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媛诗笔写性灵
——席佩兰诗初探

2017-03-11孟庆丽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00

名作欣赏 2017年9期
关键词:佩兰性灵随园

⊙孙 琪 孟庆丽[辽宁大学文学院, 沈阳 110000]

才媛诗笔写性灵

——席佩兰诗初探

⊙孙 琪 孟庆丽[辽宁大学文学院, 沈阳 110000]

席佩兰作为随园女弟子之一,其诗歌创作以书写自己的闺阁生活为主,既体现出女性细腻的个性特征,又充满生机和意趣。在固守封建伦理道德中,席佩兰以慈母佳妻的亲历所感抒发真性情,别开生面,在探索抒写性灵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别意识和独立精神在乾嘉文学中别树一格。

席佩兰 《长真阁集》 闺阁

清代女性文学繁荣,闺阁之作越来越受关注。在袁枚性灵学说的影响下,随园女弟子犹桂林一枝,成为乾嘉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席佩兰是袁枚众多女弟子中诗词才情最杰出的,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称:“余女弟子虽二十余人,而如蕊珠之博雅,金纤纤之领解,席佩兰之推尊本朝第一。”席佩兰代表作《长真阁诗集》(亦名《长真阁集》),共七卷,其中六卷为诗作,凡七百一十首(组)。席佩兰将自己为人母为人妻的生命体验贯穿于创作之中,抒发家庭生活之感,用女性高格规矩性情,把内在的性灵之美融入世俗生活,将女性诗人的自我创造意识巧妙地灌注进亲情、爱情和家业荣辱各个方面。

一、生命体验入诗

在席佩兰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由少女到人妇复杂心理的转变和情感的流露,不仅博采众长以己之身感悟性灵,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盐入水,滋味纯然。

1.思亲之真情

席佩兰的《思亲》《除夕》《哭父》《送侄妇谢翠霞归甯》《将之上党归别慈颜》《勖弟》等诗作,都是她为人妇的情感写照。其中著名的《将之上党归别慈亲》写道:“忆昔初嫁日,思亲昼夜哭。一月十日归,殷勤伴娘宿。”对于年轻的席佩兰而言,转入婚后生活的突兀一时让她略感手足无措。越是回家探望母亲,越在亲密后感受到婚后的孤独与隔阂。“寸心念春晖,不敢忘鞠育。待取岁寒时,归书托雁足。”诗句更加充斥着自儿时以来对母亲的依赖和恋眷,并寄予了女儿对母亲的安慰与朝夕常伴的惦念。犹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画面,将不舍与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十五年无一日离,哪堪暌隔两旬期。昨宵枕上思亲泪,犹梦牵衣泣别时。”《思亲》则更加一目了然地传达出诗人多年成长中对父母深沉的依恋。《送侄妇谢翠霞归甯》中写道:“我亦有亲常苦别,欲留卿住忍相留?”也是毫无掩饰地倾诉着自己与双亲的相隔之苦。

2.慈母之柔情

对父母亲人的关怀与思念是席佩兰孝之表现。婚后她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相夫教子、对子女倍加呵护疼爱的慈母形象,角色的转换也成为她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一面。与生俱来的母性情怀,配以温婉细腻的诗作风格,使作品中溢满舐犊深情。席佩兰一生育有五子二女:儿文构、文樾、文 、文枢、文楷;女文筠、若霞。不幸的是三子自幼体弱,患病后又被庸医所误,六岁便病逝了,更为悲怆的是,第二天四子也不幸夭折。这对十月怀胎,日夜操劳的慈母来说,可谓是悲痛欲绝。七绝组诗《断肠辞》中云:“阿耶谓汝太聪明,六岁葩经诵已成;痛绝晨钟初动后,枕边犹听背诗声。(其五)弟后兄先更可哀,一双珠颗落泉台;娇啼望汝扶持好,十日前才断乳来。(其十四)”席佩兰以人母的身份抒发自己的痛彻心扉,饱含深沉的愧疚和歇斯底里的自责;她用自己的笔触记录孩子痛的点滴:“两手抱儿儿似木,浑身抚儿儿似冰。但存一息气犹在,愿迟数刻敢望生。”爱儿之心胜过自己的孱弱之身,不惜一切与绝望抗衡。这是女性骨子里的钢铁般的意志与坚强,如此真实的生命体验,不仅彰显了思母心与慈母情的柔情,更为她的闺阁诗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流,蓬勃欲出的释放之情强烈得不言而喻,以“性情”之根,毫无追求辞章华丽、粉饰雕琢的刻意,展现令人肠断的艺术力量。

3.鹣鲽之深情

席佩兰的诗学观与其真实创作是统一的,大部分诗都可称为性灵诗。虽然她极为尊崇袁枚,但由于性别、出身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二人在诗歌中所传达的社会功能略有差异,袁枚欣赏一种别样的闺中情致,对女子之诗的审美旨趣需要在特定语境的限制中表达;而席佩兰在这点上与其不能达成一致,主要表现在席佩兰用女性之笔书写夫妇之情、恪守妇德两方面。

乾隆丙申四十一年(1776)冬,席佩兰与孙原湘结为夫妇,二人可谓是举案齐眉,情深似海,共案诵读,互为师友。据倪鸿《桐荫清话》记:“昭文孙子潇太史(孙原湘),与德配席浣云(席佩兰),俱能诗,唱和甚多,其《示内》句云:‘赖有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又《赠内》云:‘五鼓一家都熟睡,怜卿犹在病床前。’上联想见闺房之乐,下联想见伉俪之笃。”

丈夫孙原湘的仕途之路颇为不顺,善解人意的席佩兰陪伴左右,包容理解并且不断劝勉丈夫。席佩兰的《夏夜示外》里以妻子的角度写道:“夜深衣薄露华凝,屡欲催眠恐未应。恰有天风解人意,窗前吹灭读书灯。”这一主题的诗作是对袁枚《寒夜》诗的重新解释,袁枚诗中出现“美人”的指称,而席诗中全然不见这种似有艳情色彩、引人遐思的字眼。席诗在字句中流露出作为妻子的温婉体贴,哪怕是点滴深露都担心会让丈夫的身体受到伤寒之侵。席佩兰有意识地去掉绮语,颇具匠心地将妻子的劝诫与诚恳表现得雅致有趣。

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束缚与禁锢下,恪守传统是为妻之德,也是评价一位女子的重要标准。席佩兰的妇德观即渗透着自己对于性灵的理解与把握,又不失对于雅正诗教的坚守。她在诗作中表彰妇德、维护节义,与袁枚放任情爱的姿态完全相向,执着程度在同辈女诗人中也属罕见。她坚守儒家诗教传统,以身作则,告诫侄媳,女子之诗切忌堕入艳诗之流,而应尊《周南》为典范,创作真正的淑女之诗。席佩兰钦佩与赞同贞节烈女的高洁品质,固守传统,在这点上与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倡的“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的看法大相径庭。她在《题美人册子》中,以绝句形式点评了古今十二位女子,立意新奇,褒贬分明,表明自己鲜明的女性价值观。她的《吴烈妇挽歌》:“人生百岁谁无死,死而不死惟妇耳。”《黄贞女挽诗》:“人生更有难于此,笑把冰心指向天。”充满豪情似男儿的话语中,十分清晰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贞节操守的态度。

二、闺阁才媛的性灵实践

从席佩兰的妇德观念以及对于丈夫情爱的表达中,让我们看到了与袁枚藐视诗教传统做法的截然不同。席佩兰为我们展现了血浓于水、根脉相连的亲情和爱情之美,从而窥探到来自一位真实女性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性灵说中女性真性情的精彩演绎。席佩兰坚信温柔敦厚,坚持雅正并抒发性灵,是一种自然而然地符合诗人本性的选择。

1.造语清新

席佩兰的诗受袁枚提倡的性灵理论的影响极深,她在细致揣摩并吸收袁枚诗论技巧的同时,积极地将个人生活与人生思考渗透在诗作中,追求声韵字词间的天然谐和。“风吹铁马响轻圆,听去宫商协自然。有意敲来浑不似,始知人籁不如天。”(《论诗绝句》其三)她还提出自己对于性灵诗的看法,如其言曰:“沉思冥想苦吟哦,忽听儿童踏臂歌。字字入人心坎里,原来好景眼前多。”(《论诗绝句》其二)这种略带趣味性的取材,造语清新,来源于真实生活,有种女性天生的细腻和温婉,与空谈性情、索然无味之作大相径庭。

2.新巧自然

相对肌理说偏重读书学古,不注重反映现实生活斗争以及格调说以格调决定思想感情的抒发,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法可循的保守色彩。席佩兰的诗作中渗透着她女性身份中无可比拟的性灵之气。这一点也与袁枚诗论中对于女性作品简单认识的符号标签有所不同,这也正是席佩兰在增长学识,用诗意性情去精进诗学,不止步于空谈性灵的主要表现。譬如夫君中举,合家同庆,她依旧不忘相夫之责,励勉夫君不断晋升。所作《贺外省试报捷》云:“我进一言戏慰郎,诗人师待诗人尔。岂知戏语作佳谶,应验直须星一纪……我又一言为郎启,行道显亲自此始。明年上苑看花时,还念闺中人侧耳。”由此可见,贤妻良友席佩兰无愧为性灵派女诗人的佼佼者,以其不加典故之诗作,直白如话却不失新巧,将日常生活的微妙情感用性灵化的语言真实表述。她在刻画夫妇之情中时刻自矜身份,弃绝靡丽;她独立思考,大胆扬弃宣扬艳体、反对诗教、模糊夫妇之情之处,并发展了合乎自己个性身份的淑女诗风,将妻子委婉的劝说与“主文而谲谏”的讽喻传统结合,令“温柔敦厚”的雅正传统与“缘情绮靡”巧妙融合。女性身份看似是一种限制,却促使她有意识地创新思变,探索一种新的传情达意的方式,让人不禁感佩当时闺阁诗人的创造性和自我意识。

三、结语

封建社会体制下,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她们的活动基本框定在以家庭为中心的范围内,幽处深闺,视野虽然狭窄,却保留了自身不被外界干扰和玷污的情感的挚诚与深厚。同时,女诗人将家庭看作一种生活模式,也可把它作为一项必不可缺的创作因素。袁枚提倡的性灵说,为众多女诗人开拓创作之路,她们的诗作风貌可作为袁枚性灵理论的一面镜子,相反却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她们的人生命运。席佩兰亦是如此,与其无法逃离封建思想的束缚与女性的伦理道德的限制,倒不如以家庭为重,在被赋予诗意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将性别限制转化为自我精神世界另一种独立的体悟,反而可以拥有更为广阔的独属自己真性情的创作空间。

①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王英志标校:《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35页。

② 胡文措:《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69页。 ③④⑤⑥⑧ (清)席佩兰:《长真阁集》,清嘉庆十七年(1812)刊本,卷一《将之上党归别慈亲》、卷二《断肠辞》、卷一《幼子阿安抱奇疾由晋南归,竟获无恙,喜而赋此》、卷一《夏夜示外》、卷三《贺外省试告捷》。

⑦ 王力坚:《清代才媛文学之文化研究》,文津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⑨ (清)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86页。

⑩ 胡晓明、彭国忠:《江南女性别集初编》,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461页,第519页,第486-487页。

作 者:孙 琪,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孟庆丽,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文。

编 辑: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清初清言小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佩兰性灵随园
王永收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清暑祛湿话佩兰
佩兰
《随园食单三字经》
袁枚之后的随园
建构“性灵”山水
返璞归真 独抒性灵
法媒称佩兰在亚洲“获新生”
不完美的人该有怎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