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尔克孜谚语的游牧文化内涵

2017-03-10古丽加米莱穆努尔甫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游牧谚语

古丽加米莱穆·努尔甫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柯尔克孜谚语的游牧文化内涵

古丽加米莱穆·努尔甫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本文从柯尔克孜生产谚语,饮食谚语,服饰谚语三个方面来分析柯尔克孜族游牧文化内涵,反映出柯尔克孜族谚语既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哲学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柯尔克孜谚语;游牧;文化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和畜牧业生产是他们生产,生活,社会经验的主要来源,所以柯尔克孜族的谚语多与畜牧业生产经验有关。长期以来,在生产劳动,饲养牲畜和捕猎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牧民的生活习惯和品质特征。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是伴随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而产生的语言艺术。这里所说的民间谚语是指柯尔克孜里的“ma kal lakap”(玛卡勒和拉卡皮),“makal”是指由民众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精炼语句。一般采用白描手法、主要讲述经验知识、阐述人情事理。“lakap”含有有比喻之意。一般采用比喻、比拟、对比等手法,通过对自然、动物的描写,说明一定的道理。在柯尔克孜日常口语里,人们一般只说“makal”(玛卡勒)就代表了“玛卡勒和拉卡皮” ,这说明它们之间的共性更多于个性。柯尔克孜谚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几乎囊栝了历代柯尔克孜普通群众在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感受和经验,应该说,柯尔克孜生活的领域有多广阔,谚语所涉及范围也同样广阔。谚语通过简练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生活常识和道德教育。列宁说过:“谚语以惊人的准确性,道出了事物十分复杂的本质。”鲁迅说:成语与死古典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精髓。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深刻,它反映了现实的各个方面,是指导劳动人民进行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重要武器。[1]谚语作为一种加工锤炼的语言艺术,尽管只有一两句话,但却能准确地表达一种闪光的思想。

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与自然有天然的亲近感。柯尔克孜谚语说:“山是柯尔克孜人的父亲,水是柯尔克孜人的母亲”(kergezden too atase, su enesi )柯尔克孜人世代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水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自不必言。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与精神都表现在它的谚语中。”[2]柯尔克孜谚语说:“男人美在胡须,语言美在谚语”。(er kQrkv sakal, til kQrkv makal)柯尔克孜人民在交谈中,把运用谚语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无才能的标准。这都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谚语。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性十分鲜明和突出。长期的游牧文化与生活,在柯尔克孜族文化中打下深刻的印记。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柯尔克孜谚语中的游牧文化。

一、柯尔克孜生产谚语的游牧文化内涵

柯尔克孜作为游牧民族,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和草原上的动物紧密地关联在一起。游牧及其后的牧业生产主要是围绕着牲畜的生产和消费进行的。牲畜是游牧民众衣食的源泉,交换的物资。在游牧社会里,牲畜甚至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可以加强人的权利,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牲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也是整个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农业-畜牧业混合型生活到完全成熟的马背上的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游牧生活的转变过程中,马一直被认为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长期以来,柯尔克孜族在生产劳动、饲养牲畜和捕猎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品质特征。并在柯尔克孜谚语中,借助于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性、品质及其引申意义来描述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及现象。柯尔克孜谚语中有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谚语,它们形象生动直观,浓缩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在柯尔克孜谚语中,有数量可观的动物形象。比如:马、狗、骆驼、羊、山羊、牛、毛驴、兔子、鸡、鱼、狼、猫、老鼠、狐狸、老虎、蛇、青蛙、鸭、乌鸦、鹰、百灵鸟、黄羊、蚂蚁等二十多个动物形象。下面将以柯尔克孜谚语中拥有较多词条的关于“马”的谚语为例,来分析其中渗透着的柯尔克孜文化。

在柯尔克孜谚语中,马占有很大的比重。马在牲畜中有着无以复加的地位,是牧民的得力助手和交通工具。马性情比较温顺,可通人性,它和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是大家最亲密的“小伙伴”,历史上,在与马的长期接触中获得了不少的有关马的谚语。

如:

1.骏马是男人的翅膀。(At erdin kanate)(一旦失去了马,等于折断了翅膀);

2.下马不下镫子。(Attan tvxsQda eerden tvxpQyt )(喻失去地位之后放不下架子);

3.买马要静观数月,成亲要相知数月(At alsag ay kegex, katen alsag Jel kegex),须从长计议,不可草率从事。);

4.近处买马,远处娶妻。(At alsag jakennan al, katn alsag alstan)(近处买的马,逃跑了可以找到;远处娶妻,可以避免妻子常跑娘家,传闲言碎语。);

5.马走千里,终回槽头。(At aylanip akeren tabat),(比喻眷恋故乡,家庭。接近“落叶归根”;

6.爱护马的骑骏马,爱惜衣的穿新衣。(At ayagan at minet, ton ayagan ton kiyet),(同“惜衣”);

7.得着毛驴当马骑。没有马乘暂骑毛驴.(At tapkeqa exek min),(意为过日子要量力而行,不要摆阔);

8.骑马莫骑后,骑了莫叫苦。别骑在马屁股上,已经骑上莫嚷嚷.(Uqkaxba uqkaxkan sog tyxo kaqba),(指做事不可匆忙。既然以投入某种工作,应善始善终,不可知难而退。);

9.赛马场上识骏马,比武场上识英雄。(意为每个事情.(Atti baygede sina, baatirde maydanda sina) ;

10.马死落地行.(At olso eesi Joo kalat);

11.买马之前,先买鞍。(At alguqa eer al)(意为在筹划之前,从细小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12.被马踢不算耻辱,被驴踢才算耻辱。(Attin tepkeni ar emes, exekyin tepkeni ar),(比喻好汉之间虽有伤害并,不放在心上;小人伤害了好人,对好汉是一种羞辱。);

13.马跑不过马,要割它的蹄;驴跑不过驴,要割它耳。(At attan kalsa tuyagin kes, exek exekten kalsa kulagin kes);

14.骏马要有料,英雄要有助手。(Arpasiz at bel axpayt, jardamqisiz batir joo qalbaiy);

15.骏马遇难,带着嚼铁喝水;英雄遇难穿着鞋子过河英雄。 (At baxga kun tuxso, oozdurugu menen su iqet; er baxiga kun tuxso, otugu menen su iqet) (意为英雄遇难用靴子浸水);

16.好马需好鞍,好鞍需好男。(意为有了好的材料,还需要会用材料的人,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Atka eer kerek, eerge er kerek)等等。

以上关于马的谚语反映了柯尔克孜族的游牧文化。关于马的谚语就其语义而言多具有褒义色彩,文化意义更显得丰富多样。马因其神骏而成为男人的象征(第一个谚语为例);马代表身份和地位。(第12谚语为例)。柯尔克孜族通过长期的经验,认识到马的体型与马的质量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于是有了谚语。(第3,4谚语为例);柯尔克孜的许多游戏都离不开马,柯尔克孜族有句谚语说:“英雄靠骏马,飞鸟凭翅膀”,为了训练出具有高超的马技和勇敢机智精神的骑手,人们常常从小就训练自己的儿女们,同时也从小就训练马。[4]马作为游牧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柯尔克孜族物质文化中留有深深的印记。从这些关于马的谚语,可以看到柯尔克孜族的游牧历史。作为柯尔克孜语言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柯尔克孜谚语属于柯尔克孜历史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并且由于谚语口语性,民间性,大众化的特点,其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更为自然和丰富。

二、柯尔克孜饮食谚语的游牧文化内涵

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民族的饮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柯尔克孜族在饮食上,以肉和奶制品为主。据史书载:柯尔克孜人“四季出行,唯追水草,所食唯肉酪”,“以肉为食,牛马乳为酒”。柯尔克孜族以豢养牦牛,马,羊,牛,骆驼提供生活所需的肉和乳,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或乳制品。[5]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忌食猪,狗,鼠,驴,骡。奶制品是柯尔克孜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盛夏季节,柯尔克孜族家家户户都饮用马奶,骆驼奶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称“克米孜”(kemiz);柯尔克孜人民流传这样的谚语:“渴者求水,倒给马奶子;有意者求亲,出嫁给女儿。”(kemizdi iqkenge, kezdi suraganga ber),柯尔克孜谚语中有关饮食的谚语不少。如:

1.年轻人来了派活干,老年人来了请吃饭。(Jax kelse ixka, kari kelse xika);

2.大馕还未烤熟,小馕已经烧焦(Qog tokoq pxkaqa, kiqusu kuyuptur;);

3.锅里有,碗不空。(Kazanda emne bolso, qomuqko oxul qigat);

4.看得见时赏城,咬得动时吃肉(Kozug barda xaar kor, tixig barda gox jee);

5.喝热奶烫过嘴的,喝酸奶也要吹一吹(Sut iqip oozu kuygon, ayrandi ulop iqet);

6.今天的羊肺子胜过明天的羊尾油(Ertegki kuyruktan bugunku opku jakxi);

7.便宜肉汤没味(便宜没好货)(Arzan goxtun xorpusu jok)。

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将会详细的讨论在柯尔克孜谚语中所体现出来的游牧社会饮食文化在柯尔克孜文化中的遗存。

三、柯尔克孜服饰谚语的游牧文化内涵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居住地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宗教信仰各异,文化差异突出;这一切,使中国各民族的服饰复杂多样,丰富多彩。服饰是柯尔克孜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民家文化,人要穿衣戴帽来保护身体和防御寒冷以及风雨袭击等。柯尔克孜谚语说:

“人的美丽在衣装,树的美丽在枝叶”(Adam korku kiym, darak korku jalbirak);

“皮袄的温暖,穿者最清楚”(Tondun issigin eesi billet);

“宽松的大衣不易损破,商议的事情不会受挫”(Keg ton jirtlbayt, kegextu ix buzulbayt)。

反映了服饰的使用价值,多为生活必需。服饰也有观赏和美化生活的作用,服饰是人的身份地位的象征,柯尔克孜人十分重视穿著。柯尔克孜族服饰的式样和取材,往往直接接收经济生活的影响。由于柯尔克孜族多从事畜牧业,所以服饰多取自牲畜的皮毛。如:

1.“狐狸的天敌就是它的——毛皮”(Tulkunun eg qog duxmani-terisi);

2.衣领成了衣襟,衣襟成了衣领(Jaka etek boldu, etek jaka boldu);

3.不是人丑,而是衣丑(Adam korumsuz emes, kiym korumsiz);

4.衣不如新,人不如旧(Qapandin jagsi jakxi,dostun konosu jakxi);

5. 头破破在帽子里,手折折在袖子里(Bax jarilsa bork iqinde, jol sinsa jeg iqinde) ;

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Qapanga karabay, adamga kara);

7.破衣烂衫里出人杰(Eski qapandin iqinde adam bar)。

有学者认为袷袢(Qapan,ton)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第一文化质点,在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从事游牧生产的民族来说,“衣皮食肉”是其社会习俗。皮制品的加工有着悠久的传统。以下两条就是有关皮鞋的谚语:“见不到水别脱靴”(不见水面,别脱靴子)(Sunu korboy otuk qeqbe),双脚塞进一只靴子里。(Eki butunu bir otukko tigeptir)等等谚语为例;

总之,谚语是精美的智理小诗,科学小诗,是精工琢磨过的耀眼明珠,高度浓缩过的“语中之盐”,它集中了民众的智慧,其天才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是值得认真学习的。柯尔克孜谚语是柯尔克孜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既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哲学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长期以来指导着柯尔克孜人的实践活动。

柯尔克孜族的谚语,对研究柯尔克孜族人民的语言文学,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谚语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历史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养育自己的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

[1] 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8.

[2] 华锦木,刘宏宇.维吾尔语谚语与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

[3] 狄宇宙著,贺严,高书文译.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的游牧力量的兴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9.

[4] 马春、马玉芬.柯尔克孜族简史[M].人民出版社,2008:190.

[5] 买买提艾山·托乎达力.中国柯尔克孜族[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58.

2017-10-20

古丽加米莱穆·努尔甫(1990-),女,柯尔克孜族,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柯尔克孜民间文学。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游牧谚语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都市游牧
西夏游牧经济的几个问题
家乡的茶
说说谚语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
游牧风灵动却精致
谚语趣画(一)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