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制造类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017-03-10张朝伟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工学学徒校企

张朝伟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一、2015年5月,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将制造业定位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并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人才大发展是根本前提。为此,《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立“三支核心人才队伍”:

1.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外经济运行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3.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与社会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相关教师专家,因此虽然有调研,制订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是会更多地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学校实验实训基本条件等因素,导致培养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导致职业教育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德国作为世界上经济结构最健康的国家更是将本国在国际领先的原因归结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行之策。

二、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公认的工学结合的典范,瑞士甚至实行“三元制”,丹麦实行工学交替,英国知名企业的学徒制大受欢迎,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国的学徒培训也搞得有声有色,印度和南非通过立法发展学徒培训。现代学徒制是一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和增强技能供需匹配度发挥着积极作用。

2.2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推动

近年来在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多部政策文件中也都涉及到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推进和规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增加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发展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来,且符合制造业大国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受到国家政策的引领,各职业院校纷纷投入了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当中,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还没有明确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支持,国家层而尚未形成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此外,由于校企双方的期望值不同,学校希望通过学徒制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对学徒在培训费用的承担上积极性不强,企业和学校相互间责任不明确。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3.1 选取适合企业是走好现代学徒制的第一步

建立适应行业领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企业评价标准,选取企业规模、品牌效应、财务生存能力、用人需求、学徒培训能力,薪资、就业前景、企业培训文化、企业参与热情、企业社会责任感等评价指标,并赋予指标权重,建立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评价体系,为选定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提供依据。

3.2 结合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的方式提炼工作岗位从“初学者”-“生手-”-“熟手”-“能手”-“专家/高手”每个阶段列举代表性工作任务,再以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课程,根据行业标准,结合企业需求,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双向互动的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教学逻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能力递增,工学交替”的“双主体”教学模式。

3.3 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成立以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的考核委员会,对学徒采取“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一是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的考核、二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完成的时间节点,由企业对学徒依据岗位技能进行考核、三是由学校专业教师对工作任务模块针对性进行理论考核。

3.4 健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机制

依托行业学会或协会,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及时了解企业动态需求,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工作机制,共同制定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现代学徒制学三方协议》、《现代学徒制学籍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方案》、《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工资待遇执行办法》、《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方案》等相关文件,做到现代学徒制实施有章可循,目的使企业和学校的责权利都得到有效保障。促进学徒制教育的可持续性,形成“校企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管理机制。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在国外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说明现代学徒制是可行的,是值得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大力推广的。但由于制度和国情的不同,国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直接引入我国。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根据我国国情,主角应是企业,而主体和主导还应该是职业院校。

[1]陈琦.高职院校发展性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探究[J].宁波职业教育学报,2016,18(3):5-8.

[2]姜庆伟,王晓江.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分析与构建—陕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14-16.

猜你喜欢

工学学徒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魔术师的学徒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