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琏《琴轩集》佚文七篇辑考
2017-03-10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陈琏(1370—1454),字廷器,号琴轩,东莞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举人,为广西桂林府教授。建文三年(1401),升国子助教。永乐初,知许州、滁州、扬州。九年(1411),升四川按察使,累官至南京礼部左侍郎。景泰五年(1454),卒于家,有《琴轩集》传世。
陈琏佚作,以《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琴轩集》[1]所收为完善,是集附录东莞著名文史学者杨宝霖先生所辑佚诗68首、佚文54篇,但仍有遗漏。近年来,笔者陆续从方志、族谱等传世典籍中收集到陈琏佚文7篇,兹胪列如下,并略加考按,以供研究者参考。
一、桂林郡志叙
桂林旧有志,始修于宋知静江蔡公戡,再修于元宪副赵公天纲。于是,前代风俗之盛衰,人物之兴替,山川之险夷,赋税之多寡,与夫善可力法,恶可为戒者,皆书之,诚有关于风教之重。钦惟皇明,奄有四海,德化之盛,民物之富,超轶汉、唐、宋、元数等,而桂为广西甲郡,其事未登于志,非缺典乎?
琏承乏郡庠有年,其于风俗、人物、山川诸事,盖尝询诸耆旧,闻之熟而知之审。不揆庸陋,辄以国朝以来事实,若王宫、藩宪、都阃、营缮之制,户口、田赋、甲兵之数,山川、风俗、物产之详,故家、名宦、政事、节义之著,诸番、蛮夷兴废之由,与夫巨公名贤及前志所未备者,咸谨第之,增至三十二卷,尚俟后之君子以续于无穷焉。
呜呼!昔紫阳朱夫子守南康,下车之初,即以郡志为询。然则郡志之作,诚为化民俗之一助,岂但资检阅娱心目而已哉!是用锓板置诸学宫,庶览者有所考云。
□□郎、桂林府儒学教授、羊城陈琏叙。
按:本文辑自陈相因、秦邕江《广西方志佚书考录》[2]附录《序跋凡例》。明杨士奇《东里集续集》卷一七《桂林郡志》曰:“桂林旧有志,洪武中教授陈琏因而续之,其间论夷僚则必载昔人制驭之说,论瘴疬则详列昔人治疗之方,仁者之用心也。”[3]据叙文,是志初为三十二卷,而《明史》卷九七《艺文二》著录“陈琏《桂林志》,三十卷”,误。
二、颍川郡志序
永乐元年冬,予奉命知许州。深愧才德菲薄,不能宣扬教化,上孤圣恩,夙夜警惕,罔敢自宁。意谓许乃古颍川郡,颍川又名郡也,教化风俗之淳,著于古昔。若黄霸、寇恂之政事,李膺、杜密之名节,陈寔、荀爽之义行,与夫山川形胜,户口田赋,名宦人物,古今制作,宜载图牒暴天下耳目,俾仕于斯、长于斯者,当有足征而取法焉。予因旁求,久而靡得,不惟致予之憾,而历代事实、典章文物亦皆湮没,不能白于天下后世,可胜惜哉!不揆庸陋,乃于公暇讨究经传,搜摭子史,博采近闻,考订既详,遂创凡例。自有郡以来,至于皇明,凡古今事实、典章文物有关教化治体者,罔不登载。为卷凡十有七,名曰《颍川郡志》,庶几以便观览焉。
呜呼!仕于斯、长于斯者,苟能观之而思追踪于黄、寇、李、杜、陈、荀诸贤,俾天下后世曰:“何颍川名宦人物之多也!”如此,则是志不无有助,岂特以资见闻而已哉!
永乐二年,春二月初吉,前国子助教、奉训大夫、许州知州、羊城陈琏序。
按:本文辑自《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许昌县志》[4]附录《旧志序跋》。明王直《礼部左侍郎陈公墓志铭》云陈琏著有《颍川志》,未言卷数,据此序知凡十七卷。《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均未著录此志,现仅存一帙,藏于台湾。
三、永阳志序
滁州,古永阳郡也。山川之清峻,城郭之宏丽,风俗之敦厐,名宦人物之奇瑰雄杰,史册所书,稗官所记,与夫文人硕士之揄扬歌咏者,历历可考。逮入圣朝,为畿甸股肱郡,眎昔有加焉。
永乐二年,夏五月,琏擢守滁郡,下车即求志书,久而未得,深以一郡事迹湮没无闻为可惜。既得一编,乃宋淳熙中法曹龚维蕃所修者,惜乎旧无刻本,阅岁既久,传写舛论,残缺益甚。暇日,因取史传,参以碑记诸文字有足征者,较其讹脱,正其繁芜,更为补订,重立凡例,而增以总论、郡表、小叙,续以前元故实。若我皇明圣制、典章文物,则谨书之。其古今名公巨卿与四方文士诗文,足为滁郡黼黻者,亦备录焉。勒为二十六卷,则凡一郡古今事迹,庶几粗备矣。
於戏!成周之制,职方氏既掌天下之图,而邦国四方之志,则小史、外史实领之。盖志之所见,王道存焉。一代政教于是可考,不徒取以为虚文也。然则后世郡邑之有志,其亦古之遗制欤?第琏之陋闻謏见,不足以该一郡之事,坎蛙窥天,不量甚矣。网罗遗逸,启发愚蒙,尚有望于博雅君子。
永乐四年,夏五月初吉,前国子助教、奉训大夫、直隶滁州、羊城陈琏序。
按:本文辑自光绪《滁州志》[5]卷首。《明史》卷九七《艺文二》:“陈琏《永阳志》,二十六卷。”[6]与序文所言卷数相合。
四、重修三世祖彭氏夫人墓碑
余君景亨,一日以其世次及先祖妣彭氏安人行实,速予文曰:“惟我祖妣彭氏,旧葬于北岸,茔域砖石,毁于元季兵燹。而其制亦狭隘弗称,当春秋祭祀,不足以展敬。近与诸兄伯逸、孟鼎、孟观、孟伦、景宽、洎侄光庭重修之,今已完矣,幸辱赐之文。则岂徒祖妣之懿德不遂泯没,而泰等不孝之罪亦庶乎其少逭乎?”
按状,余氏先世闽人,五代时有讳咸者,兄弟三人,遭乱散处。咸徙洪州之分宁,衮徙杭州之钱塘,从徙韶州之曲江。从生荣,荣生庆,仕宋为太常博士,赠太常少卿;庆生靖,字安道,官至工部尚书,封始兴郡开国公。生三子:伯庄、仲荀、叔英。仲荀字师珉,屯田员外郎、循州太守、赠金紫光禄大夫。师珉生嗣昌,字之才,官至大理寺评事,始居宝安,安人即其配也。安人生于名家,嶷然殊异,德充于容,行践于言,温柔以承上冲,厚以字下,至主中馈,佐蒸尝沐惕之义,表于宗门,母仪妇道,世皆羡慕。子男七人,历今十有一世,子孙凡八十有九人。于戏!可谓盛矣。
景亨兄弟复能于数百年之后,不忘其祖,汲汲焉以修墓为事,遵礼经,广兆域,莫不如制,而复征诸文,以图不朽,可不谓之孝哉?予闻圣人曰:“封崇四尺,有若堂者,有若防者,有若覆厦屋者,有若釜者。”今葬于防若釜者焉,亦足以观圣人慎终之一节,非以为观美,所为献兹之举,非盛德之后,其能若是乎?
予重景亨之请,因书此碑,刻诸墓石,以为万世子孙劝。
时永乐九年辛卯,春正月初吉日,琴轩陈琏撰。
按:本文辑自《新修东莞侯山余氏族谱》[7],碑文是陈琏应余泰所请而作。余泰,字景亨,余靖十世孙,永乐十三年(1415)岁贡。永乐三年(1405),陈琏曾为之撰《宝安余氏族谱序》(《琴轩集》附录)。
五、观德亭记
皇明洪武三年,敕天下郡邑学校讲习射礼。二十五年,重定仪式,而射之礼始备。皇上绍登大宝,复敕礼部申明旧典,于是天下有司学校师生,祗承德意,罔敢或后。
惟滁学旧有射圃,在明伦堂之东,为居民所侵,狭隘芜秽,不足以习射。及命下日,予因斥而广之,南北长九十步,东西阔二十步。复于射圃之北建屋三楹间,为司射所。颜曰“观德”,射之具,亦罔不备焉。训导陈规、李维则属文纪其颠末,予逊弗获,因曰:射之礼,尚矣。弧矢之作,始于黄帝,侯以明之,著于《虞书•至问》,礼文始备,而大射、宾射、燕射之名始见之。三射者,惟天子、诸侯、卿大夫行之。《正义》曰:“射,礼是也。士无大射而有宾射、燕射;庶人无宾射、燕射而有主皮之射。”主皮之射,其乡射乎?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乡射之礼亦罔不修。故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则当时习尚可知。自三代以降。三射之礼罕闻,揖让之射兹息,后世可见者空文而已。可胜叹哉!
我圣朝法古为治,以为立德行者莫若射,遂修明先王之制,载颁射仪,命学校士子肄之,以辩其材艺而观其德也,成周盛治复见于今日,何其懿哉!尝闻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否则非予所知也。或有谁予言者,请读《礼记•射仪》。
永乐四年,秋日。
按:本文辑自(明)戴瑞卿万历《滁阳志》[8]卷十三《艺文》,对学校射礼详加记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六、翼善寺碑记略
土山有寺一区,名曰东山净名寺,旧名资福院。世传吴景帝至金陵,有老翁千帝速行,起自会稽,即日至布塞亭。孙綝迎帝于土山之半墅,而兹山之名始胜。晋丞相谢安谢事,栖止于斯。侄谢玄入而问计,丞相高卧于山间,怡然无惧色。玄复请,遂命驾出,张宴于土山之阳。而兹山之名益振。至梁武帝,建名净名院。有神僧宝公者,遍游名山,求栖息之所,睹是山之胜,遂讲经说法于其间。由是,土山之胜益彰,而净名之境益显矣。下自宋、元,改额净名寺,以至于今,殿庑僧舍年深,已毁及半,惟佛殿一所独存。于是袁智海等募缘资财,大作修崇,巍然鼎创。香火增崇,僧行日盛,诚足以表兹山之胜概也。正统十年,六月初十日,题奏,礼部尚书胡濙奉旨:“与做翼善禅寺。”因识其事于久远云。
正统乙丑年,八月十五日。
按:本文辑自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9]卷九《东山翼善寺》,题下小注:“明礼部侍郎陈琏。”正统乙丑,为正统十年(1445)。
七、崔清献公祠堂记
宋右丞相、赠太师崔公既薨,葬增城县云母里古华山之原。其帅蜀与广,有功德及人甚大,皆建祠祀之。在蜀,则与张忠定、赵清献并祠于仙游阁;在广,则与张文献祠郡庠。而高桂坊与蒲涧之菊湖,增城之墓域,以及海外,咸有祠焉。元大德甲辰,公曾孙继祖、端祖复祀于耆德坊故第。国朝洪武戊申,王师入广,指挥胡通以祠为私第,祀事遂寝。岁戊寅,公五世孙子璲,始于所居桂华堡肇建祠堂,塑公像祀之。仍割私田若干亩,以供祀费。祭仪一依徽国朱文公所定礼,率族人行之有年。子璲子作箕,以祠堂久未有记,而征予文。
公讳与之,字正子,先世汴人。其徙居广之增城者,世以积善称,曾大父克,大父隽,俱赠太傅。父世明,赠太师。母罗氏,赠申国太夫人。配林氏,封申国夫人。初,申国露坐,有星坠怀中,既姙而生公,幼名星郎,岐嶷异常儿。及长,补太学生。初参斋,或夜梦乌龙蜿蜒盆中。翌旦,公适至,盥于盆,闻者异之。由是才名日起,迈于同列。
绍熙庚戌,由太学生登癸丑进士乙科,为浔州司法,调淮西检法,改知新城,通判邕州,寻守宾州,后以广西提刑召,除金部员外郎。嘉定甲戌,以直宝谟阁帅淮东,加龙图阁,将作、太府少卿。己卯冬,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庚辰春,权工部侍郎,兼国史院实录修撰,以焕章阁待制知成都。辛巳冬,权四川安抚使,因以为安抚制置使,尽护蜀军。明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理宗御极,以湖南、江西帅召,不起。复以参知政事召,不至。自成都乞归广州,每有除命,辞之益力。乙未春,循、梅戍卒曾忠等作乱,径捣广州。公肩舆登陴,贼望公,罗拜城下。命秘书李昴英、节推杨汪中缒城,喻以逆顺,许以自新,贼始引去。事闻于朝,除公广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时贼势犹盛,郡邑汹汹,公不敢辞。即家治事,指授诸将方略,率诸军歼之。寇平,力辞阃事。而上注想孺切,及右丞相之命下,年已八袠矣。控辞至十三疏,不许。嘉熙二年,诏提举洞霄宫。未尝造朝,上尝虚位待之。至是始得奉祠,任便居住。踰年而卒,寿八十有二。垂殁,有遗表以闻,及戒家人不用缁黄。积阶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爵南海郡开国公,赐紫金鱼袋,食邑三千八百户,实食六百户。素爱韩魏公“寒花晚节”之句,号曰“菊坡”。后门人李昴英侍讲经筵,理宗思公风节,大书“菊坡”二字赐其家。
初为浔州司法,改淮西幕,擬断不避权势,由是知名。及治新城、倅邕、守宾,治行尤著,有循良风。后陟广西宪,法令严明,贪墨之徒,有望风解印绶去者。尝渡海决狱,遇风涛之险,阴祷于天,风浪帖息。其立朝也,多所敷陈,有謇谔之节。及帅淮左,料敌制胜,虽古今名将无以加。时朝堂欲主和议,而力陈其非。守成都时,与安丙书:不当与夏人夹攻金虏。丙不听,师出,果败绩。及为制置,以关外四州为蜀扞蔽,竭力措置。后郑损来代,议弃之,蜀竟不能支。公之料事,出人意表者多类此。论荐人物,若洪咨夔、魏了翁、家大酉、刘克庄,凡二十有六,后皆知名。昴英、汪中,则乡邑及门士也。
公性廉约,家法清严,虽蒙宰臣恩例,不妄与人。其姊尝为外甥求之,公曰:“官之贤否,系民休戚,非可以私相为赐”,竞靳不予。又戒子侄不许仕进,亲故倚势妄作,尝斥绝之,终身不齿。平生不畜声妓,不嗜玩好。所居室左右,惟图书而已。中年丧偶,不再娶,产业亦不增置。子叔似纳妇,有资奁田六百亩,公命归之。初在蜀,将去,举羡馀三十万缗,付有司以佐边用,一无所私。行至蜀口,四路制领以奇玉美锦来献,俗谓之“大送”,悉却之。后帅广,所得月廪钱一万二千馀缗,米二千八百馀石,悉归于官,一无所受。刘文节公光祖谓公“劲峻似张忠定,廉约似赵清献”。《宋史》谓公“屹然有大臣风”,盖无愧也。
呜呼!岭南自张文献以清风劲节相于唐,后余忠襄亦以文武才略显于宋,而余则未尝大拜也。及公之出,众以公辅望之,而天子亦注意焉。适当休致之年,竟辞不拜,盖得古人进退之义。清献之谥,不亦宜乎?传曰:“有德者,百世祀。”若公,不惟吾广祀之,西蜀、外海亦祀之,矧为公后乎?
子璲有学行,洪武中,以贤良征至京师,辞归,躬率子弟力学,以守先训,不惟肇建祠堂,以修祀事,复以公茔墓在增城者,岁久弗治,复率子弟修之。仁孝之心,盖可尚也。因伯箕之请,遂摭史牒以及家集事尤著者记之。而公平生所建勋业,与出处大节,读之者一览见矣。若夫堂构度之详,姑略之而不书云。
按:本文辑自《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10]卷一○《赠挽》,题下小注:“宣德己酉撰,陈琏。”宣德己酉,为宣德四年(1429)。《琴轩集》附录杨宝霖先生从嘉靖《增城县志》所辑一段佚文,自拟题为《崔清献公赞》,仅八十余字。经核对,该段文字实出自本记,当据补全文。崔与之,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人。著有《崔清献公集》,《宋史》卷四○六有传。陈琏所记崔公行事,可补史籍之阙。
[1] 陈琏.琴轩集[M]//东莞历代著作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 陈相因,秦邕江.广西方志佚书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293.
[3] 杨士奇.东里集续集[M].四库全书本.
[4] 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许昌县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976.
[5] 熊祖诒.滁州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4.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24.
[6]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1604.
[7] 《新修东莞侯山余氏族谱》编委会.新修东莞侯山余氏族谱[M].《新修东莞侯山余氏族谱》编委会,2003:246.
[8] 戴瑞卿.滁阳志[M]//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中国书店,1992.
[9] 葛寅亮.金陵梵刹志[M]//中国佛寺史志汇刊.台湾:明文书局,1980:642-644.
[10] 崔与之.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M]//宋集珍本丛刊.北京:线装书局,2004: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