鼠,精锐宜书。吴兴赵子昂、淇上王仲谋、上党宋齐彦皆与之善。尚方有所需,非进中笔不用,进中每月执笔入宫,必蒙赐酒食”。

沈秀荣,元代著名笔工。元代著名文学家仇远曾有《赠笔工沈秀荣》诗:“近知沈子艺稀有,洗择圆齐易入手。不论兔颖与羊毛,染墨试之能耐久。”称赞他技艺高超,深谙制笔之道,不论用什么毫料,都能制出经久耐用的优良毛笔。

周伯温,原名沙刺班。元代学者笔工,西域人。曾参与编修《辽史》《金史》及《宋史》。他指导笔工,利用西北所产黄羊尾毫制笔,继承古法,很受欢迎。

陆文宝,元末明初制笔家,浙江吴兴人。其声名出众,制笔技艺闻名一时,当时著名书法家解缙较喜用。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中载:“有农家陆颖者善缚笔,缙欲作佳书,必得颖笔”。陆文宝制作的毛笔还曾作为御用笔进入皇宫。

猜你喜欢

制笔笔头诸葛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制笔巨头百乐集团专利布局分析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论笔
论笔
笔头和笔帽
三国演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