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绿色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2017-03-10罗瑜

理论与当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供给绿色生态

罗瑜

供给侧绿色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罗瑜

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问题,产业结构、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等面临着供需结构性失衡,而通过供给侧的绿色改革就是改善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的重要途径。所谓供给侧绿色改革就是要降低黑色供给、扩大绿色供给,同时通过绿色金融的投资调整供给结构,不断提升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讨如何运用绿色的方式进行生态财富的创造,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一、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扩大绿色供给

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扩大有效供给,所谓有效供给在本文看来就是绿色供给,因为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提供的“黑色”供给是低效的,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扩大绿色供给不仅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从两个主要方面探讨如何扩大绿色供给:一是通过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变黑色供给为绿色供给,二是通过对新兴绿色产业的技术创新增加新的绿色供给,而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就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扩大绿色供给的改革目标。

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黑色供给向绿色供给转变。进行供给侧改革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并不是简单地关闭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而是应该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以减少污染的排放,从而使更多的传统产业加入到绿色生产的行列中来。例如,在传统的造纸产业中,不仅会大量消耗木材来进行生产,而且污水的排放也十分严重,这是典型的“黑色”供给。若要实现造纸产业从低效、污染重到高效、不污染的转变,循环经济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循环经济强调的就是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若我们能通过废纸回收,并改进造纸的生产技术,利用已回收的废纸进行再生纸的生产,就可以减少对木材的需求和环境的污染,实现真正的绿色供给。

第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新兴产业的绿色供给。进行供给侧改革不仅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还要通过技术创新以培育新兴绿色产业,从而增加新的绿色供给,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例如,传统的发电产业多建立在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基础上,不仅会浪费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致使气候变暖。然而,若是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的发电方式,如太阳能、风能发电等,不仅有取之不尽的原材料,还能做到低碳发电,真正实现发电产业的绿色供给。

一方面,通过确定碳价格和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温室气体的排放主体不但引发了气候变化,把气候变化对策所需的费用推给世界和自己将来的一代,而不去面对自己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因此确切地设定碳价格,可以通过碳交易制度等形式让排放主体负担自己的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性费用。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设定碳价格,市场会对其做出最直接的反应,即驱使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从碳集约型的商品和服务转向低碳型的商品和服务。也就是说,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提高低碳商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迫使高碳型产业退出市场。另外,在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应用等方面,只有在多领域都进行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才可能期待实现大规模减排的效果。对于碳技术的研发,政府的直接投资是很重要的激励机制,因为在低碳技术的应用初期,成本与传统高碳技术相比会较高,这就会让企业和市场望而却步,只有政府先行带头投资低碳技术,才有可能让低碳技术的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普及规模的扩大而迅速降低。

另一方面,树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发展理念。只有认识到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一样重要,低碳技术才会受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的激励得以创新,从而促进低碳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为低碳型企业带来经营的动力。此外,树立低碳发展的生活理念,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一旦消费者崇尚低碳产品,就会反过来刺激市场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的低碳需求。这样一来,通过低碳经济创新形成的竞争优势就成为一种综合优势,拥有这种优势的国家将会影响到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走向。总之,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创造相关的经济增长机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学者预测,到2050年,仅低碳能源产品的市场就至少会形成5000亿美元以上的需求。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这也是构建我国绿色发展体系的重要任务。

二、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促进供给结构调整

传统的观点认为,若是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或者因为保护环境而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而降低经济的增长。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投入环境保护不仅不会使经济发展降低,而且长远来看还会促进经济的实质增长,两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因为当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高时,也就会间接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从而增加产出效益。绿色投资不像普通的生产要素投入一次其价值就使用殆尽,而是具有可持续循环性特征。具体说来,进行绿色投资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进行绿色投资。绿色投资就是用于增加绿色GDP的货币资金(或其他经济资源)的投入,绿色投资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口径:微观口径就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包括生态治理、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相关设施、设备及费用;中观口径就是在小口径的基础上,再加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投入,包括用于节能环保等相关措施的支出;宏观口径就是一切能促进绿色GDP增长的投入,都属于绿色投资的范围。此外,与绿色投资相辅相成的是生态投资,即广泛地投入和人类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产业,例如投资建立自然保护区、投资垃圾无害化处理、投资生态旅游等等。无论是绿色投资还是生态投资,都能够通过投资促进我国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逐步调整我国不合理的供给结构。

第二,绿色投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进行绿色投资的过程中,要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不能对其造成破坏和污染。虽然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不可避免地会对其造成影响,但是我们需要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周期和阈限范围进行科学评估,保证任何投资生产活动都遵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二是进行绿色投资要以节约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们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粗放经济的特点,对资源进行更合理高效地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节约资源也符合经济生产活动中投资少产出多的追求目标,是产出更大经济效益的不二选择。三是绿色投资也要重视经济效益。既然是投资,必然要考虑经济盈利,这样才能使得投资得以继续。况且,若是投资自然资本不产生经济效益,那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是与绿色投资相违背的。四是绿色投资要考虑公平正义原则。所谓公平正义,就是指投资要向促进人类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和谐的方向发展,要考虑代际和代内公平、区域公平、社会正义、贫困人群等等,避免造成更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要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地、和谐地发展。

第三,绿色投资要树立长远目标。通过绿色投资调节供给结构和进行生态财富的创造是全球经济领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趋势,再加上生态投资的领域非常广泛,当能确定发展趋势时,投资长期趋势更能获得回报。投资自然生态资本具有较强的时间性,这是和生态财富的时间性特征息息相关的,因此自然资本的投资需要更多地考虑长远效益。因为短期来看,绿色投资不易产生效益,而越随着时间的发展效益的产出越明显。对于一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即使其绿色投资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它们最终也会间接地创造出生态效益和相应的社会效益。绿色投资是以经济得以可持续增长为基础的,因此可以引导资金的流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投资能够推动生态财富的增长,这一投资形成的生产力是具有高效率和潜在大价值的,而且它带来的产出不仅仅是绿色GDP的绝对值增加,还会创造相应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是传统投资单一获取经济效益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绿色投融资抉择中,选择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重盈余,具体说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建设绿色投资的金融体系,即针对绿色生产各个环节所需求的投融资不同,积极寻找投融资的主体多元化渠道,以期能够对绿色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建设。

第一,商业银行为绿色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可以对企业的绿色投资提供优先贷款,对其投资采取倾斜和优惠政策,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即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绿色投资产业。政府可以一方面积极调动银行信贷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由于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的,而且会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意图,且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因此,利用政策性银行利息率低、政策性强、公共性广的特点,可将其发放的贷款主要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绿色产业和领域,让政策性银行做好绿色投资的后盾,成为生态财富创造的领头羊。

第二,积极调动民间金融组织的融资作用。由于大的金融机构往往会将兴趣放在大的投资项目上,对于一些小的融资项目不感兴趣,此时就可以让民间金融组织来查缺补漏,对一些项目小但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投资提供资金,这样更加方便快捷、灵活性也会更高。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和引导企业进入到融资领域中,特别是在资金运作、产业投资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优势的绿色企业,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延伸绿色经济产品链、保值增值企业闲置资金,而且还能扩大社会绿色投融资资金来源。

第三,开发促进绿色投资的金融产品以扩展融资渠道。绿色投资基金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仅以或部分以企业的环境绩效为考核标准筛选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的基金,它是在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以获得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而且追求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绿色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的名称不同,如在美国称其为环境基金,日本叫生态基金,欧洲称其为绿色基金,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绿色投资基金代理人会综合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选择最优的投资策略。

第四,积极利用国际资金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进行国际融资,一种是通过国际信贷市场,争取用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国际金融专项贷款,或是政府间贷款以及国际银行发放的绿色贷款;另一种是通过国际证券市场,利用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筹措大量资金,为绿色投资提供金融支持。但是同时也要警惕外商的生态帝国主义行为,在争取国外投资的同时要严格把关,防止有意图的外国投资对我国进行生态剥削。

三、政府主导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第一,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以引领绿色经济增长。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手段,规划设计出生态财富创造的一系列总体思路,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指明方向和目标。在目前绿色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相关领域、地区和行业,要鼓励先行先试,在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只有着眼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研发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业,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方向,获得竞争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领头羊。

第二,加强绿色市场建设以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政府要积极引导市场进行绿色投资,改善绿色创新和创业的融资模式与机制,从而改善投资效率,进一步扩大绿色投资规模,加快绿色转型的速度。具体说来可以通过如下手段为市场提供绿色转型的便利:通过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简化绿色生态产业的审批,为其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立法、行政、监测和审核等制约手段,以及价格政策、环境税收、银行贷款等经济杠杆来引导资本投向和资源配置向绿色产业倾斜,积极开拓国内外绿色服务市场;在绿色产业的申报方面,政府要有专门针对绿色产业的申请条件、审查标准和程序等,使绿色产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运用各种手段减少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潜力的差异。之所以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发展绿色经济,就是为了实现不同地区的公平与均衡发展,强调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因此,政府要平衡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在区域政策制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区之间的财政政策和转移支付机制建设过程中,把与民生相关的绿色发展内容提到一个战略高度,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供给侧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绿色脱贫。

第四,积极调动各种主体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除了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也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庭、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从多种渠道、多层次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实现企业的绿色生产,使其成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力量,要让绿色生产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越来越有利可图,从而吸引资本市场对绿色产业的投资,以此扩大绿色供给。另一方面要实现绿色消费,即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生活方式的新观念,通过对消费者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的引导来实现其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绿色消费刺激绿色生产。例如: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餐饮、采购绿色食品及原料等等,这就要求市场要提供更好的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服务。再例如,可以加强绿色旅游业的品牌建设,倡导和形成绿色旅游消费的意识、氛围和时尚等等。也就是说,要引导民众树立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的意识,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通过其消费行为影响生产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绿色发展的氛围,进而扩大对绿色供给的需求,以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

(作者系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责任编辑:刘有祥

猜你喜欢

供给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