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究
——基于共青团工作视角
2017-03-10张学军
祁 萌 张学军
河北金融学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究
——基于共青团工作视角
祁 萌 张学军
河北金融学院
2015年“两会”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高校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组织专业实习、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等途径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
1.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
在2014年9月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指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之后,他在各种公开场合多次解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希望借此激发全民族的创新创业热情。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进一步指出“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措施。可以说,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提出至今,全社会已经形成了推动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1.2 “双创”浪潮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全国各高校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以创业促进就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从对保定市11所高校的调研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72.7%的高校系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55%的高校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机构,比如河北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都成立了创业基地,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新的渠道和平台。
然而,就目前各高校的创业创业教育和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家创新创业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思想认识还存在偏差。有的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小部分学生参与的小范围尝试,是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没有把创新创业提升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二是存在重就业轻创业的现象,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往往更看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因而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要更大一些。三是政策措施还不完善。部分高校制定的创新创业促进措施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四是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不够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有待提高,80%以上的学生对创业缺乏兴趣,更希望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安逸的工作;95.3%的学生认为自身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和资本。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要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高校下更大的力气。
2、高校共青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的独特优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培养和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需要高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这其中,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天然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政治优势。高校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由先进青年组成的群众团体,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负责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工作,在团员推优入党、评优评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团员中的优秀分子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在课题组调研的保定市的11所高校中,几乎所有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都由共青团来负责。
二是具有组织优势。共青团具有非常完善的组织体系,从学校团委到二级学院的分团委(系团总支)、再到各班级的团支部,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影响力几乎可以渗透到每一个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另外,高校共青团还有一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团干部队伍,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才艺之星等优秀人才大都被吸收到各级团组织中担任骨干,使得高校共青团务青年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三是具有载体和资源优势。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寒暑期社会实践、职场模拟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方面具有先天的组织优势,这一优势可以转化为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3、“双创”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3.1 要促进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创业并重的就业新观念
大学生就业难既与市场的供需不匹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等有一定的关系,也与大学生不科学的就业观念直接相关。在课题组调查的500余名大学生中,有创业想法的仅有11%,更多的学生依然持传统的就业观,有49.2%的学生甚至没有明确的就业愿望。当前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到基层就业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只有在城市就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二是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随大流的居多;三是自主创业的信心不足,动力不够。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首先就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比如可以通过主题团日团课、青年成长论坛、优秀创业青年报告会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改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就业观;培养正确就业观的关口要迁移,要将职业规划教育贯
下转(第1 3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