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10邱溪媛
邱溪媛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辽宁 丹东 118009)
高职院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邱溪媛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辽宁 丹东 118009)
以高职院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现实意义为理论基础,对创建高职院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展开了深入分析,旨在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与新思路,促进党建机制的逐步完善。
高职院校;“三型”;基层党组织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它为党建工作指明了科学化发展方向,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是积极响应“十八大”号召的实践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学校自身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院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智囊库,高职院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是践行党的“十八大”号召的有效举措。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实践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掌握主干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高职院校的党员思想觉悟高、技术操作经验丰富、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强,可以为“三型”政党的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其次,高职院校实施“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诉求。随着高校发展,办学条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为解决这些矛盾,需富有实践精神和创新魄力的党委的正确领导,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协同配合,突破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勇于创新实践,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与办学质量,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第三,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是提高高职院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路径。“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倡导成员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有益于提升干部的整体协调功能,有助于广大师生发言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的实现,这种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恰是干部队伍服务意识的最佳体现方式。同时,“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强调干部选拔与锻炼机制,要求在干部选拔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侧重干部的基层锻炼,强化其吃苦精神、创新意识。
二、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一)高职院校党组织成员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的考量
“三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必然会触动既有利益格局,高职院校党组织既有的特定利益及获取利益的渠道必然会遭受影响,权力型的工作方式将发生调整,部分党组织的权威将被弱化。在此背景下,部分基层党组织成员对触及其自身利益的革新制度与措施抱以抵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程。
对此,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需要重视成员思想觉悟的提升与行为动态的把握,通过理论讲座、实践培训等方式纠正成员的不良思想,使其始终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强化其服务群众的角色意识,同时帮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首要位置。
(二)高职院校党组织成员思维方式陈旧
受计划经济体制与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党员在原有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养成不作为、不负责、不廉洁的工作态度及凭借经验决定现实工作的工作方式,在办事流程、工作程序、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固守旧习惯。尤其体现在对原有人际关系的过度依赖。长期以来,其工作流程的实施与工作目标的实现均需要以人际关系的作用发挥为基础支撑,而“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改变陈旧、呆板的工作模式及原有的人脉网络格局,构建一个廉洁、勤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由此导致部分守旧的党组成员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甚至出现明显的抵触情绪。
对此情况有赖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塑造,借助健康校园文化的传播,使党组成员在耳濡目染中塑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纠正自身的不良思想。同时,党组织成员需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方案决策中去,在群策群力及全员参与过程中构建新的、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而实现对“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与模式的态度由消极抵触向积极接受转变,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高职院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实效性
(一)强化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理论素养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需要加快适应新形势与新时代的要求,针对学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创设新的学习环境,营造富含文化底蕴的学习氛围。首先需要倡导先进理念的学习,促进党组织成员意识到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构建“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的常态化学习模式,从而实现“正能量”的聚集,为创建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党员队伍奠定思想基础。[1]其次,需要拓宽学习渠道,以党组织的实际条件与发展目标为基础,对学习形式进行创新,并拓宽学习途径,创新党员受教育的渠道,全面落实全员学习的目标规划。此外,优化课程体系是强化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基础。高职院校党组织需要针对成员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学习内容等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强化其可行性与合理性,针对“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的范围与类别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以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强化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最后,需要落实严格的考评机制,以党员的学习成绩与效果为考核指标,将党员学习与其自身发展、年度考核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党员服务意识与质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该项理论印证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将服务作为核心价值导向,明确服务的重要性,并将其始终贯彻于党建工作,使其促进和谐、服务群众与加强凝聚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实际建设情况不断探索新的路径与方法。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明确服务是学习与创新的最终目的,使党组织成员时刻牢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光荣使命,要求其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将自身命运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其次,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需要创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党组织成员的思想水平与实践能力,为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铺平道路。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需要建立健全服务评价体系,落实党建工作经费明细、党务干部考核等制度,监督党员服务行为,围绕评价结论对党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提升,以此实现服务的规范化与常态化。
(三)深化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员工作能力的创新
第一,深化理念创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需要以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创新为起点,针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情况与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与路径,坚持党的号召与理念,弘扬创新精神,积极树立创新理念,养成以创新思维攻破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面临的各种困惑与挑战。[2]第二,加强队伍创新。高职院校需要对党组成员提出新的要求,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向综合型、复合型与创新型发展,使党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运用创新思维的习惯,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第三,强化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为背景,总结队伍建设、文明创建、创先争优等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以之为主要参考依据促进激励机制与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向创新常态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3]
四、结论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号召,明确“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应对党建过程中的阻力与困境,针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有效对策,巩固高职院校党组织体系,促进其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1] 唐润华.民族地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3):24-27.
[2] 孙兰英.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价值理念和方法[J].人民论坛,2015(30):69-71.
[3] 王元彬,李航敏,赵鸿韬.构建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30-133.
责任编辑:净 草
2017-03-29
本文系院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途径与机制研究”(编号:2016020)研究成果。
邱溪媛(1979—),女,辽宁辽阳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基层党组织建设。
D267
A
1671-8275(2017)03-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