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总目标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2017-03-10赵明
赵 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党政办,新疆 和田 848000)
聚焦总目标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赵 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党政办,新疆 和田 848000)
和田师范专科学始终把推进民族团结创建作为头等大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其经验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筑牢各族师生沟通交流基础;积极推进“四个在一起”,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平台;抓好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今儿走在了全疆的前列,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也为新疆教育系统增添了光彩。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经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22个民族师生组成的高校,在校生575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6%。多年来,和田师专始终把推进民族团结创建作为头等大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发展。2015年5月学校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今年5月,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十家国内主流媒体,对我校民族团结创建和双语人才培养开展专访专报,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不仅为和田地区争得了荣誉,也为新疆教育系统增添了光彩。
一、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筑牢各族师生沟通交流基础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桥梁,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针对和田这样一个特殊区域,学校党委认识到要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必须从抓双语教学着手。自2001年起学校自加压力,在全区高校率先推进双语教学。学校长期坚持分批分期选派少数民族教师到疆内外高校进修、在校内举办语言强化培训班,提升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水平。分类制定少数民族教师HSK达标等级与时限要求,少数民族学生毕业证与HSK等级挂钩等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师生不断提升双语水平。2012年以来,连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和毕业生双语教学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师生的双语教学能力。 2015年,组织少数民族处级以上干部国家通用语强化培训,带动全体少数民族教师提升国家通用语水平。组织全校45岁以下的汉族教职工,每周一、四下午两课时组织维吾尔语专门培训;长期坚持将维吾尔语学习纳入全校汉族学生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每周开设4学时维吾尔语课程,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应用维吾尔语沟通交流、开展基本专业教学能力,能唱维吾尔语歌曲、跳民族舞蹈。
为更好营造双语教学氛围,2005年起学校开始面向内地招生,经过十年的努力,内地招生已扩大到16个省区。针对内地生源学生,强化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文化风俗教育,强化维吾尔语教学,对他们进行本土化培养。2010年至今我校内地生源毕业生共671名,其中610人即90%留在了南疆乡镇村中小学幼儿园及基层组织工作。我校内地毕业生大多来自中西部农村,他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谦虚好学、积极向上。在我校求学期间,“零距离”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对南疆社情、民俗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南疆就业后,很快融入基层,和少数民族干部、教师、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播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并将内地的文化元素带到了南疆农村,成为构建多元一体文化的传播者,推动了南疆基层嵌入式社会结构的发展。由于我校内地毕业生中近80%是女生,她们在南疆基层不仅找到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和婚姻,稳定了基层干部队伍。南疆基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的内地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对补足南疆双语人才短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积极推进“四个在一起”,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平台
近年来,学校坚持民族团结重在实践的理念,认真抓好各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实践活动。推进“四个在一起”重在各族师生融合上下功夫,通过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教学、混合住宿、混合晚自习、混合组团演出、混合组队竞技等方式,让各族学生时时事事都在一起,真正让各族师生交融在一起。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学习在一起”的平台。2005年开始,按照学生自愿申请,设立勤工俭学岗,选拔确定语言水平较好的各族学生,民汉学生互为“小先生”,开展“双语早读30分”活动,今年九月开学后,利用学生晚自习,开展“双语晚读30分”,开展每天一小时双语训练,进一步强化双语学习;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相关专业,积极推进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教学。今年九月开学后,全校班混合编班教班由去年占学校班级总数的29%提高到41%;稳步推进民汉学生混班晚自习,将民汉班级学生对半安排,编成混合班级,民汉学生在一个班上晚自习,互帮互学,提升专业学习效果,提高双语能力。
二是稳妥推进各族学生合宿,广泛开展结对子交朋友活动,搭建“生活在一起”的平台。2014年起,学校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各族学生合住,近几年入学各族学生全部混合住宿,实现了现有条件下各族学生住宿应合尽合。在理学院、数信学院等院系开展的合住宿舍学生无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满意度达98%以上。
2015年,学校大力推进在各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结对子交朋友”活动,校、院两级建立档案、两级管理,强化日常活动服务和跟踪评价,在评优选先优先考虑。全校各族学生积极响应,结成“民族团结对子”的学生人次达5288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3%。其中数信、生地等学院9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结对子活动。
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搭建“活动在一起”的平台。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学校层面活动,周周有学院活动,天天有班级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包括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双语演讲赛、“去极端化”主题小品大赛、周末文艺晚会等各种文体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大力倡导各族师生混合组队、同台表演、同台竞技,使各族师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进了感情,拉近了距离。
学校建有21个学生社团,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相关社团。各族学生以社团为纽带,以共同兴趣爱好为主题,相互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族工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加深了对各民族文化、艺术、风情的理解。2015年,我校墨韵文学社、星火志愿者协会在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高校百家大学社团评选活动中,位居排行榜前茅。
三、抓好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通过学校网站、和田师专社团联微信及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站“丝路新语”等新媒体,推送新闻报道、信息百余条、民族团结宿舍“微故事”18篇、系处级干部民族团结微故事20篇,在学校和全区广为宣传。邀请疆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举行二十多场以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为主题的讲座,接受教育师生达一万多人次;定期召开学校、学院层面“各民族学生合宿”“混合编班教学”专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教学动态。与新疆龟兹研究院联合举办《塔里木-灿烂辉煌的历史延绵多彩的文化》佛教文化艺术图片展;邀请国家级达斯坦保护传承人吾布力·艾山、阿皮孜·依迪力斯等多位和田地区著名民间艺人参加“我的中国心”为主题的民歌创作座谈会。
抓好典型示范教育。常态化组织师生参观王蔚、八·一八水利、战斗渠和饮水思源纪念碑、和田地区“三馆一院”展陈等,强化各民族师生的爱国爱党的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好班级”、“民族团结好宿舍”等创建活动。“民族团结好故事”征文大赛中,共收到教师稿件214篇,学生稿件2485 篇;全校近6000名师生参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签名活动,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学校艺术团进乡村开展“文化下乡”、“送教下乡”、“百日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60多次,参与的各族观众逾10万人。组建“百千师生宣讲团”,今年暑假,我校千名学生回到家乡开展民族团结暑期回乡走访宣讲活动,当一名民族团结义务宣讲员。
2016年10月26日,学校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流”活动动员大会。对深入开展两项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目前,在校311名干部教师与和田县英艾热克乡琼特热科村311户农民家庭结对认亲,全校161个班级全部由不担任班主任的教职工任副班主任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今后,我校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自治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实践深入发展,把和田师专打造成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坚强阵地,为自治区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2016-12-01
赵明 (1962-),男,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