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本《出山草谱》校补
2017-03-10郑经盾
郑经盾
(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 325400)
点校本《出山草谱》校补
郑经盾
(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 325400)
汤肇熙《出山草谱》保存了不少地方文史资料,充分地反映了汤肇熙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主政地方的治理状况。点校本的出版有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研究这些资料。笔者不揣浅陋,对点校本中的校注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校补。
汤肇熙 出山草谱 校补
《出山草谱》[1],八卷,清汤肇熙著,光绪十年昆阳县署刻本。汤肇熙字绍卿,江西万载人。清同治二年(1863)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平阳知县。汤肇熙在任平阳知县的时候,能够勤政爱民,在平六年,政绩卓著。《出山草谱》充分地反映了汤肇熙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主政地方的治理状况。全书共有八卷,其中前五卷主要是公文、告示、判词等,皆是他亲自执笔,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卷六主要是一些记文、序跋,卷七至卷八是作者的唱和诗作。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全面地反映了基层地方官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并透露了极为丰富的社会变迁信息[2]81。
陈仲光、周干先生点校的《出山草谱》,资料搜集丰富,文字化繁为简,为读者了解汤肇熙及其主政地方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诸多文献参考。然而,点校本的校注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不揣浅陋,试着辨析校补。
按:《说文解字·户部》:“扃,外闭之关也。”扃门,就是关门的意思。显然,“”是“扃”的讹误字。校注者在注中说“,原稿作扃”,令人费解的是,既然原稿用“扃”字,为何要改作字书中未载的“”字?注末又云“应作扃”,而前面说“原稿作扃”,前后叙述明显矛盾。笔者查阅原刻本,此字作“”,其实“”即“扃”的俗体字,在古代刻本中,点写作横的现象较为常见,例如“户”的俗体作“戸”。又如,《重订直音篇》:“,音赏耳也。”“”即“扃”字。因此,此字在原文中不必出校,径作“扃”即可。
2.查得汪庆霖者,芹阳秀士,藻泮文流,抛白日以荒嬉,恃青年而跌荡,人非和靖,居然以梅为妻,地匪浮梁,前月卖茶而去。(页19)
校注:跌荡,当作“詄荡”。
按:跌荡,一般是指行为放纵不拘,或者用来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亦作跌宕。詄荡,或作詄荡荡,形容空旷无际的样子。原例是要表达青年放荡不羁的意思,显然,詄荡没有这个意思,当用“跌荡”为是。原书校注云“当作詄荡”,不知何据,原文校注有误,当删,“跌荡”不烦改。
3.前日告期,票尚未出,后日告期呈又复来,多进一呈,徒多一票,徒多捱延时日,徒多縻费钱财,不解是诚何心?(页24)
校注:縻费,应作“糜贵”。
按:校注云“縻费,应作糜贵”,“糜贵”费解,不知何意。原文作“縻费”,就是耗费、浪费的意思,词义正与文义符合,故校注有误,当删。“縻费”不烦改。
4.教条泐在载书,毁淫祠者卅三处。声香斯耀,矩矱式彰。(页69)
校注:声香,疑当作“馨香”。
按:“声”繁体字作“聲”,与“馨”形近,而“馨香”是指芳香,比喻德化远播,在文中的意思也基本符合,所以校注者便认为“声香”,疑当作“馨香”,“声”是“馨”的形近讹误字。其实,“声”与“馨”古代通用,朱起凤 《辞通》卷九:“馨、声古互通。”例如《隶释·汉卫尉衡方碑》:“维明维允,燿此声香。”校注者不知此二字古本通用,有这样的怀疑也就在所难免了。此“声”字不烦改,声香用来比喻美好的名声,与文意甚合。
5.先年土匪滋事,各都分办团防,凡刀矛枪炮,旗帜号衣,几於家户有之。(页88)
校注:刀,原刻本作“刁”,误。
按:原刻本作“刁”,并非错误,其实“刁”是“刀”的俗写字而已。《类篇·刀部》:“刀,俗作刁,非是。”值得说明的是,“刁”除了是“刀”的俗字外,另兼正字,作狡猾、无赖解。所以在原文中,此字不必出校,径将“刁”改作“刀”。如果非要出校,说明“刀”和“刁”的关系即可。
6.乡俗置产,正契之外,另有找契。(页92)
校注:找,原刻本作“我”,误。
按:找契为土地、房屋等买卖术语,是指土地、房屋等已经卖出,原所有者以卖价过低为由,向买方找索补价,在得到补价后,原所有者应立“从此卖绝”之文契,称为找契,也称找绝契。“我契”不成词,校注者所言极是,“我”是“找”的形近讹误字,且“找契”在文中多次出现,仅此例讹作“我契”。
7.凡值某埠迎龙,其余两埠,即有好事之徒,扮作抬阁、高跷、焰火等戏,向各铺户勒索缘银,一不遂意,动即争殴,并仗时值迎龙,任意蹧蹋,报复私嫌。(页129)
校注:焰火,原刻本作“焱火”,误。
按:校注者将“焱火”改作“焰火”不知何据。焱火为火花、火焰的意思,焰火是火苗、火光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不烦改。
8.除业经枷惩外,苏启灿着即出院,不准逗留。(页165)
校注:不准逗留,底本“不准透遛”一词不通,按文义应作“逗留”。
按:“逗”是定母侯韵,“透”是透母侯韵,二字同属舌头音,语音相近,为一音之转,而意义并未发生改变,而“逗”本来就有透露、显露的意思。文中“透遛”就是“逗留”的意思,原字不必改。
9.商船需用柴片,不由自买,每船勒派买柴若干斤,其价值多至数倍,似此情形,直与劫夺何异?(页200)
校注:柴片,当作“柴爿”。
按:作“柴爿”是。柴爿是指经过截断、剖劈的木柴,一般作燃料用,而柴片是指柴窑古瓷的散片。“柴片”与文义无涉,而“柴爿”义与文义正合,当改。
10.牧民如牧羊,很者难训处。养民如养婴,骄者乃触乳。(页273)
校注:很,疑为“狠”之讹。
按:“很”有险恶、凶暴之义,例如:《淮南子·主术》:“上好取而无量,下贪很而无让。”而作此义讲的“很”字后来作“狠”,所以二字是相通的,所以文中无需出注。
11.汝民沐皇仁,妻孥乐环堵。军兴二十年,一无加赋苦。(页273)
校注:孥,原刻本作“帑(币)”,误。
按:校注者认为“帑”是指古代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孥”是子女的意思,而文中此字前一字为“妻”字,“妻孥”成词,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刚好符合文义,而且“孥”“帑”形近,所以校注者便武断地认为“帑”是错误的。其实“帑”不烦改。《左传·文公六年》:“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杜预注:“帑,妻子也。”又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帑字亦作孥。”看来,“帑”“孥”二字古代字义相通,文中不必出注。
12.各书院刻艺皆手评阅,择尤奖励。(页282)
校注:择尤,疑当作“择优”。
按:“择优”在现代汉语中是常见之语,意为择取最佳者。校注者怀疑“择尤”是“择优”的误写。其实不然。“择尤”意为挑选突出的,和“择优”的意思较为接近。所以此处不用怀疑,也不必出校。
13.多士舒翘徵乐育,老人击壤感和鸣。公庭镇日清如水,讲艺频劳玉尺评。(页288)
校注:击壤,原刻本作“击坏”,误。
按:校注者将“击坏”改作“击壤”,毫无根据。“坏”和“壞”两个音义完全不同的字,“坏”是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的是未烧过的砖瓦、陶器。《说文·土部》:“坏,瓦未烧。”《后汉书·崔骃传》:“参差同量,坏冶一陶。群生得理,庶绩其凝。”[3]1156李贤注:“坏,土器之未烧者。”后来“坏”成为“壞”的简化字。校注者或者认为“壤”与“壞”形近而讹作“壞”,而“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在文中似乎可通。其实这种校改是完全错误的,击坏就是击打砖瓦、陶器,是古人演奏音乐的一种方式,而文中“乐育”“和鸣”等词也说明此句与音乐有关,“击坏”与此句文义正吻合。
14.会稽范芝坪兄沈潜好学,悃愊无华,初攻举子业,改习度支。(页310)
校注:悃愊,原刻本作“悃幅”,误。
按:作“悃愊”是,因忄旁两点常连笔讹作“巾”,“愊”讹作“幅”也就不足为奇了。悃愊是至诚的意思,例如:《汉书·刘向传》:“论议正直,秉心有常,发愤悃愊,信有忧国之心。”[4]1514
[1]汤肇熙撰,陈仲光、周干点校.出山草谱[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2]李世众.移风易俗与地方秩序:从《出山草谱》透视循吏汤肇熙的治理理念和实践[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3]班固撰,唐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范晔撰,李贤等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Proof-reading and Supplements on the CollatedChuShan CaoPu
Zheng Jingdun
(Pingyang County Library,Pingyang 325400,China)
Tang Zhaoxi's ChuShan CaoPu has preserved many local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which adequately reflects his personalities,characteris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tatus.The publication of collated edition enables the readers to better read and study those materials.The author has studied this edition carefully and provided some further supplements to the collation and annotation.
Tang Zhaoxi;ChuShan CaoPu;proof-reading and supplement
郑经盾,馆员,平阳县图书馆副馆长,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史。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4.34
G256
A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