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党与伟大工程
2017-03-10张西立
张西立
(红旗文摘杂志社总编辑)
文化强党与伟大工程
张西立
(红旗文摘杂志社总编辑)
文化强党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强烈实践意义的时代新命题、大命题、大文章。文化强党的实质是文化自信,文化强党是“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政治生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真谛,确立“四个意识”是文化强党的紧迫任务,思想建党是文化强党的要害所在,制度治党是文化强党的客观要求,组织建党是文化强党的现实载体。
文化强党;文化自信;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组织建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但如何管党治党,才能使党有效应对“四种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保持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领域。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继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组织建党之后,提出文化强党的命题,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提升对“伟大工程”的运筹和驾驭能力,深化对党建规律和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无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强烈实践意义。
一、文化强党的实质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处于最根本、最基础的位置,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个“继承”和“弘扬”不是“日用而不知”的自在性遗传,更不是文化复古主义,而是为着完成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使命有分析有批判的继承,是谓“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觉,更是对国家和执政党的认同和自觉,本质上回答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文化自信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并身体力行的,首先反映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对于自身所处历史方位及其运动规律的体认和觉醒,展现的是党历经九十多年风雨苍黄而愈发坚韧、澎湃的生机与活力。文化自信体现在党的建设领域,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什么是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共产党以及怎样建设共产党”这个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共产党,诞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激化的发展阶段,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大趋势已然到来,本身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上是完全新型的政党,绝不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视角看待和解读她,切实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必须确立与其相应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自觉。
二、文化强党是“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
文化强党的提出是新形势下党带领人民从事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进程中自身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1]602,认为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时代要求已经日益突出,可谓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言党忧党兴党的新的历史觉醒。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号召,标志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背景下,面对经济结构、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态势,针对包括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等自身特质及形式的又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和体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斗争的历史性重大考验中,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置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背景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高度加以审视和把握,体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眼界、舍我其谁的革命英雄主义担当以及驾驭复杂局面的政治智慧,折射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恢弘气度和必胜信念。
三、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政治生活的灵魂
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管好治好建好我们这样一支有八千八百万党员之众、九十六年之久的大党执政党的必由之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来之不易,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自然是艰巨异常,这其中,政治文化始终扮演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积极健康、正大堂皇的文化形态及其价值观念是良好政治生态的精神支柱。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三会一课”的开展、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用等,正像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身心健全的人一样,它是保持党能够成为一个生命有机体的必要条件。常言道,“大道至简”,认识常识、践行常识,看似简单,实则不凡,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否久久为功、滴水穿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起来平常不过,真正付诸行动、一以贯之,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无不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不忘初心”蕴涵和揭示的正是人间乃至宇宙的真理——一个人一时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坚持做好事不容易。
四、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真谛
历史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党风、学风和文风,皆可归之于“实事求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能够清醒认识自身优劣长短和历史使命所在,并在思想理论上鲜明地高举“实事求是”的旗帜,在实践中以“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实现自我革命的阶级或集团,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层和知识精英(富裕之邦并非真理之地),也不是时刻标榜自己为人间救世主的那些人(有理不在声高),而是“为工人阶级当前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的(知行合一)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说的是治学谨严、不尚空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801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2]80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鲜明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施文化强党战略,首要的和根本的在于牢牢把握体现和贯穿其始终的“实事求是”这一党性真谛。
五、确立“四个意识”是文化强党的紧迫任务
无数实践证明,与现代社会其他政党相比较,共产党人无疑是用“特殊材料”(政治优势)做成的。对于这个“特殊材料”,历来为世人所探究。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够团结起来、上下同欲,取得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就是“一靠理想二靠纪律”[3]110。如今,习近平同志面向全党鲜明地提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可谓是对“特殊材料”的新的时代性解答。巴黎公社以来的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说明: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运动须臾不可缺少工人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其诞生之日起,自身就展现出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不可比拟的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和统一性,其直接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而作为现代社会最为先进的政党,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走向健全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则是“核心”和“领袖”的形成。习近平同志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的核心,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应对国际国内各种空前复杂而深刻的斗争中历史地形成的,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期盼和全党意愿的高度统一。具体而言,讲政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的先进政党最本质的要求;讲大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有的宽广眼界和无私胸襟;核心意识,要求每一名党员思想上行动上均应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全党“核心”,这无疑也是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内在要求;看齐意识,正是因为现实中有这样那样的步调不齐现象,才有必要经常性地倡导“看齐”,“看齐”不是绝对的一致,而是最终在全党造就“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4]543,目的在于“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4]543。由此而言,“四个意识”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政治文化的生动概括和总结。
六、思想建党是文化强党的要害所在
历史地看,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她的灵魂和旗帜,工人以及人民大众则是她的物质外壳。由此看来,共产党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体,这就是说,在共产党人这里,一切彼岸或唯心的东西在“革命的实践”面前顷刻间土崩瓦解、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推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进程中同时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任务。共产党人在组织上入党是一回事,在思想上入党又是一回事——组织上入党一时一地,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只有保持思想认识的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才符合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回首20世纪20年代,“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揭竿而起,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但是对于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如何用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战胜各种落后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日趋严峻复杂,这个问题和任务已经变得越发重要而紧迫。著名的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召开的,它在党史上首次鲜明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为了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迫切需要打造一支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给党和国家带来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以及后来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待历史、放眼未来,极大地凝聚了全党共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相适应,江泽民同志毅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思想建党的历史新篇章。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以“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成果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拓了思想建党的崭新境界,夯实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理论基础。纵观党的曲折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思想建党在共产党建党学说和体系中始终居于核心和根本位置,不是谁主观规定的,而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文化特质决定的。
七、制度治党是文化强党的客观要求
文化强党,就其广义来说,当是包括制度、观念及实践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具有相对稳定特质的系统。文化强党既涵盖了思想建党(以德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组织建党,同时也是与其相对而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贯穿了一条鲜明的红线,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5]333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5]333。习近平同志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6]171强调文化强党,就要着力抓好党的理论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为了抓好作风建设,我们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德治党作为思想建党的具体体现,事实上是以依规治党、制度治党为支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很好地贯穿了这种紧密结合的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八、组织建党是文化强党的现实载体
组织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人类历史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以后催生的一种现代社会形式。不同的组织有各自不同组织形式和组织观念,而政党作为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组织形态,工人阶级政党因其大公无私和高度组织纪律性,在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可以说是最为先进和完备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建党是党建工程的实体和主干,包括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增强阶级基础与扩大群众基础等内容。这一建党特点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集中反映了工人阶级政党应有的“先锋队”、“战斗堡垒”作用。列宁指出,党应该是组织的总和(并且不是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大胆探索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地思想建党与组织建党,确保了党的集中统一。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九十多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组织严密是重要保证”[6]110。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什么叫核心力量?一些同志没有搞得很清楚,或者说知道这个道理,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搞不清楚了。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如果党组织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还能有什么核心力量?还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吗?要好好抓一抓组织纪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6]111。他还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抓住了当前执政党建设的症结和矛盾,以新的内容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共产党建党和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的所谓悖论。
文化强党是一个大命题,需要放在历史长河、时代高度以及实践进程等大时空、大尺度、大视野的角度予以审视,也需要置于党领导人民执政兴国的当下要求、制度创新、实际操作等具体层面加以对待。因此,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认识和践行。文化强党也是一篇大文章,既要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一脉相承,讲好“源头活水篇”,又要体现鲜明独特的当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度,讲好“中国故事篇”。因此,有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把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谋求幸福生活的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作为检验“文章”写得好不好、行不行的唯一标准。●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武晟)
D032
A
1003-7462(2017)04-0118-05
10.13977/j.cnki.lnxk.2017.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