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骡坝社区“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初探

2017-03-10

理论与当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监督员毕节民生

潘 波

乌骡坝社区“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初探

潘 波

黔西县杜鹃街道乌骡坝社区位于黔西县城西南面,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近年来,乌骡坝社区各种民生项目、惠民资金、惠民政策不断增加,为把这些项目和资金原原本本落实到群众中,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享受到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社区紧紧抓着“法治毕节”创建之机,紧扣“六大工程”创建目标,以“法治监督”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创建行动,为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提供了坚强的法治和纪律保障。

一、建好“三个平台”,让监督更透明

一是建立民生项目查询平台。将各类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社区“三资”管理、项目实施、物资发放等信息和数据全部录入查询系统,群众可随时到社区利用触摸电脑屏,查询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对社区三资管理、项目实施、物资发放等进行监督,若有异议,可在“留言簿”或“举报信箱”留下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法治毕节”创建启动以来,民生项目查询平台接受群众查询共2000余人次。同时,充分利用社区两个大型LED显示屏,适时滚动播放项目实施、物资发放等信息,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二是建立短信监督互动平台。充分运用“党员为您服务”信息平台,以手机短信互动的方式实现对谁说、听谁说、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的精准可追溯数据库管理。“法治毕节”创建中,通过该信息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向社区党员、小组长、群众发送相关政策法规、民生项目实施情况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还建立了短信反馈制度,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回馈,将意见建议等相关的信息发送到平台终端,实现社区和群众互动。2016年以来,共向社区群众发送法治宣传信息、民生项目公开信息20000余条,收到信息反馈300余条。

三是建立服务阵地巡查平台。为有效的监督社区干部的值班值守、公章管理使用、服务群众等情况,采取“互联网+视频终端”手段,引进小米智能APP平台,利用小蚁智能摄像机,建立“云上社区”办公阵地巡查系统。街道终端和街道班子成员可以适时利用手机终端对社区干部服务群众、公章管理、值班值守等进行监督,畅通基层服务监管途径,使巡查系统真正成为监督干部履职尽责的“千里眼”。

二、用活“三支队伍”,让社区更和谐

一是用活“体验式干部”队伍。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社区理事会,理事会下设法律法规宣传协会、反邪防邪协会、治安联防协会、整治滥办酒席协会、“三关爱”协会等与社区各项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协会组织。各协会会员都是由退休代表、党员代表、寨老等有威望、热衷公益事业的人员组成。各协会在理事会的统一管理下,以“体验式干部”身份挂牌开展工作,监督社区“两委”工作开展情况,并发挥各协会的作用。如:整治滥办酒席协会通过积极工作,将4起有意滥办酒席制止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社区无一例违规办理酒席发生。又如:法律法规宣传协会,采取开办农民夜校、举办专题讲座、组建乡村文艺宣传队、制作宣传专栏、播放LED滚动标语、大喇叭广播、群众会、院坝会、板凳会、走村串户、张贴海报、悬挂标语等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开展全民守法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刑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如,“三关爱”协会利用春节期间,成功劝返留守儿童家长12人,免费为社区行动不便老人理发20余人次,代购生活用品40余人次。

二是用活民生监督员队伍。通过选优配强民生监督委员会队伍,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生监督安全网。加强对民生监督员的培训,切实提高监督员责任意识、纪律意识、监督意识,着力打造“监督前哨”。民生监督员坚持从维护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挂牌上岗,定期走访群众,及时接受群众举报,通过“板凳会议”“院坝会议”等群众参政议事模式,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社区“两委”在惠民政策执行中主动做到公开透明,确保民生资金落到实处,明生项目惠及群众,杜绝优亲厚友、豆腐渣工程和贪污受贿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用活调解委员会队伍。为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社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室。以“寨老”、法律顾问、法律工作者为主体,建立一支“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队伍,通过开展走访、下访,参与接访、矛盾化解、提供法律服务等,对社区群众全面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联调工作机制,让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群众感慨到,“社区有了人民调解室,有了矛盾纠纷,都可以找他们进行调解。调解员们因为对社区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办事公正,德高望重,调解的结果我们也很信服,谁家有矛盾或诉求,社区调解员能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也知道运用什么方式去沟通,去年,我家几弟兄因土地分配的问题,全得他们帮助调解处理好,要不,都亲人变仇人了。”“法治毕节”创建启动以来,社区调解委员会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56件(其中调解成功55件,1件引导进入司法程序),调解成功率达98.2%,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

三、抓实“三项制度”,让群众更满意

一是严格执行民生事项公开制度。坚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作为居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投诉,居务公开监督小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内容确有遗漏或不真实的,督促社区居委会重新公布,也可向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询问,居委会责任在10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通过严格执行居务公开制度,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实现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二是严格执行民生监督员说事制度。社区监督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说事会,听取民生监督员在监督巡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民生诉求,汇总梳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对于社区能解决的,督促社区进行整改落实,对于社区不能解决或不便告知的,及时上报街道民生项目监督委员会。2016年,社区民生监督员督促社区“两委”解决问题11件,发现梳理上报民生监督线索3件。

三是严格执行纠正错误制度。街道民生项目监督委员会根据社区监督员提供的线索,按照抓早抓小,惩前毖后的原则,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规问题。“法治毕节”创建以来,街道民生项目监督委员会对乌骡坝社区在项目实施、资金分配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及人员提醒谈话1人,有效遏制了不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有效保障了民生项目在社区的落地生根和顺利实施。

“法治毕节”创建启动以来,乌骡坝社区广大群众从对社区的猜疑转变成信服,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主动配合,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社区的公信力得到极大提高,干部的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社区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新增吸毒贩毒人员、无邪教人员、无违法上访人员,无违规操办酒席的家庭,未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同时,“法治之光”也照亮了社区居民的小康之路,截至2015年底,乌骡坝社区44户贫困户按照国家现行3146元每人的标准,全部实现脱贫。2016年底,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00元,社区集体经济2016年底壮大到30万元。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社区立足新的历史使命,按照发达地区人均纯收入不低于4600元的脱贫标准,开展了以“提标帮扶.率先小康”的脱贫攻坚升级版,再谋新思路,再行新举措,再谋新发展,以“壮士断腕、刮毒疗伤”气魄和勇气,投入新的征程,使脱贫攻坚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黔西县杜鹃街道党工委)

责任编辑:陈正源

猜你喜欢

监督员毕节民生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寻味贵州——毕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游洞——毕节织金洞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护眼监督员
首席监督员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