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产业链拓展与融合促进河南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2017-03-10孙中叶

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河南产业链河南省

◎孙中叶

论以产业链拓展与融合促进河南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孙中叶

粮食产业链是实现 “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基于农户和消费者满意的、城乡产业互动的双动力驱动机制是 “以工促农”机制动力模式的最佳选择,其价值基础在于接二连三的粮食产业链上存在着价值链联结点,粮食产业链通过这些价值链联结点,依托组织链、价值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的协同作用,做强做大河南粮食产业,最终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的动态粮食产业链群,铸造 “河南粮”品牌,提升 “河南粮”竞争力。

全产业链 产业融合 竞争力

在以 “ABCD”为代表、拥有长而庞杂粮食产业链的跨国粮商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产业的战略布局之际,产粮大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以我国粮食安全新战略为指导,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 “粮头食尾”、 “农头工尾”粮食全产业链战略,促进粮食产业链的拓展与融合,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加工和消费大省,必须从战略高度探索如何通过产业链拓展和产业融合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这也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河南农业调优、调新、调绿、调顺的迫切要求。

一、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推进河南粮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在当今以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国际分工模式的背景下,作为初级粮食产品的丰收者并不值得炫耀,产业链的构造者和制定者才是粮食产业最有力的竞争者。因此,政府的责任不只在于 “催种催收”,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国际化趋势整合、强化河南省的粮食产业链,强强联合,以打造河南自己的 “ABCD”。目前,跨国粮商和中粮集团正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参照比对,河南省粮食产业链的现状是研发与生产、生产与加工、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流通脱节,从而导致粮食产业链无法形成合力。豫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条虽已初现端倪,但粮食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尚无法与拥有完备产业链的跨国粮商抗衡。河南省要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打造从种子研发、粮食种植、订单收购、仓储物流、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直至市场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促进粮食资源优势转变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培育战略性支撑产业,在河南省形成大工厂、大仓储、大物流、大品牌、大保障的粮食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的跨越。

二、实施空间链整合,提升河南粮食产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粮食企业为了获取地域产业分工效益,鉴于各自具有不同的经济特点以及追求最优区位的动力,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产业空间链。一是加快有形空间链 “场”的建设。按照 “产业经营、链条发展、园区集聚、农工贸一体、开放带动”的总体思路,以郑州航空港粮食口岸获批为契机,打造国际粮食集散地,形成以商品粮基地、粮食物流园区为基础,大型骨干粮食企业为支撑、粮食上下游产业配套,涵盖种植业、加工业、物流业、商贸业的产业集聚区,在全省形成以大型粮食产业集聚园区、粮食物流中心、粮食物流节点为主要构架的三个层次互为依托的粮食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无形空间链 “市”的建设。河南省作为第一产粮大省,和粮食产业相关的集聚区 (产业园区)、加工企业等 “场”的建设取得累累硕果,而代表着市场交易行为的 “市”的建设则严重滞后,“市”的缺位影响了河南省在粮食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河南省应加强粮食口岸和郑州商品交易在粮食产业中的影响力,探索进口粮食保税加工、期货交割、配额交易、跨境电商等更多创新业态,积极寻找期货市场服务河南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和结合点,发挥郑州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交易对粮食的价格发现作用,引导农户、粮食企业开展套期保值,降低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粮食衍生交易品种,让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为稳定粮食市场、服务 “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总之,通过河南省粮食产业空间链的建设,用“市”的力量推动 “场”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利用 “场”的向心力集聚 “市”的资源要素,在现有郑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推进粮食商流和物流的有机结合,提升河南省在粮食市场的影响力,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物流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价格中心和调控中心。

三、完善产业组织链,促进河南粮食产业组织由弱到强的转变

目前,河南省粮食产业的经营组织大多集中在利润较低、风险较大的中游产业,单个市场集中度过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这已成为制约做大做强河南省粮食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河南省要立足自身实际,着力完善产业组织链,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产业组织模式转变,不断提高粮食大省对经济强省的贡献率。第一,在粮食生产环节,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粮食生产应改变分散的农户为粮食产业链起点的现状,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规模种植力度,建立新型粮食生产机制,从起点上消除粮食产业链的弱小无序状态,从而实现 “小生产,大流通”向 “大生产、大流通”的转变。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组织规划、协调沟通等手段将分散的农户、专业协会、合作社、企业等组成粮食产业链,实现粮食生产与市场的有效链接。第二,在粮食流通环节,着力培育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目前 “小而散”的粮食企业进行必要的改组、改制、兼并和调整,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提高粮食行业总体竞争力。整合金鼎、金麦、金地、金粮等粮食购销企业的物流资源,联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和省内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培育大型粮食企业集团,逐步形成粮食产业联盟。第三,在粮食产业服务环节,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粮食产业服务体系升级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新型农业科技研发服务、农机跨区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介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传统粮食产业服务体系的升级不仅可以为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着力点。

四、延伸价值链,实现河南由“中国粮仓”向 “世界餐桌”的转变

粮食产业的强大,主要体现在延伸产业链和发展加工业上,粮食产业的劳动力、经济效益分布开始向产前研发、产后加工业和商业环节转移,产业向下游延伸、加工向深度渗透。河南省粮食产业存在着长期的 “原”字号外输,产业链条短,技术水平低等问题。通过价值链的延伸将粮食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形成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链,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高度化,通过前方、后续产业环节的增加带来本区域的高附加价值化,使产业链的增值保留在河南省区域之中。河南省要采取 “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粮食产业,利用粮食产业价值链延伸所产生的 “乘数效应”,实现河南省由 “卖原粮”到 “卖产品”, 由 “中国粮仓”向 “国人厨房”和 “世界餐桌”的转变。价值链延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链的延伸。从区域层次来看,河南省在粮食产业的初级加工等中游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它环节的优势相对较弱。河南省必须依靠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实现粮食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 “农户→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将粮食的生产、收购、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我省粮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二是产业链的提升。目前,河南粮食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即使在技术程度相对较高的粮食加工部门,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河南省必须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把在粮食产业价值链条中的地位提升到高端的利润区。

五、促进供需链融合,构建河南粮食产业链的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

河南省粮食产业仍处于利益分割、链条松散的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分配格局。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它是由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个“流”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供需链,这些产业链环环相扣,形成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和具有整链竞争优势的产业舰队,从而确保粮食产业链的各行为主体的整体利益大于各参与者的局部利益。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要重视建立产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连接机制,使产业化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粮食产业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河南省在利益机制构建过程中,要着力推动农户进入产业链,农民作为生产者在粮食产业链条上仍处于弱势地位,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利益较少。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让处于产业链条最末端的农民分享到整个产业的平均利润,最终是否成功,应以农民参与度为标尺,只有对农户放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使他们从粮食深加工和贸易中分得利益。

[1]孙中叶.基于创新链与价值链融合视角的木本粮产业链构建 [J].黑龙江粮食,2016(7):12-15.

[2]赵予新.产粮大省粮食产业链优化研究.农业经济,2014(1):20-22.

[3]丁声俊.发展中大国的粮食安全策论 [J].粮食问题研究,2016,(5):4-16.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2017-YYZZ-06)

孙中叶 (1966—),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粮食经济和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河南产业链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