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职业教育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7-03-10姜楠
姜 楠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技术学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在新疆职业教育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姜 楠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技术学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开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更迫切。本文就如何开展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入手,提出一些想法和具体措施。
立场坚定; 爱国主义; 民族团结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汇、多民族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基层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1]当前,新疆正处在稳定和经济发展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可以说如何开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更迫切。2016年10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陈全国书记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在全疆各族领导干部中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加强交流和走动形成常态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形成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繁荣的大好形势。
一、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民族团结是永恒的主题。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在面临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下,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践行党的民族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花大量的人力、资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足以证明自治区党委加强全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决心之大。全疆上下积极参与参加此次活动人员范围之广,涉及行业之多,人数之多前所未有。开展长期性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交流,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二、新疆职业教育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新疆职业教育学校肩负着培养各少数民族技术骨干的重要阵地,因此做好新疆职业教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维护祖国统一、新疆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教学中寻求各族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培养他们爱国、爱校,团结友爱的意识,是我们工作中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一)新疆复杂的社会背景的影响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种政治思潮的影响,使新疆职业教育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师生占本校师生的85%以上,民族团结工作意义重大。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师生的宗教、心理、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殊性[2]。除此之外,还存在个别老师政治立场不坚定,遇见大是大非问题,容易出现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
(二)学生家庭背景及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学生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至关重要。新疆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多来自各地州偏远县市,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社交能力也相对较弱,容易产生消极和自卑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讲方法、有耐心。从每个学生家庭入手,从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经历等因素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没有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容易受敌对势力侵害,是民族分裂分子争夺的主要对象。
(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现状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以思想政治教育、说教为主,多是走形式,参与度较低,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民族团结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十分重视实践性教育,导致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并不高[3]。在校师生对新疆“三史”、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知识了解少,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内没有能专门开展民族团结的教育的教师。
三、新疆职业教育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的几点思考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和形式,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转变思路,以创新的方法来应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课堂说教,还要针对新形势、新思想、新特点开展相应的民族团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出发点
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情感沟通。民族团结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心理和睦及关系融洽,因此民族团结教育必须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遵循心理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1.从自身出发。
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思想是把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的师生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条件之一[5]。作为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加强日常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党中央和自治区大政方针政策,及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陈全国书记讲话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自治区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培养专业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团队,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
2.从学生入手。
对年轻人,要用他们喜欢的网络媒体以及娱乐等形势,以他们现代的语言和形势进行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形式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大力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三史”教育的学习,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让民族文化知识进课堂、进头脑,为民族团结提供思想保障。将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严肃对待含有任何民族歧视、民族分裂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不信谣不传谣。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要加以制止,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谈话、个别教育。
3.注重人文关怀。
由于学校学生许多来自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学习无动力,容易自我封闭,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要注重与学生的日常情感沟通,真诚交流,真心实意的交朋友。在发现学生确实存在困难时,主动介入学生家庭进行思想帮扶、情感帮扶、生活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合适的时机对他们支持和认可,比如让他担任班委,从而增进了解和互信,有效完成民族团结教育。
(二)民族团结活动内容
不断丰富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和反对宗教向学校渗透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活动的重要思想保证,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政治斗争中站稳立场,坚定的维护国家根本利益[6]。
1.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进行“我是中国公民宣誓”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教师、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通过老师引言、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学生自述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的时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师生对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三史”教育的学习,加强对新疆民族政策的了解,提升政治敏锐性和辨别能力。
2.民族团结教育。
利用重大节庆和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走访慰问互动活动。开展你到我家吃月饼我到你家吃馓子、我们的节日、共跳麦西来甫等主题活动,增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各民族间的沟通和互信。通过开展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特色小吃等各种直观的展示,互学语言等活动,加强各民族间文化、生活习俗的了解。通过开展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活动,让大家将身边发生的民族团结的人或事讲出来,形成榜样效应,积极引导师生主动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通过开展摘棉花、摘西红柿等帮扶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还在劳动中增进师生间、学生间友谊。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教师不仅要与学生结对,还要与学生家庭结对,不仅要学生与学生间结对,还要教师与教师间结对以加强各民族的了解和沟通,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3.抵御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教育。
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新疆自古都是各种宗教并存得地方,现今有些习俗是有宗教习惯烟花而来,有些甚至是群众性信教,因此抵御宗教向学校渗透是教育战线面临的共同职责和神圣使命[7]。作为教师要带头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对散布分裂言论,带头宣扬宗教教义的教师,要坚决处理出教师队伍。定期聘请警务人员、社区人员为学校师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讲座,从法律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解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讲解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在学校指定一名老师为思想辅导员,不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讲解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讲解思想上的疑问。在平时带班过程中,要关注每名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学生要有不好的思想或矛头,及时进行单独谈心,解开思想疙瘩。
(三)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管理
民族团结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常抓不懈才能见成效。作为学校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努力,让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1. 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法制教育。
开设法律知识普及课堂,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的严重危害。教育学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的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基本原则。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2.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
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要作为发展、传承区域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作为新疆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旗帜鲜明的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正能量。每月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不设置条条框框,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通过活动搞活校园文化,激发师生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热情,同过交流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思想保证。
3.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继续增强“五个认同”教育,不断培养和树立各族师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重视不同民族间语言的相互学习,通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活动,加强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坚持利用课前三分钟民族团结教育制度,推动民汉教师备课、教研在一起,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在一起。将民族团结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融入到生活的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6]寇新华.新疆民族团结进步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6(5):44.
[2][4][5]康春英.对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51、51、52.
[3]张应华.浅谈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民族教育,2017年(1):99.
[7]宋新伟.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抵御宗教向学校渗透的相关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4):21.
2016-12-20
姜楠(1985-),女,汉族,山东莱州人,新疆新闻出版广电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出版行业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