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对“空”的追求与表达
2017-03-10吴昊人
吴昊人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新媒体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中国油画对“空”的追求与表达
吴昊人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新媒体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油画作为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在明代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为统治阶级所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青年艺术家才将对西方油画的真正理解带入中国,使得人们逐渐认识油画、了解油画。写意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留白是其有意而为之的画面空间组织形式,是中国水墨画意境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使作品给予人们无限的空间感和意境。中外两种艺术意识形态上的融合,使中国的画家们开始关注并研究新的绘画表现形式:西方油画和中国画的结合。这造就了一批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呈现出中国水墨的写意意境。
西方油画;中国油画;“空”现象;意境
20世纪80年代,中国涌现出第四代中坚力量的绘画艺术家,在他们的油画作品里,出现了将中国元素融入西方油画为艺术家们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语言方式。这种现象出现是由于西方绘画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坚持“全盘西化”的思想,是无法通过技法使中国油画在世界绘画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的。就像有着近2000年发展的中国水墨写意画,其特有的中国深厚民族文化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西方艺术家们无法摹拟的。在油画语言表达上,虽然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油画艺术家有的侧重具象描绘,有的侧重抽象表现,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研究西方油画技法的同时,将西方油画材料的表现形式,一是融入中国水墨写意的技法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二是融入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思想关于自然与人和谐的观念,将自我油画语言与绘画意境在画布上表达出来。
一、儒释道对“空”的意境的阐释
中国传统绘画受儒、释、道三家影响,是一种以人自身小天地类比宇宙大天地的天人合一观,是一种超越理性思维的“行而上”的三教合一的思想。“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以曲求全、以柔胜刚”主张顺其自然;“有为”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强调“仁、仪、礼、智、信”;“四大皆空”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强调“修身养性”。中国文人画家不由自主流露出的是儒释道思想情感,而不甚喜欢繁琐精细的逻辑推理。中国古典艺术自有一套特殊范畴,如气、道、风骨、意境、中和等,其它如妙悟、空灵、形神等范畴都是西方古典艺术范畴所未提及的。那么,如何理解“空灵”二字中“空”的含义?美学家宗白华认为,空灵是种意境,空灵是指意境包含的那个“灵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画家灵想之所独辟的有灵气往来其间的有机的审美心理。[1]这是中国人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诗化,表现在意境里,便是一种空灵之美。空灵作为“灵的空间”来理解,它是立体的、无边的。[2]比如中国水墨写意中出现的画纸留白空间,是有意而为之的空间组织形式。使作品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中国绘画作品中的“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无限的景色,无限的层次,无限的意境。“空”代表一种重要的中国哲学思想,禅道中空山表达思想的源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但同时又是“空”;其中“有”非实有,“空”非虚无,“有”即“空”,“空”即“有”,而且宇宙的真实是“即有即空,非有非空,亦有亦空”。
二、当代中国油画作品对“空”的表达
现代中国有这样一支杰出的油画家队伍,他们把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与西方油画技法相结合,创造了与国人心意相通的油画。在这些油画里,没有鲜艳夺目的色彩,强烈的光线,繁琐的细节,变形夸张的形体,有的是用油画技法表现的含蓄蕴藉、朴素自然的气质传达出天人合一的空灵境界。
中国的油画家中靳尚谊教授的风格是独特的,其作品纯净而又纯粹,静谧而又神秘。2006年的“精神与品格”中国写实油画展中,展出了其唯一一幅古人肖像《八大山人》,这是一位心怀国破家亡情感跌宕的落魄文人画家。在靳尚谊的这幅画中,八大山人手执斗笠,身着长袍,一双似哭过的泪眼道不尽哀婉和无奈。但是画面处理并没有停留在家国悲痛中,画面背景流露出八大山人对整个人生的空幻之感,空灵而又迷远的气氛,将观者思绪远远带离画外。在谈到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时,靳尚谊教授说:“既要用油画颜料表现出西方追求水面的深远透视感,又要表现背景的空灵,不是件容易的事”。空则灵气往来,空中有无边妙色。画家追求中国画的哲学抽象意境,又不能在背景上真的留白。因此,背景的处理对表现八大山人内心气质尤为重要。观者最终从画面上看到什么,得到什么共鸣,除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与我们知道的八大山人相符合外,背景空灵意境的处理与人物内心高度统一,构建出一种阔大的人生空幻的悲剧色彩,也传达了画家对典型中国古代画家心境的理解和移情。
笔者大学期间油画创作课程的老师是当代中国油画先锋代表人物之一,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孙良教授,他的作品大多数具有强烈的魔幻主义色彩。其代表作《月亮纹身》以西方神话故事中的“丽达与天鹅”为蓝本,充满自恋意味,唯美而又神秘。孙良教授的油画作品采用了西方绘画语言与构图形式,但是空灵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其有限的作品尺寸里表达出的无限空间。《山海经》里记载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还包括远古地理和奇异的山川鸟兽,神秘的远古宗教崇拜等方面的内容。《圣经》是一部色彩非常鲜明的西方宗教作品。其主体思想是强调神与人立约关系:人守约则得赐福,人违约则受惩罚。而孙良教授的作品,是《山海经》和《圣经》的混合体,游弋在梦幻与现实的边缘,其空灵的构图,神秘的氛围,唯美的画风,无限的意境,这一切,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已无法用语言表达。
2006年《中国金陵百家画展》中吴玉柱教授的《徽州梦忆——失乐园》作品。提出油画艺术的“本土化”或“民族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作品显示了艺术家在当代语境下对中国艺术的思考与探索,笔墨当随时代。吴玉柱教授的油画创作思想是从中国画的境界中寻求美的所在。同时也在寻找中国画的精神与图式,大开大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可见,“空”是一种画面处理的技法,也是中国艺术的一种境界;“空”最终不是大悲也不是大喜,但终究反映画家精神的取向。[2]“空”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形的世界,古往今来,有形的世界,水流花开。这种博大虚无的精神,单单站在西方艺术理论角度是难以体会得到的。在笔者看来,在《徽州忆梦》系列油画作品中,画家为了表现中国安徽有这样的乡村,古道古桥,粉墙黛瓦,以及将要消失的徽州文化与不容乐观的现存状况,画家时而是银灰色的忧伤,时而是烟雨迷蒙的浅唱。阔天、远山、高大的树木,以及时而空无一物的地面营造出别样的空灵气氛。虽然群山早已银装素裹,河面冰封,依山势而居的家园若隐若现。却不见忧伤,传达出的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徽州古村落在新时代下的乐观精神。[3]
三、“空”对艺术家特质的要求
“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绘画神情的空灵的表达,微妙虚玄的主观情感都是基于艺术家的艺术语言而产生的。摒弃“全盘西化”的艺术主张而将西方绘画语言融入中国文化符号,借西方绘画的材料和形式以中国水墨写意技法创造的作品,其创造的无限意境,即是当代中国油画特有的语言形式之一:“空”。中国油画中的“空”的表现是需要艺术家的两种特质组成:其一是画面上的绘画语言与表现力,这是与画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相匹配的,中西绘画艺术形式的结合不是普通的叠加,是需要艺术家不断的研究,二者的融合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特有艺术语言。其二是画面背后的情怀格调与品质内涵,这与画家的艺术创作热情与艺术感悟有关。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场景造就的灵感;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特有的视角与感受。这两者也是衡量绘画的重要尺度和硬指标。今天,血液里流淌着儒释道精神的现代中国油画作品,必然透出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斗转星移,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气质依然是中国油画家内在精神的追求和表现之所在。
[1] 丁东红.“空、松、通”状态的技巧要求及其文化阐释[J].中国音乐,2008(2).
[2] 邵东波.空灵的东方之美:东山魁夷画意[J].美术界,2009(2).
[3] 吴玉柱.对“新绘画”的认识与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责任编辑:白 土
2017-03-10
吴昊人(1987—),男,安徽合肥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建筑景观。
J213
A
1671-8275(2017)03-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