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空间与园林植物空间的运用

2017-03-10黄华惠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草坪景观设计

黄华惠

海南缔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园林植物景观研究反思

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状况来看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很多现有研究的侧重点均放在了植物景观的局部表象特征上,对植物景观的整体性、结构性还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在设计理论中通用美学原则指导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

通用层面:是对普遍性艺术法则的引用如:多样统一的原则、调和的原则、均衡的原则、韵律和节奏的原则等,这些原则对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也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艺术原则。但笼统的艺术法则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和体现。

微观层面:是园林植物景观局部构图的艺术手法,如:自然式植物种植的美学三角形,草坪空间中的植物设计,这些设计手法对形成局部的植物景观的构图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当规划设计区域面积加大,很难用这些法则来控制植物景观的整体结构。

2.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

2.1 植物景观构成空间的特点

第一、空间构成的材料是有生命的有机体。第二、空间的形态为有机形式、类型多样、形态复杂。第三、空间形态处于变化和运动之中。第四、园林植物空间的尺度变化幅度大。

2.2 园林植物空间的要素

一、基面要素:基面是最基本的空间范围暗示,保持着空间视线与其周边环境的通透与连续。园林中表现形式草坪、绿毯、地被植物等;二、竖向要素:竖向是园林植物空间形成最重要的要素,形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的空间围合感,在植物空间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强于基面。植物竖向空间有绿篱和绿墙、树墙、树群、丛林等表现形式;三、顶面要素:其表现形式为天空、林冠。分层植物结构视觉与物质性完全封闭的植物空间在园林植物空间中,视觉可直接感受的是植物实体的形态,而空间的形态是要通过人的心理感受才能体验的。从图底关系来说,感受到的是植物的实体“图”,而空间就是图的背景“底”。

3.园林植物景观的结构特征

3.1 园林植物结构组合方式

集中式组合是由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一种稳定、向心的空间结构。例: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的草坪空间的组织中基本上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中心草坪空间在尺度上占统治性地位,成为了空间中的主体。围绕其边缘点缀的林带和树丛又形成了次要的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变化,满足了不同的功能需求。

包容组合是在一个大空间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小空间而形成的视觉及空间关系,花港观鱼中的“藏山阁”草坪就采用了这种结构类型。

组团结构的空间形式多样、结构松散,没有明确的中心,空间形态灵活多变。例:花港观鱼公园中体现在观鱼区和局部的草坪空间组织中。

线式组合结合道路的设计将一系列的植物空间单元形成了一种串联式的空间结构体系。

3.2 路径与空间节点

封闭式路径是指被植物覆盖所形成的线性空间形态,这种路径基本是绿色廊道的空间形式,强调空间的流动与指向。

开敞式路径是局部封闭或完全开敞的形式,在引导空间流动的同时,强调路径与其它景域所发生的关系,暗示停留的可能。

节点与路径相关的是景观中空间节点的设置,空间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方式,常见的的表现方式有园林建筑、孤植树丛、岛屿和山石等。

3.3 园林空间的体量关系

在园林空间中一般来说大于120米的为大型空间;60-120米是中型空间而小于60米的则是小型空间。空间不同的水平尺度与垂直限定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比例关系。大型空间的H/D(墙/底)比值为>1:4,空间给人辽阔开敞的感觉,我们称这类空间为开放性空间。中型空间的H/D 比值为1:2-1:4,具有舒适的空间感受,这类空间为半开放性或半封闭性空间。小型空间的 H/D比值为<1:2,具有紧密的空间关系,这类空间则是全封闭性空间。

4.自然植物景观的形式与构成

面对复杂的自然植被景观,要解读它就必须将其分解为不同的景观基本构成要素:一、基本形式要素点、线、面、体;二、基本组合关系植物景观的组合与变化是通过一系列的变量要素来实现的,变量要素包括:数量、位置、方向、方 位、尺寸、形状、间隔、质感、密度、色彩、时间、光线、视觉力、视觉惰性等。

4.1 植物空间产生的空间流动

植物景观从空间的围合程度上,可分为完全封闭的林中空间、半开敞的林缘空间和开敞的草地空间等不同类型。有机的、模糊的植物空间形式是其植物景观空间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空间的流动与空间的互锁两种关系。空间的流动性表现在局部空间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植物自由的格局,形成的空间形态不完整或变化。产生出空间的流入与流出,始终保持着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整体产生了良好的和谐关系。空间的互锁性表现为相邻空间和实体的相互包容,当景观要素处于互锁的状态,它们各自成为对方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更加统一的景观结构。

4.2 景观结构的“三分法则 ”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造景也是构图。构图“三分法则”是从黄金分割中衍生出的变化,实质上是一种图底的基本关系。是指导不规则景观构成的实际而有效的法则,是控制景观结构中各组成要素比例关系平衡的重要参照。在景观构成中,图与底各占50%的比例意味着景观空间中没有主次结构,给人不良的视觉感受。大于三分之二的比例,景观产生较强的压迫感,而当比例关系为 1/3-2/3为好。

5 结束语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创造空间的能力时,他们才会感到植物的真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处理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片面重视植物本身的观赏性,而是应该将其扩大到空间的范围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空间,从空间的观点出发去探讨、研究、使用和感觉景观才是真谛所在。

[1]黄俊.植物造景与园林赏析[DB/OL].,2010.10/2017.12.

[2]何桥《植物配置与造景技术》[M].农业/园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草坪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草坪理发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我们都爱大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