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商业伦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

2017-03-10

环球市场 2017年34期
关键词:相关者团体伦理

李 莎

江西财经大学

1、商业伦理

商业伦理指的是商业活动中或者个人的伦理行为,任何商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商业团体或者机构通过合法手段从事相关活动时,需要遵守的伦理规范以及行为准则。但企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由于个人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在价值判断和伦理认知中存在较大差别。通常情况情况下,商业伦理属于属于一种信念,其核心是企业在经营过程对是否的判断标准。

2、利益相关者

2.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及演变

利益相关者概念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2.1.1 在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定义利益相关者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

2.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将其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

2.1.3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对利益相关者定义变化为: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

2.2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全部归入此范畴。

3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

所谓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从股东(Stockholder)一词套用而来的概念。股东作为企业股份的持有者(Shareholder)对企业具有所有者权益,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与股东利益相关。由此扩而大之,当代西方企业伦理学家把凡与企业产生利益关系,从而与企业发生双向影响的个人和团体,包括股东、雇员、顾客、供应商、零售商、社区及政府等,都视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中,这些个人或团体都是从企业环境或外生变量的角度被定义的,因而多被排除在企业管理的视野之外。然而在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中,这些个人和团体则被视为企业的构成要素或内生变量,被纳入企业管理的范围。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公司是什么,并且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思考公司应有的经营方式。

现代西方管理学界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大体有两种:一种认为“利益相关者是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此定义强调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单向影响;另一种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个人与团体”。此定义强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影响。在当代西方企业管理学和伦理学的著作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后一种定义,即要求把企业与股东、顾客、社区和政府等关系,作为相互内在、双向互动的关系,纳入广义的企业管理范围。

在研究者看来,利益相关者的上述权利具有复合性质,即每一类利益相关者都拥有大于一种类型的权利。同时,利益相关者的每一种权利对企业的决策和行动,都有可能产生支持或抵制,积极或消极的不同影响。这一切,都向当代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管理者必须有回应这些不同权利和要求的能力与技巧,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

4 基于商业伦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

基于商业伦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要立足与企业和社会层面,并得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助力社会诚信建设,逐步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经商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二,促使企业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承担应负的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第三,逐步提升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以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1 面向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商业伦理问题分析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新组织决策或者一个新的业务进展,都会对企业商业伦理体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商业伦理构建的第一步是预测并识别可能发生的伦理问题。而伦理问题属于一个模糊不清的内容,很难做出明确的阐述,比如:对公平、正义、道德的价值,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向利益相关者中存在的主要伦理问题包括:欺诈、人际关系、虐待行为、泄密、歧视、利益冲突等。

4.2 建设电子商务企业商业伦理体系

对企业而言,建设一个成熟的商业伦理体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即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员工.

其中伦理准则是企业管理伦理化建设的基础,所谓伦理准则指的是企业处理与其利益者的关系时需要遵守的原则,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所有者、员工等。基于对电子商务企业商业伦理问题的分析,企业在制定伦理准则要严格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互惠互利的原则,适用于企业和供应商、金融机构之前的关系;第二,诚信原则,适用于企业和消费者、所有者、员工之间的关系;第三,公平竞争的原则,适用于企业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第四,重视社会利益原则,适用于企业和维权团体、环保团体、慈善团体之间的关系。

4.3 商业伦理管理组织结构

商业伦理管理是企业赢得消费者拥护和喜爱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企业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市场信誉度、保证经济利润的关键。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恪守商业伦理。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商业伦理的重要性,并把相关问题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伦理是新时期背景下,各行各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的一项内容,企业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就要理解并掌控商业伦理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并努力构建现代商业伦理道德和相应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1]王站杰,买生,李万明.企业社会责任对战略风险的影响——伦理决策的调节作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04):26-32.

[2]武向朋.环境警察制度与商业伦理之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15(02):55-56.

猜你喜欢

相关者团体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