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书纲目》初探

2017-03-10陈永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礼学仪礼江永

陈永平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礼书纲目》初探

陈永平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礼书纲目》由学养深厚的著名学者清代经学家江永所著,《钦定四库全书》中共收录八十八卷,将此书划分为礼部。江永著录此书,耗费心血甚多,参考了很多经书著述,对三礼中的章句洞悉条理,解析考证甚是严谨。江永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所著述《礼书纲目》在礼学研究中有其继承与发展,礼学在江永的学术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礼;江永;礼书纲目

两千多年来,礼学代代相传,名家辈出。单就清代,著述流传后世的礼学家就有数十人之多。[1](P1)例如,张尔岐、江永、惠士奇、姚际恒、方苞、吴廷华等。现在的礼学研究,对历代礼学家及其著作的研究非常不足,尤其是对于江永的礼学,和其著作《礼书纲目》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就江永的生平与礼学研究历程展开探究,解析《礼书纲目》成书、卷次结构、版本及其对礼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江永的生平及论述

江永享年八十二岁,未曾做官,一生居住乡里,以研究学术、教授学生为业。江永的祖先可追溯到萧何,“望出兰陵萧相国之后”,①江永还自称为“梁昭明太子四十二世裔孙”。②江永一支自西汉萧何传到唐代的萧祯,萧祯迁居黄墩,改姓为江,自此萧祯为江姓始祖。江永的父亲江期没有考中举人,临死还只是个秀才。江永从小表现聪慧,江期把对功名的期待移植到江永身上。《年谱》记载:“(六岁时的江永)庭受父训,日记数千言。父奇其敏,以远大之器期之,因以《十三经注疏》口授先生(江永)。”[2](P1)六岁的江永就接受父亲的教育,一天能背诵几千句章句,父亲对他抱有远大的期待。从小经受科举教育的江永,自然也接触到宋明理学和礼学,他曾回忆说:“先君子肄业时,年甫弱冠,即能鋭志理学,尽力于四子书,闭关静坐,终日研穷,着为《四书条理集》,藏之于笥。慎修谨受读且从而增释之。”[3](P98)江永弱冠之年,苦读程朱理学之书,还身体力行,闭关静坐以养理学之道,坚持诵读理解《四书条理集》。江永年轻时并未局限于时文科举,而对很多学问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事略状》中记载他“见明丘氏《大学衍义补》之书,内征引《周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讽诵,自是遂精心于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者,而于三礼尤功深”。[4](P178)年轻时的江永读《大学衍义补》,看到书里引用《周礼》中的话语,欣然称奇,就求藏书之家借来《周礼》得以抄写,早晚背诵,对礼学就已经下了很深的功夫了。江永二十一岁考进秀才,但之后如同其父亲江期一样再未考中举人。生活的压力迫使江永纯粹的读书科举的生涯中断,江永二十七岁开始教书养家,从此教书五十五年,一直到八十二岁死去。

教学闲暇之余,江永也从未停止研究学术和著书的工作。江永的学术著作有三个特点:第一产量多,江永留下的著述颇丰,约有四十部、数百卷之多;第二是质量高,江永的著述大都考证颇为严谨,引经据典,堪称权威。他的作品被《四库全书》收录13部,151卷;③第三是学术创新,江永敢于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补充,并非徒立异同。由于江永的著作存在散佚情况而导致难以呈现出江永整体的学术面貌,目前,学界对于江永学术著作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领域或一两本著作,研究江永整体著作面貌的论文还比较少,如苏正道的《江永著述考略》《江永生平学行考述》等。

二、江永的礼学著述

上文提及,江永对于礼学的研究早在其年轻时期就开始了。缘起于《大学衍义补》中所引用《周礼》的段落。当时江永家贫,无以致书以观,就借《周礼》抄写,每日读诵,培养了深厚的礼学基础。此间的五十多年,江永都不曾停止对礼学的研究与探索,著录了诸多礼学名著,流传后世,影响颇深。

(一)《三礼约编》十九卷

江永参与了好友汪基撰写书籍《三礼约编》十九卷的参订工作,《三礼约编》共十九卷,其中《礼记约编》十卷、《周礼约编》六卷、《仪礼约编》三卷。此书编纂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以后的学者研究礼学,尤其是为了方便礼学的初学者。《三礼约编》很大胆的对《周礼》《仪礼》《礼记》三本书存在着删节,此事引起了官方四库全书馆臣的不满,他们认为三礼乃“周公制作,固不容以意为点窜也?”[5](P205)《三礼约编序》中记载:“《仪礼》则与江子眘斋商确每篇书序,略以提其要。”[6](P601)《仪礼约编》的编纂中,汪基与江永商榷每篇的书序,缩写其紧要之处。

(二)《仪礼释例》一卷

《仪礼释例》的成书时间有待考证,虽然名字叫《释例》,但内容只是解释《仪礼》中的服装一类,全书分为天子冕服、诸侯冕服、大夫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六篇。其辩证冕服的尺寸,以实事为验证,考证细致严谨,显示出江永深厚的学术基础与考证功力。

(三)《周礼疑义举要》七卷

《周礼疑义举要》七卷是江永研究《周礼》的重要著作,由其门人弟子戴震从读书笔记中抽出编纂而成。在这本书中,江永解决了许多礼学研究的悬案,诸如三农、四望、军赋、车制、文字训诂等。此外,江永研究《考工记》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清代《考工记》研究热潮的开启者。《四库提要》中记载:“是书融会郑注,参以新说,于经义多所阐发。其解《考工记》二卷,尤为精核。”[7](P257)《四库提要》中评价江永的《周礼疑义举要》说:“这本书融会了郑玄的注解,参考了近来新的说法,在《周礼》本初的经义上多有阐发。尤其是书中解读《考工记》的两卷,尤其精深。”

(四)《仪礼释宫增注》一卷

此卷是江永对《仪礼释宫》的增注,《仪礼释宫》本为李如圭所作,但被错误地编纂在《朱子集》中,使江永误以为此书是朱熹所作。江永对《仪礼释宫》有很多补充和修正,极其详细,考证十分精密,修订都很有根据,足以证实前人的错误。可见江永并不迷信权威,对礼学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与自信。

三、初探《礼书纲目》

(一)《礼书纲目》的成书年代及原因

江永四十一岁的时候,时值公元1927年(康熙六十年),著述了《礼书纲目》一书。关于著述此书的缘由,江永回忆说:“自少即求《仪礼经传通解》,反复切究之。读之既久,觉其中犹有搜罗不备,疏密不伦之遗憾。又观朱子晚岁及门人书,多拳拳于礼。”他从小就求得《仪礼经传通解》一书,反复阅读钻研了很久,觉得这本书搜罗的资料不是很详细,结构也有疏有密并不细致。又看到朱熹晚年及其门人的著述,大都着力于礼学之上,于是江永就想“窃不自揆,更欲为之增损櫽括,以卒朱子之志”。[8](P177)当时还有重编朱熹之书事件的影响,最终让江永下定决心,开始著述《礼书纲目》。

(二)《礼书纲目》的结构卷次及定稿

《礼书纲目》一书以《周官经·大宗伯》“吉、凶、军、宾、嘉五礼旧次”,为次序,共分为八门,总共有一百零六节篇章,八十八卷,每一卷都修改了很多次才有定稿。“书凡三易稿,初曰《存羊编》,次曰《增订仪礼经传》,三稿始易今名为《礼书纲目》。”[8](P178)全书总共有三次大修改,初稿名字叫做《存羊编》,修改稿名字叫做《增订仪礼经传》,最终的再修改稿名字才叫做《礼书纲目》。《礼书纲目》的成书极其不容易,每一篇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编写与修改,体现出江永对礼学所下的功夫的深厚。

(三)《礼书纲目》的版本

《礼书纲目》卷帙浩繁,刊刻抄写都十分不容易。成书之始由于内容太过详细繁杂而流传狭窄,后来才得以扬名,所以此书的版本很多。苏正道先生在《江永著述考略》中对此有详细的考证:“1.《四库全书》本,附《律吕》书二卷《深衣考误》一卷,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据文渊阁本影印(下称影文渊阁本)第133-134册。2.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32册。《北京图书馆馆藏普通线装书名书目》载之,今藏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3.清嘉庆刻本,残存77卷(卷1-3,8-81),有姚偆校并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载之,今藏上海图书馆。4.《广雅书局丛书》本。5.清抄本《礼书纲目》85卷《首》3卷《深衣考误》1卷《律吕管见》2卷,清祝洤、朱琰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载录,南京图书馆藏。”[9]

四、对《礼书纲目》的评价

由于内容浩瀚,流传不易,《礼书纲目》成书之始并未得到广泛传播。自乾隆三十七年,《礼书纲目》被四库馆参阅采编而名声大显,从此广泛传播于世,对礼学研究的影响十分深远。虽然江永本人对此书还抱有遗憾,④但学界对此书好评甚多。《四库总目》中说:“其书(《礼书纲目》)虽仿《仪礼经传通解》之例,而参考群经,洞悉条理,实多能补所未及,非徒立异同。”[7](P179)《四库总目》评价《礼书纲目》道:“这本书虽然是模仿《仪礼经传通解》的例子,但是它的编纂著述却参考了诸多经书,对条理洞察清楚,内容上多能补充《仪礼经传通解》所不及之处,并非是徒立异同。”阮元盛对《礼书纲目》的评价非常之高,他以为“世所传刻先生著作如《羣经补义》《乡党图考》之类,皆吉光片羽,非其绝诣。”⑤阮元盛认为《礼书纲目》已近完美,江永广泛流传的篇章只是他的吉光片羽而已。江永的弟子戴震入京编纂《五礼通考》的时候,秦蕙田以看不到《礼书纲目》为自己的一大遗憾。[4](P181)

注释:

①出自江永《世谱》。

②《兰陵萧氏二书序》,江永自署 “梁昭明太子四十二世裔孙永所编”。

③江锦波、汪世重:《江慎修先生年谱》“三十七年壬辰”及相关条,《放生杀生现报录》附录,民国十二年铅印本。“是年四库馆采入《周礼疑义举要》7卷、《仪礼释宫谱增注》1卷、《礼记训义择言》8卷、《深衣考误》1卷、《礼书纲目》85卷、《春秋地理考 实》4卷、《群经补义》5卷、《乡党图考》10卷、《律吕新论》2卷、《律吕阐微》1卷、《近思录集注》14卷、《算学》9卷、《古韵标准》4卷。”

④江永在《善馀堂文集·别纸片开述》中说:“所欠缺者唐宋之疏与先儒考释议论耳。当世巨公大人倘肯留意,特请于朝,重加编定,或以此书为底本而加檃括,勒成一书,上裨圣朝之制作,下资儒生之考稽,且令朱子晚年之志毕于数百年之后,诚为斯文之大幸。”

⑤阮元《礼书纲目序》阮序作于嘉庆十二年,此序实为张鉴“代工”,见《冬青馆集》乙集卷五文五《礼书纲目序》,民国吴兴丛书本。

[1]彭林.三礼研究入门:第四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江锦波,汪世重.江慎修先生年谱[Z].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92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3]江永.学庸图说序[A].善余堂文集[M].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3.

[4]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A].戴震文集:卷12[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程恂.三礼约编序[A].三礼约编[Z].

[7]四库全书总目[Z].

[8]薛贞方.清代徽人年谱合刊[C].合肥:黄山书社,2006.

[9]苏正道.江永著述考略[J].古籍研究,2015,(2).

责任编辑:张 庆

On “The Outlines for Book of Rites”

CHEN Yong-ping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The Outlines for Book of Rites” was written by Jiang Yong,a famous Qing scholar. “The Complete Library of Four Branches of Books (Emperor Version )” collects 80 volumes and puts this book into the section of rites. Jiang Yong took a hard labor to resort to classics as reference for this book so the logic and clauses related to three rites are very scientific. His research scope is very wide and this book is both a heritage and extension of his studies of rites. The study of rites is a major academic part in his studies.

three rites;Jiang Yong;“The Outlines for Book of Rites”

2016-06-09

陈永平(1995-),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史研究。

1004—5856(2017)04—0129—03

K892.9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4.030

猜你喜欢

礼学仪礼江永
宋元明礼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例外之外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牡丹亭》:回归礼学的一种隐喻
论朱子实用礼学思想:以篚和幂尊疏布巾为例
《乡党图考》的《论语》学和三礼学贡献
守得云开望月圆
江永女书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传承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论杨复《仪礼图》与张惠言《仪礼图》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