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
2017-03-10滕苏苏
滕苏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信息系, 江苏 南通 226010)
微公益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
滕苏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信息系, 江苏 南通 226010)
微公益积少成多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彰显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微公益具有思维独特的内涵和特点,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机遇。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微公益视觉下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形成微公益理念,打造高职院校精品微公益项目,完善高职院校微公益管理体系。
微公益;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机制
微公益通过利用互联网自下而上的平民性、大众性、便捷性,来实现公益项目的受益面广、门槛低。微公益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迅速发展,给公民传递了一种人人参与公益的理念。高职院校应把参与微公益活动作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微公益平台可以使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地开展,促进志愿服务的项目化,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为社会和谐发展,为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发展做出贡献。
一、微公益内涵及特点
微公益就是从看似没有很大影响力的公益着手,重视点滴积累的过程和结果。即使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可观的收益,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事微公益事业的热情。因为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将众多大学生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1]
微公益的特点首先是简单易实施。与传统的公益项目相比较,微公益门槛比较低,相对比较平民。只要愿意参加公益活动,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微公益的组织者、参与者。即使一次简单的转发和红包的支持就可以算是一次微公益活动。其次是广泛参与度。通过微信、微博、QQ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通过互联网可以超越时空、凝聚各方力量,使微公益项目可以跨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开展,将众多人的爱心聚少成多,进而真正实现微公益,积少成多凝聚成大效益。最后是形式多样化。微公益是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的新形式,依托现代技术具备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参与人员的众多且多样化,所以选择参与微公益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微公益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机遇
(一)微公益适应时代要求
社会提倡“众筹”服务理念,微公益提倡“积小善成大德”的志愿服务理念,通过学生的点滴,成就社会进步。曾经有一名学生在大三实习期间得白血病,需要大量资金,家庭贫困,通过同学们的一条条微信,相互之间不断地传递,让真爱凝聚,最后众筹到数十万元,帮助这位学生顺利度过难关。
(二)微公益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
95后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也是最大的忠实粉丝,他们无时无刻关注着互联网的动态,有着敏锐的思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适应时代发展,能及时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参与到公益服务中,传播公益理念。[2]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会感染身边的同学,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校园文化,实现大学生奉献的个人价值。
(三)微公益拓宽志愿服务途径
微公益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发掘身边微需求,并便于将爱心付诸实际行动,它具备低成本、便开展、高参与的特点,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开展志愿服务有效便捷的途径。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段文字,就能够图文并茂地将志愿服务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一条微信,一个赞,一句留言,一个转发就可以使志愿服务信息传播给千千万万的人。通过这样的途径,能够让众多人及时充分了解志愿服务,自愿参与进来,拓宽志愿服务途径。
三、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的开展缺乏持续性
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比较集中在三月份的学雷锋月,在三月里各个院系组织开展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他时间很难做到延续,主要的原因是志愿服务内容的空洞化、缺少项目化、缺乏拓展的空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共建单位,而且长时间让学生开展单一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缺乏积极性,这样就会造成明显的志愿者流失现象,不便于志愿服务的长期开展。
(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缺乏资金支持
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因为学生目前是没固定的经济收入和来源,所以应该得到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让大学生们更多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奉献自己的爱心。总之缺少固定的资金来源不便于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这就会使得志愿服务流于形式,让一些应该得到服务的对象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三)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广泛
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一直都是只有部分积极主动的学生参与并且坚持下去。从目前的志愿者打卡器中可以看到注册的人数和学生数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较大的可能性是因为有大部门的志愿服务项目对志愿者在技能或者专业上有一定要求,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参与进去或者适应。微公益项目特点是低成本,高参与,宜开展的,提倡人人参与,人人为社会作贡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微公益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
(一)形成微公益理念
微公益贵在行动,提倡人人参与,汇聚点滴,从我做起,积小成大这样的一种服务理念,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以微公益精神为出发点,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乐于奉献,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高职院校把参与微公益活动作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和第二课堂的成绩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在点滴的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搭建微公益平台
微博、微信、QQ是学生们主要的沟通交流工具,所以高职院校应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QQ等平台,来吸引更多学生关注身边的公益。根据95后学生特点来设计他们感兴趣的微公益话题,比如定期传播志愿服务理念,设计志愿服务并及时告知,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等内容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同时可以把网上的微公益项目转变为线下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打造院级的微公益项目超市,把学生志愿者组织和微公益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样化。[3]
(三)使志愿服务项目化
微公益的开展最终目的就是使志愿服务项目化,便于实施。团市委每年组织开展公益项目大赛,通过大赛的开展,可以使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得到保障,学院提供志愿服务的学生,便于定期跟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笔者负责的“同一世界 童益梦想”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围2015年南通市公益项目,项目在南通市崇川区青柠驿站开展,服务对象是虹南社区的流动花朵,根据这一片区孩子们的特点,针对他们学校以外的时间,精心设计了四大板块活动,从益智手工制作、环保知识品析、海洋生态保护、低碳生活体验等方面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从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从此项目的申报,审批,运作到最后的验收环节,发现只有优化服务资源,才能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化建设,才能得到学生喜欢,社会收益的效果。
(四)完善有效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从微公益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首先,团委和团总支在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其次,要给予资金保障,便于采购相关材料;最后,在平常的思政教育中注重微公益的传播,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推动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从微公益视角出发,为社会和谐发展,为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 远 扬)
[1] 赵颖.微公益视角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2013(4):68-70.
[2] 滕苏苏,冯可可.实践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0-33.
[3] 张斯民.以微公益为载体创新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12): 222-223.
G647
A
1671-5454(2017)04-0115-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4.031
2017-05-04
滕苏苏(1983-),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本文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院级课题“志愿精神培育引领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HYJY/2016C04)以及江苏省学校共青团2017年课题“实践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编号:YB201704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