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培育路径研究
2017-03-10戴仁卿
戴 仁 卿
(宿迁学院 法政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培育路径研究
戴 仁 卿
(宿迁学院 法政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将“普通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我国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育与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相比,具有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等特点。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通过校企合作、调整专业设置、营造技能育人氛围、建立人才匹配机制等方式,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
应用技术型高校;培育;路径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大学生的培育关和就业质量关。近年来,随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毛入学率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大批涌入市场。就业问题事关社会发展与稳定,事关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是找工作难,而是找“好工作”难,应用技术型高校不但要追求“就业率”,而且要追求“高质量就业率”。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内涵
应用技术型高校是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培养不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导致高校毕业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的同时,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现代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其产生有现实必然性。“应用技术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相对应,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以“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为办学导向的高层次应用技术类人才。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现实反映。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然性要求,知识经济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需求。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攀升,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65万,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近800万,加上2016年未就业人数,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即将超过10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1]就业市场供需存在矛盾,一面是“就业难”,一面是“招人难”。因此,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即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导向是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2]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由偏重“需求侧”向“供给侧”开始转变。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领域存在“就业难”,究其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产生了问题,培养不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导向为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包含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3]“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传统的“需求侧”是基于一国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强,需要刺激内需,拉动消费而运用的经济调控方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生产要素能够满足市场的前提下,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购买者满意度,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将“普通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社会上又存在“高级技工”岗位存在巨大缺口的现象,对社会民生存在的两个相互对立的问题加以审视便会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出现在“需求侧”,而是出现在“供给侧”。因此,将部分普通高校转化为“应用型技术高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培育的现实困境
(一)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想认识上有失偏颇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4]并公布了首批转型高校名单。这是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学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并行培养”的大趋势,意味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决策,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对部分地方性高校进行定位。但现实的困境是:高校、用人单位、家长在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思想认识上有失偏颇。
首先,高校过分重视小集体利益,忽视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办学定位存在偏差,存在一味追求“大楼”、追求“面子工程”等好大喜功的现象。对于高校转型发展对其带来的机遇缺乏敏感性、责任感,存在盲目扩招,负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功利性的不良思想倾向。其次,用人单位存在身份歧视,薪酬差别规定过于悬殊。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故意提高应聘门槛的现象,如:限定应聘者必须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男性身高不低于175cm,女性身高不低于160cm等。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身份歧视的现象,如:用人单位规定某岗位只限招男性或者只限招女性;对招聘对象限定在某地户籍。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薪酬歧视”现象,如规定:凡毕业于“985”、“211”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薪酬待遇为专业技术10级,毕业于非“985”、“211”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薪酬待遇为专业技术11级。最后,家长存在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社会认可度低的现状。由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新兴名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导致众多家长,尤其是高三学生家长,在进行高校选择的时候误将“应用技术型高校”等同于“技术学校”,进而误认为毕业后会成为“蓝领”,这导致与广大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大相径庭,社会认可度低。
(二)企业参与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达成的合作意向,企业负责为高校学生提供岗位实习,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参与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实习实训是非制度性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高校的转型发展,使高校真正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必须辅之以制度上的顶层设计,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用制度对企业进行约束,为高校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提供制度支撑,改变过去传统的非制度因素维系校企合作的状况。[5]
(三)高校在师资与课程设置上不合理
相对于用人单位和家长,高校应该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作用更加明显。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在师资和课程设置上不尽合理,存在“重学轻术”的思想,过于注重学科的理论性建设,忽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课程不能满足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6]同时,大部分高校存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师资匮乏的问题,缺少“双师型”人才,大部分教师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锻炼的培养,这是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瓶颈。
四、创新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的培育机制
(一)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无缝化对接
企业积极性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前提,通过制度建设,调动企业积极性。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搜集、发布企业招聘信息,高校毕业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简历发布在该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化对接。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使高校与企业实现良性互动,这是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重要环节。
(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
准确把握市场对专业的需求,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高校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和转专业机制,使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通过邀请各专业专家亲自进行专业教育。[7]同时,应用技术型高校应放宽转专业的限制,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三)营造技能育人氛围、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营造技能育人氛围、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是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学生的技能教育事关就业,应根据各专业情况,分别引导其进行技能培训、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其实务技能,合理设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注重实务技能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素养培育。
(四)就业指导部门加强与各人才服务中心的沟通,建立人才匹配机制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与各地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定期联系,畅通岗位需要与人才需求渠道,将就业岗位、职位要求、薪金待遇等进行分类并筛选,及时推送就业信息。同时,应用技术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定期邀请有关企业开展校园招聘会,将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实现无缝化对接。
(责任编辑 远 扬)
[1] 马永斌,柏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42.
[2] 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39.
[3] 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52.
[4] 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
[5] 徐立青.大学生创业者素质的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4):74-48.
[6] 宋山梅.创业者素质及其培养方式探析[J].文教资料,2011(16):138.
[7] 杨文燮.90后青年创业及其促进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10):93.
G642
A
1671-5454(2017)03-0105-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3.028
2017-04-27
戴仁卿(1980-),男,山东烟台人,宿迁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