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2017-03-10曾泳心李凌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防工业国防印度

曾泳心,李凌林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曾泳心,李凌林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近年来,印度在加快迈向地区乃至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十分倚重其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然而,在军事力量无限风光的背后,却是其滞后的国防工业发展。印度军事力量的发展过分依赖国际合作,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造成这种不对称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其领导层文化、政治模式和经济结构等内在因素。根据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判断,印度距离打造强大的自主国防工业体系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印度;国防工业;现状;问题;原因

一、印度国防工业现状概述

印度国防工业由国防部统一管理,由原子能部、航天部、电子部等政府部门给予配合,是一个职责明确的军事工业管理体制。从规模上看,印度在引进和仿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国防工业现今是印度第二大工业部门,其国防工业体系以9家大型国营军工公司、40家兵工厂为支柱。以大批小型私营企业为补充,共同构建的整个国防工业体系。具备自主生产飞机、坦克、舰船等重型武器装备和火箭、卫星、核武器等高精尖装备的能力。从科研力量来看,印度拥有超过30万员工和3万科学家在内的国防科研体系,具有较强的国防科研能力。单是国防部下属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就下设9个技术处和9个协调处,拥有4个研究委员会与52个实验室,科技人员达5 000余人,印度85%的国产装备均由该机构负责研发。[1]

尽管印度国防工业从账面上来说颇具实力,但实际情况是其国防工业产品主要来自许可证生产以及成品采购,自主发展能力严重缺乏。由于采用进口装备有周期短且见效快的优点,印度政府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了国际合作中——各类进口先进装备充斥海陆空三军,几乎所有重型装备都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据瑞典斯德摩尔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16年年初公布的报告显示,印度在近十年全球进口武器中高居榜首,其进口额从全球的9%攀升至14%。[2]对比成绩斐然的国际合作,印度自主国防工业的状况令人堪忧。印度国防工业如今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中低端技术产品,不但款式较为落后,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部分重点装备项目如“阿琼”坦克、“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LCA“光辉”战斗机等,或多或少都面临各种问题。此外,科研计划的不断延期与频繁的装备故障使得印度军队对国产装备抱怨不断。印度政府在国防工业发展方面尚无高瞻远瞩的指导思想,这使得对国防工业的投入成效一直不甚理想。在新一轮挑战面前,印度国防工业能否承受考验仍未可知。

二、印度国防工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印度国防发展主要凭借国际合作的方式明显表现出对自身国防工业能力信心不足。“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内因决定外因的角度出发,印度国防工业存在的问题需从内部谈起。近年来,印度国防工业虽有长足进步,但受困于领导层决策、政治党派利益斗争及资金匮乏、国家科技与工业基础落后等限制依旧举步维艰。

(一)领导层不切实际的指导思想

就印度国防工业的现状问题而言,其领导层在政策制定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印度精英政治家受民主主义性质与历史影响,在决策过程中多有脱离实际之举。无论代表落后种姓、表列种姓利益的国大党,抑或是代表城市中产阶级和以印度教教徒为代表的文化保守势力的人民党,在制定政策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印度传统文化及宗教的影响。这就导致印度相关国防工业发展的政策常被宗教性民族主义所左右,难以形成有效的长期性规划。

宗教性民族主义的问题在于,印度人对世界的认识受本国等级制度观念很深,且有极强的“天定命运”意识。[3]他们认为,在一个以财富和权势为基石的等级制国家阶梯结构中,印度应该居于世界等级结构的最高层。[4]印度用这种外人看起来难以理解的“婆罗门”式的世界观①来评估世界,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印度领导阶级天然地认为自己在世界上应当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对于在现实中落后于亚洲邻国的境况是无法接受的。莫名的优越感常使印度国防工业方面进行在决策时将自身的实力状况抛之脑后,这使得印度国防工业的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无法形成有效的配合与良性的循环。

首先,印度政府不顾本国基础薄弱和技术落后的处境,在外购武器方面大肆招标。据印度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至2016年期间,印度国防预算从上一财年的2.22万亿印度卢比(约合327亿美元)增长至2.47万亿卢比(约合36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5%,增幅10.9%。[5]印度始终承担着大量军备进口带来的财政压力,甚至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即利用外来装备加强军事势力较为方便、快捷。

其次,印度军方对先进技术孜孜以求,常在装备研发立项时制定不合实际的标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印度军方不断提高对于先进技术的要求,而完全不考虑新技术的成熟程度与应用该技术对整体系统的影响。例如,印度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LCA)的项目历程就清晰地表现了这种情况的弊端。由于技术储备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印度不得不采取国际合作以引进技术的方式。但在采用国外产品后直接造成兼容性问题,这使得研制周期大大延后,以至于多数技术和装备变得落后,需要重新研制。而低下的自主研发能力导致再度需要国际合作,周而复始,项目始终无法完工投产。相比LCA项目无休止的拖延,同期甚至稍后研制的中国歼10与FC-1战斗机早已列装成军甚至出口海外,印度早年辛苦积攒起来的航空技术优势在低效率的扯皮中荡然无存。

再次,印度领导阶层痴迷先进技术,对于军事装备国产化不顾实际。印度希望彻底改变小到子弹步枪,大到飞机军舰几乎都是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但自主化研发中常常由于领导层好高骛远,许多装备项目变成了“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全面国产化的局面”。如,上世纪90年代,印度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一揽子武器研制计划,希望在2005年能将自制武器比例由30%提升至70%,但实际证明这一计划还是过于乐观。[6]除了部分弹道导弹项目,上到LCA战斗机和阿琼主战坦克,下到阿卡什防空导弹与纳格反坦克导弹,最后结果几乎如出一辙:不是研制周期过长,就是超支严重。因一直以来的拖沓和延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甚至被戏称为“经费黑洞”和“拖延专业户”。印度国防部的报告表明,该机构在近二十年来研制开发的装备只有29%能装备印军。[7]

显然,在国防工业的规划中,务虚不务实的印度精英领导阶层不但缺乏决心和毅力,也欠缺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历练。印度领导层往往在空泛的民族自尊心和“天定命运意识”的影响下去推进国防工业的建设,而忽视了理想抱负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

(二)国内政治模式限制

当前印度落后的社会结构对其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独立方针,必然造成殖民遗产的存留问题:有限的政府、英式议会机构以及垄断集团被保留。不仅如此,印度政治碎片化状况严重(全国有200多个民族,18种联邦官方语言),使得印度的社会组织能力和政府行动力较为低下。印度号称“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但在某种程度上其民主制度影响了政府的判断、选择和行动力。

其一,出于传统的影响,印度政治家多出身于婆罗门种姓。该状况益于印度教在人民中的传播影响。但由于教义限制,婆罗门对从商一直兴趣寥寥。在印度,垄断财团多出自于帕西族和锡克教,塔塔、阿班尼、米塔尔及博拉四大家族是其代表人物。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印度政府对大财团缺乏控制力,要想在政治经济上有所建树必须不断同各个垄断集团进行博弈。故此,印度国防工业的发展政策通常在经历层层斗争后被褪去部分内容,难以建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和实现有效的补充。

其二,印度政党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宗教及垄断集团的利益。因此,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造成国防工业发展政策时常摇摆不定,决策效率低下。2017年3月,印度原国防部长帕里卡尔向莫迪政府正式提交辞呈,原因是其大力推动改革国防部行政效率低下的痼疾并鼓励民营公司“造军火”,此举受到国营军工企业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反对,改革受阻。[8]可以看出,印度的民主制度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决策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的民主制度拖沓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步伐。

其三,印度执政党为获取选票作出脱离实际的决策。在国防工业制定时,印度执政党往往会选择见效最快、最能得到民众支持的措施。因此多数时候,印度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与实际需求会有出入。在缺乏权威的政治力量环境,印度的决策层将精力分散到与不同政党、地方政权和垄断集团进行斗争。因此,一切不以维持执政党稳固政权的政策很难通过,其国防工业的发展机遇经常在这种尴尬境地中错失。如印度自行研制的“阿琼”主战坦克,现在已然成为全世界军工产业的笑柄。而2005年启动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建造计划,由于设计不成熟,制造期间频繁变动,加之造价飙升,导致拟于2018年服役的航母将延期到2020年以后。

在本国工业基础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印度在国防工业想要有所建树,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然而,自后尼赫鲁时代开始,印度在政治上失去了强大的核心力量,领袖的个人魅力下降,政府更迭较快。在此情况下,所谓的民主成为了一种市场需求机制,执政党推出政策的源头就是为自己拉拢选票,任何在短期之内无法实现效果的政策常遭遇困境。军事实力的提高在很多时候都是选民的热心议题,要向民众直观地表现出军力水平的进步,高精尖武器的装备必不可少。而获得先进武器最快的途径自然是国际合作。为了博取民众的支持,加之外购环境的宽松,使得印度政府不论从政绩还是民众支持的角度,都倾向于外购军火。大量外购使政府负债累累,内外债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60%。[9]这就使得需要长期稳定投入的自主国防工业雪上加霜。

(三)经济实力难以支撑

1991年苏东剧变对印度经济是一次重创,印度国际关系环境不仅有重大转变,更对其自主经济能力提出重大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后冷战时期,作为初级产品出口国的印度显然无法妥善地应对新形势。因为这样,印度在90年代初遭遇经济危机,被迫进行新一轮经济改革。几乎在同一时段,国大党在联邦议会中的垄断性优势一去不复返,印度政府在此后更迭频繁,中央政府的行动力大为削弱。因此,需举国之力建设的国防工业体系在新经济改革中遭受打击并持续影响知今。

首先,大量财政权力下放地方,原本用以节制各方势力的中央财政体系几乎不复存在。当时,印度地方邦由16个增加到28个,政治碎片化加剧了经济碎片化。印度仿造苏联建立的带有较强区域协作特性的国防工业布局瞬间被拆分,地方邦的重新洗牌导致原有的工业产业链被破坏,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让印度建立在工业化全局建设基础上的国防工业前景黯然。

其次,“印度模式”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国防工业所获支撑不足。“印度模式”的实质在于从传统农业经济直接跨过制造业阶段,进入以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为主干的服务业主导型经济,也就是“虚拟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型经济。[10]截止2014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中,第一产业的比例为18.20%,第二产业比例为24.77%,而第三产业则达到了57.03%。[11]印度每年工业产值增幅都处于2%的低水平徘徊。这种经济结构对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业并不致命(如美国75.3%、法国72.4%、英国78.2%),[12]但对于印度来说,由于政策对第三产业有明显倾斜,完全可以想象在这一方针下以第二产业为基础的国防工业所遇到的困境。

再次,印度国防工业资金匮乏,难以突破瓶颈。在印度2016年国防预算中,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所获得的经费仅占印度国防预算的6%。[13]相比其他国家,印度政府不但在拨款上显得微不足道,也缺乏从国家层面对国防科技相关技术进行资金支持。即使印度吸收大量的外来资本,但中央政府缺乏强有力的调控,导致资本的流动趋势符合各个企业而非国家整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流入金融市场的资金基本根据企业的趋利性而分布。在自由资本的趋利性影响下,印度常出现如下场面:一方面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上赚得盆满钵足的印度企业却大肆进行海外并购。[14]

因此,尽管外购高新技术和成品在短时间内能使国防工业的产出有个光鲜的外表,但这一切对国防工业水平长期发展并无助益。重工业是强大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的基础,而长期处于轻工业化状态的印度在这条国防工业自主化道路上走得步履蹒跚。其偏向第三产业的经济政策和碎片化的经济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防工业的发展速度。

长期以来,印度政府力图大力发展本国国防工业,希望以此减少对进口装备的依赖性。自莫迪上台以来,在国防工业方面的执政要领是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印度国防工业的变革前景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当前印度国防工业仍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未来前景尚不明朗。从政府角度来说,为追求梦寐以求的大国地位,印度政府希望印度国防工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顶尖位置,其国防工业发展策略却无法及时根据形势进行调整,国防工业体制深化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注释:

①婆罗门:古代的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祀被人们视之入神,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源于“波拉乎曼”(即梵)。婆罗门由于掌握了神和人的交流渠道,所以占据了印度社会中最崇高的地位。以此引申,印度认为自己在国际社会中也应居于领导地位。

[1]凌云.印度的国防工业及发展战略[J].兵器知识,2008,(6).

[2]印度武器进口额约为中国巴基斯坦等邻国的三倍[EB/OL].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40319/18400930.html.

[3]宋德星.从战略文化视角看印度的大国地位追求[J].现代国际关系,2008,(6).

[4]宋德星.印度国际政治思想刍议[J].南亚研究,2006,(2).

[5]从“光辉”战机看印度发展军事多“猴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3/18/c_128810724_2.htm,2016-03-01.

[6]印军7成装备依赖进口仍难现代化军费将赶超英法[EB/OL].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6-01-27/doc-ifxnuvxc2070411.shtml.

[7]印度阅兵军力如何[EB/OL].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rb/20160127/qdrb956190.html.

[8]印度防长辞职武器国产化或将重蹈官方包办覆辙[EB].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7-03-31/doc-ifycwyxr8893200.shtml,2017-03-31.

[9]林太.印度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10]王伟.大国之略[M].北京:舰载武器杂志社,2010.

[11]Planning Commission,Government of India. Sector-wise Contribution of GDP of India[R].http://planningcommission.gov.in/data/datatable/data_2312/DatabookDec2014%202.pdf,2014.

[12]王晓峰.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趋势变动分析景跃军[J].东北亚论坛,2006,(1).

[13]国防预算大国军队现代化艰难[EB/OL].http://military.china.com/news2/569/20160127/21311904.html.

[14]王伟.大国之略[M].北京:舰载武器杂志社,2010.

TheIndianDefenseIndustry:CurrentSituation,ProblemsandCauses

ZENG Yong-xin,LI Ling-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1,China)

In recent years,India has been relying heavily on its growing military power in accelerating its approach to regional and world powers. However,behind the infinite scenery of military power,it is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Indian military forces is too dependent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independent innovation,lack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is asymmetry include the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its leadership culture,political patterns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a and future trends to determine the distance from India to build a strong independent defense industrial system is still a gap.

India;the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problem;reason

2017-06-23

曾泳心(1991-),男,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区国别史(南亚方向)研究;

李凌林(1988-),男,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区国别史(南亚方向)研究。

1004—5856(2017)12—0044—05

F416.48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12.010

李新红

猜你喜欢

国防工业国防印度
今日印度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试 着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