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践行生态文明新理念

2017-03-10周继春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周继春

身份证号:131082198105181022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美丽中国”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经过五年奋斗,成绩斐然。十九大报告又在总结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并明确了至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在谈到环境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番话,生动形象的诠释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转型,明确了奋斗方向和工作重点。

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需要我们坚定践行绿色新理念,坚决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稳步推进,全面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目标。具体实践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奋斗。

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而建设优良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需的基础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是人民群众的要求。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人民群众对环境安全日益关注,对优质生态环境的需求愈加迫切。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让青山绿水变为现实环境,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西方发展的经验教训证明,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发展方式,必然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损失,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这些成就的取得,是靠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以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势,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和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是构建现代社会制度体系求。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重大规划,这就需要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考虑纳入决策范围,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政绩评估和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二、切实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我国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三条红线,就是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极限和生态空间的天花板。因此,要切实落实从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工业空间、农业空间,建立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进而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三、倡导绿色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生产方面,要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产业结构改革,把绿色技术创新融入各个产业领域,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对落后产业进行淘汰关停,用绿色发展的技术,对新兴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从生产端实现节能减排。

在生活方面,要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的要求,实现以消费端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

四、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要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

要将生态保护与恢复同步进行,坚决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要将生态保护与预防污染协调联动,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统筹协调规划、管理、监测、执法等各职能力量,实现要素综合、职能综合、手段综合,全面提升各类生态系统稳定性。

同时,也要加强城镇和乡村生态保护建设,在城市功能的调整中,优先规划绿色空间,建设更多公园、绿地、亲水空间,拓展生态休闲空间。

五、积极扩大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范围。

一方面要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责任考核和追究,促使各级领导转变发展观念。同时对企业加强监管,建立环保信用评价和环保信息公开体系,综合行政、司法、经济等手段,以环保要求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加大惩处和追责力度,使环保标准成为企业不想碰、不敢碰的高压线。

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实现不仅仅要求且需要产业转型,也要求且需要社会转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发挥民间团体与组织的作用,倡导全民共参与,共创造,共享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社会共担成本与风险,共享收益与价值。这样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保障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有效防范与化解环境社会风险,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最终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素质。

总之,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我们就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开创打造美丽中国的新局面,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

[2]李干杰,美丽中国建设深入人心稳步推进,人民日报,2017年9月26日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