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方言现象研究*
2017-03-10胡茜
胡 茜
(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方言现象研究*
胡 茜
(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
文章从黄石矿冶文学作品的方言词和方言表达两个方面,描述了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从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方言使用特色和产生的影响两个层面,探讨了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指出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多用西南官话,并以“嵌入”方式呈现,展现了黄石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作品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方言
一、黄石矿冶文学作品范畴
(一)黄石矿冶文学作品的界定
周进珍等著的《黄石矿冶文学研究》一书认为,矿冶文学应该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界定。狭义的矿冶文学是指反映矿冶题材的文学作品,包括反映矿冶人的工作、生活、学习、生产方面的情况,与矿冶生活联系紧密,反映方式也比较直接。广义的矿冶文学除了指反映矿冶题材的文学作品外,还包括有矿冶经历的作家所写的非矿冶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没有亲身的矿冶工作经历,但却长期生活在矿区,耳濡目染了矿冶人的精神文化气息,并在感情上产生了与矿冶人的息息相通和共鸣,从而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写出的矿冶题材与非矿冶题材的文学作品[1]。
为了更好地明确矿冶文学作品的范围,探究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本文的“黄石矿冶文学作品”界定为产生于黄石地区反映矿冶题材的文学作品。
(二)黄石矿冶文学作品的范畴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主要出自有过矿冶工作经历的业余作者之手,作品数量浩如烟海,本文基于研究考虑,主要选择那些已经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过的,或有一定代表性、产生过积极影响的作品。作品主要来自《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2]、《胡燕怀文集·中短篇小说卷》[3]、《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2010年第叁、肆期)》[4]。作品体裁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和报告文学等。
二、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界定
(一)黄石方言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5]。广义的方言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狭义的方言常常只指地域方言。本文所说的方言是指狭义的方言。
黄石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建市前为大冶县的属地,历史上曾经与大冶、阳新、通山为同一行政区划,与江西省的关系密切。在西晋永兴二年(305年)隶属浔阳郡(现九江市),在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隶属江西西路,元代又为江西行省所辖。因此,黄石方言同鄂东南地区大多数方言一样,有着明显的赣语痕迹。但黄石在古代也多次割隶鄂州,又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也不同程度地受与其毗邻的鄂州话、浠水话和蕲春话的影响,受武汉话的冲击也比较大,所以黄石方言并不是纯粹的赣方言[6]。
黄石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建市后由于工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外地人涌入,又由于黄石靠近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受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黄石市区形成了接近武汉话又受赣方言影响的独具特色的“黄石方言”,而黄石下属的大冶市和阳新县的居民则说赣方言,且总人口大大超过了黄石市区人口。
(二)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
我们发现,在大量的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矿冶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方言现象。
创作矿冶文学作品的作者几乎都工作或生活在黄石的工矿区。黄石工矿区既有说黄石方言的本地居民,也有说赣方言的来自黄石大冶、阳新的居民,还有说其他地区方言的来自全国各地支持黄石工业发展的外来人员。但矿冶文学作品的作者们,无论自己所说的是何种方言,似乎不自觉地在文学创作时选择“黄石方言”。
三、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使用
下文将从比较典型方言词和非方言词的方言表达两个方面探讨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使用情况。
(一)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词
1.名词
例1 有次邵芳对翠香讲:“我们做焊工不相当,身上穿着‘牛皮套’,浑身上下硬邦邦,脸上带着‘鬼脸壳’,不上屋来就爬梁,说是男将也不成个男将样,姑娘也不像一个姑娘。”
(重山《工地两姑娘》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男将”在这里指的是“男的,男性,男人”。朱建颂老师的《武汉方言词典》中也收录了这个词[7]。这首诗歌中还用了“女将”指“女的,女性,女人”。
例2 老魏也是实心砣,领着客人就走。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实心砣”指的是“实心眼”。
例3 老魏向“百万富翁”奋斗的牌子亮出来了,高县长的话也兑现了。他成了三十万元贷款的“特保儿”。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特保儿”指的是“独生子女”,在此处喻指享受特殊待遇的人。
例4 我跟活物住在一间单独的偏厦里。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偏厦”指“就着房屋侧面墙壁盖的小房”。《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5 “你这苕崽!你真的以为……他不怕……死吗?”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苕崽”指的是“傻孩子”。“苕”表示“傻,糊涂,不明事理”的意思,“崽”指的是“小孩或年轻人”。
例6 周科长审时度势,又忙接上茬:“不愧是老工人,觉悟高,不但没来闹,连吭都没吭一声。石师傅,我没说假吧?”
(耿修学《这里有片桃树林》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假”在这里指“假话、谎话”。
例7 自从我糊上窗户纸的那一天,他再也没看过我一眼,好像他对门的姑娘伢是个不祥之物,扫一眼都要招祸似的。
(马景源《窗外的灯光》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伢”指的是“小孩子”。《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除了说“姑娘伢”还有说“细伢子”,如:
堂姐没有生育,也就没有细伢子拖累;家务活也不多,用不着要帮手。
(《古铜色》
——《胡燕怀文集·中短篇小说卷》)
“细伢子”指“小孩儿”。
例8 那些日本龟儿子才精哩,尽要好矿。
(马景源《山吼》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龟儿子”是骂人的话。
例9 他越看越爱,心里说:矿上的工人说周矿长的堂客生得美,要是翠巧穿上件红纺绸衫,再穿条阴丹士林裤子,包条头巾,怕比周矿长的堂客还美三分。
(马景源《山吼》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堂客”指的是“妻子”,是“旧时对妻子的贱称”。《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10 你有板眼把这个月工资给大家,你干不干?表个态。
(吴作望《群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板眼”比喻“办法、主意、花样”。《武汉方言词典》中收录了这个词。
2.动词
例11 为了这三万元钱,父子累得屙的尿都是黑的。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屙”是个很土俗的方言词汇,指“拉”。
例12 “给你三十万元贷款,怎么样?”县长说定盘子就定盘子。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定盘子”指的是“拍板”。
例13 “王局长,高县长批的两台东风车,什么时候把我呀?”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把”就是普通话的“给”的意思。《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14 扯淡的人们,见他来了,立刻缄默不语,可是,等他刚一走开,那议论的声气又大了,明明是希望他听到呗。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扯淡”指的是“闲扯、胡扯”。但“扯淡”一般单独使用,用作定语的情况非常罕见,这属于作者的一种活用。
例15 是高县长的信!他心里扑通紧跳,信封口撕开了好几下才撕开。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紧跳”指的是“不停地跳”。
例16 头儿仄转身,往另一个洞口猫腰钻去。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仄”指的是“侧着”。
例17 有专家考证说,我们的祖先是绝顶聪明的,两千多年前他们就晓得选用高品位含铜矿孔雀石作为青铜冶炼的原料。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晓得”指的是“知道,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18 ……十多年前,咱们这儿还没有开矿,也没得这镇子。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没得”指的是“没有”。
例19 一进到洞里,他就身不由己地抖颤起来,一双手铁爪似地紧紧抠到我的肉里去;……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抠”相当于“抓”的意思。《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20 我们昼伏夜出,白天睏大觉。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睏觉”也可以写作“困觉”,指的是“睡觉”的意思。“睏大觉”意义同“睏觉”。
例21 活物似乎困着了。正做着一个香甜的梦。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困着”指的是“睡着”的意思。
例22 自从我糊上窗户纸的那一天,他再也没看过我一眼,好像他对门的姑娘伢是个不祥之物,扫一眼都要招祸似的。
(马景源《窗外的灯光》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招祸”是“招惹是非,招惹祸事”的意思。
例23 经秦松一挑穿,胡浩没词儿了,只是直愣愣地站在那里……
(马景源《供应站长》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挑穿”是“说破”的意思。
例24 猛听得有人咳嗽吓得她裤子提不赢掉头就跑。
(刘伯华《位子》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赢”是“过来,及”的意思。
例25 老罗的小女儿连忙接嘴那太好了。
(刘伯华《位子》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接嘴”是“接话”的意思。
例26 可是你把今天的事都告诉我爸,害得我爸爸狠狠克一顿,你到底安的什么心哪!
(耿秀琴《钻机旁的山花》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克”可记作“剋”,“打;骂,斥责”的意思。
例27 他妈的,装什么赖,把担子挑着跟我走。
(黄石市汉剧团创作组《矿山货郎》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装什么赖”即“装赖”,指“显出怯懦相,害怕”的意思。《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28 后来,在月黑风高的晚上,人们路过古巷道的洞口时,仿佛还听到那个中队长的喊叫,骇得这一方人不敢拢近。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拢近”指“靠近”。
例29 因为不戴手套被他捉到一次罚五十块,你这个夜班就白干了,你要闹情绪,他就说你不干就滚蛋!
(吴作望《群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捉到”是“抓到、逮到”。
例30 看着燃烧的香烟,黄毛心疼道:“干吗把钞票不当数,一条硬壳玉溪值三百多块呢。”
(吴作望《群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当数”指“当做事情认真对待”。《武汉方言词典》中收录了这个词。
3.形容词
例31 他要用晶体管搞一套自动装置,实现推车自动化,井口推车工只需在操作室按动电钮,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好几倍,再不用出苕力,流大汗了。
(马景源《窗外的灯光》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苕”是“傻、糊涂、不明白事理”的意思。《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32 我倒不怕他,不过你越少领他越乐,这回你瞧着,他不喜死才怪咧!
(马景源《供应站长》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喜”指“高兴、快乐”。
例33 秦松的话一落音,胡浩便叫了起来:“嗳,老秦头,你这个人是咋搞的,多领不行,少领也不行嘛!真难磨。”
(马景源《供应站长》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难磨”是“难缠,麻烦,不好说话”的意思。
例34 那些日本龟儿子才精哩,尽要好矿。
(马景源《山吼》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精”是“精明、狡猾”的意思。
例35 她的这招更让堂姐夫那帮男人们折服,为此他们一致心甘情愿让这“灵醒的小娘儿们”也同样领取一份优厚的报酬。
(《古铜色》
——《胡燕怀文集·中短篇小说卷》)
“灵醒”在这里指“聪明,机灵;精明能干”。
例36 男人们在她的面前温顺了,文雅了,再也不脱掉裤衩干活了;就连最懒懒散散的人,她一去,也都泼命干起来。
(《古铜色》
——《胡燕怀文集·中短篇小说卷》)
“泼命”指“拼命,玩命”。
例37 九疤子这条饿狼,王经理比蛇还毒,还猾,找到了青铜斧,就有了资本。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猾”指的是“狡猾”。《武汉方言词典》认为“猾”是“狡猾”的省略说法。
例38 “小凤她哥咋对你这恶?”我气愤地问。
(吴作望《群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恶”指“(态度)凶狠、凶恶、恶劣”。
4.代词
例39 我老婆一死,我就认定了是祸逃不过,逃过的不是祸。玩命吧!该么样死的还就得么样死。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么样”相当于“怎么,怎么样,怎么着,怎样”。《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40 你晓得个么事啊。
(黄石市汉剧团创作组《矿山货郎》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么事”是“什么”的意思。《武汉方言词典》中也收录了这个词。
5.副词
例41 姐姐千万莫计较,往后我们相处的日子更长,我要坚决学习你,做一个生产线上的好姑娘!
(重山《工地两姑娘》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莫”表示“不要,别”或“不用,不需要”。《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这个词。
例42 人们为了寻找你叩开几多山门 人们为了见到你磨破几多脚掌
(李声明《由矿石到钢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几”用在形容词前表示“很,挺,非常”。
例43 屋里尽是人,一个中年女的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在哭诉:……
(耿修学《这里有片桃树林》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尽”指的是“净、全”的意思。
例44 那些日本龟儿子才精哩,尽要好矿。
(马景源《山吼》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尽”指的是“老是,总是,没完没了地”。
例45 “十几米,顶多!你把绳子系了,下!”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顶”是“表示程度最高”。
(二)黄石矿冶文学中的方言表达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常常有超方言词的方言语言片段,这种方言语言片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好切分,我们就将这种方言现象称之为方言表达。
例46 他高兴得嘴巴咧到耳朵角。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嘴巴咧到耳朵角”表达的是“合不拢嘴”的意思。
例47 老魏忙了,跑进跑出接待,恨不得在后颈窝也戳一个窟窿眼出气。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后颈窝”指的是脖子后面,“窟窿眼”比喻“小洞”,都是典型的方言表达。
例48 三十万上北京,一发又一发深水炸弹,在老魏本来就不平静的心海,掀起了狂涛巨浪,他再也憋不住了。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憋不住”指的是“忍不住”。
例49 “高县长,承蒙你看得起,我老魏说干就干,向百万富翁努力。活着,就当你的贴肉褂;死了,变鬼来给你扛香炉。”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在黄石地区把上衣常常称为“褂子”,“贴肉褂”指的是“贴身的上衣”。
例50 到银行取款,他把私章一晃,不料对方是个小青年,涉世不深,说他取款不合手续。喝,这下可捅了蜂子窝。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捅了蜂子窝”就是普通话的“捅了马蜂窝”。黄石地区对蜜蜂、马蜂一般统称为“蜂子”。
例51 这一下,老魏就像吃了铳子药。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吃了铳子药”指“吃了弹药”,修辞手法形容一个人脾气急躁,易怒。
例52 “你们莫跟我搓反索!”老魏的火气又起来了,“为了老高,我就是倾家荡产也值得。”
(李志红《煤炭大王》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搓反索”是指的是“唱反调,唱对台戏,对着干,比喻提出相反的主张,采取相反的行动,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搓反索子”,意思和“搓反索”一样。
例53 我们又往回返了。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往回返”可切分为“往回/返”,指的是“往回走,回头,回来”。
例54 那人住在临街的一间木板小屋里,正在镇中学的斜对过,是施舍茶水的,门口常年摆着茶水摊。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斜对过”指的是“斜对面”。
例55 好吧,你既然这么说,我就收!你一个男人不晓得顾脸皮,我怕什么?!
(胡燕怀《洞火》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顾脸皮”是“顾惜、顾全脸面”的意思。
例56 “老秦头,你知道咱们今天干啥,你怎么那么主观?影响井下生产,要找你算账的,我劝你放明白点!”
(马景源《供应站长》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放明白点”指“聪明些,机灵些”的意思。
例57 ……老秦接过来一看,眼睛里出现了轻微惊讶的神色,心里暗想:这小伙子又在搞名堂,让我先摸摸他的底,今天得好好教育教育他。
(马景源《供应站长》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搞名堂”意思是“搞鬼,搞花样”。
例58 发现这个情况后,他悄悄对小叶说:“哼!我还以为老头子会神机妙算哩!原来也只有这两下子。”
(马景源《供应站长》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有两下子”指“有本事、有办法”。
例59 活着搞特权死了还要卖这个臭味!
(刘伯华《位子》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卖这个臭味”是“卖味”的扩展说法,“卖味”指“自我炫耀,卖弄”。《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卖味”。
例60 放完炮,姑娘迎出门,从石明手里接过家什,小心翼翼地问道:“石老师,你看这稿子还有没有改头?”
(耿修学《这里有片桃树林》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改头”指“需要修改的地方”,是“动词+头”变成名词的用法。这样的用法还有:
他这几天没有上工,工有什么做头呢。
(马景源《山吼》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例61 他现在才攒了三十几块银洋,差老啦!
(马景源《山吼》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差老”指的是“差得老远”。
例62 他是“九·一八”事变后从关外逃难来的,和他一起到矿山的有上千号人,男人女人都有,其他男人都找门路给包工头塞砣子,到矿上当上了采矿、挑土工人。
(马景源《山吼》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塞砣子”的意思是“行贿,用财物买通别人”。《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塞坨子”,和这里的“塞砣子”意思一样。
例63 可出外给首长办事总要上的了台面呀,可不能掉底子!
(李声明《在胖子和瘦子之间》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
“掉底子”指的是“丧失身份,规矩”。《武汉方言词典》收录。
例64 “喊鬼!”九疤子半天才瓮声瓮气地回了一句,极不情愿地转过身。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喊鬼”是“瞎嚷嚷,乱叫”的意思。
例65 九疤子踹了起子一脚。“靠不得,坐起!”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靠不得”指“不能靠”,“坐起”指“坐起来、坐着”。
例66 九疤子跳起脚夺过剑,搁石头上狠狠一磨,露出银白的光泽。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跳起脚”指“跳起来”。
例67 “算了,玩不成了,回家吧。”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玩不成”就是“玩不了,不能玩”的意思。
例68 起子在风子的收容下,逐渐在土桥矿站住脚跟,他比那些土头土脑的抢矿农民多根脑筋,进了采场,一眼就看出矿石成色。
(古清生《古巷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多根脑筋”指“多些办法,比喻聪明一些”。
例69 我赶起看报的王金彪,扶着刘远胜在火炉旁坐下,“别哭,别哭……远胜,你没按我的话说吗?”
(吴作望《群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赶起”指“赶走,把……赶起来”。
例70 他还骂我是瞎子,有眼无珠,这回打他的旷工,看究竟我是瞎子,还是他有眼无珠?简直搞邪了!
(吴作望《群氓》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
“搞邪了”指“不像话(斥责之辞)”。《武汉方言词典》收录了。
四、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使用特色及产生的影响
(一)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使用特色
1.多用西南官话尤其是武汉话中的方言词和方言表达
根据笔者对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词和方言表达的统计分析发现,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有相当一部分是西南官话,尤其是武汉话中的方言词和方言表达。这和黄石方言的特色是一致的。我们知道黄石地区的方言比较特殊,在市区的居民多数说接近武汉话又受赣方言影响的独具特色的黄石方言,而黄石其他地区的居民,包括工矿地区,仍然以说赣方言为主。可笔者根据统计、研究发现,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比较典型的赣方言词汇。
这种方言现象的产生,我们认为是作者创作矿冶文学作品时的一种自觉选择。一是,在黄石(包括工矿区)虽然说赣方言的人数超过了说黄石方言的人数,但是由于黄石方言更加接近武汉话,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势影响下,原本说赣方言的人更愿意学说黄石方言,所以这种影响也自然会影响到矿冶文学作品的作者;二是,西南官话更加接近普通话,采用西南官话尤其是武汉话中的方言词和方言表达,更容易让大多数的读者理解,让作品的传播范围更广。
2.方言多出现在对话或口语中,以“嵌入”方式呈现
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多出现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中,尤其是在对话或描述口语化的句子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并且多以“嵌入”的方式出现。
“嵌入式”的方言运用,即指在典雅的普通话句子中嵌入方言词汇,与上下文的普通话正式、典雅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能起到颠覆性的效果,这种对文学语言规范的偏离,让作品戏谑性的效果得到很大凸显。如,例3的“特保儿”、例13的“把”、例21的“困着”、例48中的“憋不住”等方言的使用,能体现很强的戏谑意味。
3.“对比式”的方言运用
方言现象也有“对比式”出现的。“对比式”的方言运用,即上下文中同时出现了方言表达和相对应的普通话表达。这样的表述方式对比强烈,能突出表达感情色彩和起到明显的强调作用。如,例14中用了方言词“扯淡”,又用了普通话词语“缄默不语”,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对比非常强烈。例18同一个句子中,既用了“没有”,又用了方言词“没得”,对比强烈。例58中使用了“神机妙算”和“有两下子”,意思相近,对比使用能起到明显的强调作用。
4.少有完整的方言句子出现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以方言词汇和较短的方言表达为主,少有完整的方言句子出现。少量出现的方言句子也通常很简短,如例40。
(二)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方言现象产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方言是小说语言的保鲜库,方言是一个区域的人群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积淀的呈现。小说创作者进行作品创作,须占有与他生命经验有紧密联系的地域。因此,某一地域的文化风俗对作者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而小说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选用方言词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减少作品创作中被损耗掉的客观生活原生态,使语言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状态。很多时候,方言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能展现出比共同语更加形象、贴切、鲜活的一面[8]。
1.展现了黄石的地域文化特色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也常常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不仅仅是局部地区的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展示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定的方言常常会带上特定的地域文化的烙印。如,例16中的“仄”,例46中的“嘴巴咧到耳朵角”,例47中的“后颈窝”和“窟窿眼”,例50中的“捅了蜂子窝”,例60的“改头”等。
2.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丰富的感情色彩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几乎都在工矿区工作或生活,这样一群人,由于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生活的地域等的原因,通常文化知识不丰富,但是性格粗犷、淳朴,语言表达往往比较直接。作者创作矿冶文学作品在描述这些人物时选用方言词汇或方言表达,常常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作者的感情色彩。如,例2中的“实心砣”更能展现人物淳朴、本真的性格特点。再如,“伢”和“崽”在黄石方言中都指“小孩子”但是体现的感情色彩却不同,“伢”比较中性,“崽”则常常展现说话者“又爱又恨”的感情色彩。例8中的方言“龟儿子”来形容日本人,比我们常说的“日本鬼子”能更好地展现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例9中的方言“堂客”比普通话的“妻子”更加符合矿工的身份特点。例11中的“屙”是非常土俗的方言用法,“屙”的使用更符合作品人物的特点。
3.强调表现作品的内容
黄石矿冶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普通话为主,在大量普通话表达的语段中,突然出现方言词汇或方言表达,即在正式、典雅的语言中插入土俗的语言,能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颠覆性的表达效果,所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如,例6用的“说假”而不是“说谎话”能让情节凸显,充分表现石师傅的老实、本分;例15中的方言词“紧跳”强调出了老魏的激动心情;例51中的方言表达“吃了铳子药”,更强调表现了老魏当时的愤怒和激动。
4.形成作品生动、有趣的特色
方言很多时候比普通话更加生动、活泼,在普通话为主的矿冶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词汇或方言表达,是一种对文学语言规范的偏离,这种偏离往往能实现很不一般的文学效果,让作品生动、有趣,有时还能体现强烈的戏谑意味。如,例1中使用“男将”比用“男的、男性、男人”更符合这首诗歌的情绪表达;例10选取“板眼”显然比普通话中的“办法、主意、花样”更让作品显得生动、有趣;例32中的“喜”比“高兴”更加生动、活泼;例35中“灵醒”搭配“小娘们”能体现一丝丝戏谑意味;例36中的“泼命”显然比普通话的“拼命、玩命”能取得更强烈的表达效果。
[1] 周进珍.黄石矿冶文学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5-6.
[2] 李社教.黄石矿冶文学作品选[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3] 胡燕怀.胡燕怀文集·中短篇小说卷[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
[4] 五彩石·黄石矿冶文化作品专辑(2010年第叁、肆期)[M].黄石:黄石五彩石杂志编辑部,2010.
[5]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6] 胡茜.黄石方言程度表达[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7):46.
[7] 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M].南京:南京教育出版社,1995:244-245.
[8] 田中阳.论方言在当代小说中的修辞功能[J].中国文学研究,1995(3):86.
(责任编辑 龚 勤)
Study of Dialect Phenomenon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Literature in Huangshi
HUQian
(Research Center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Culture &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alect phenomena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literature in Huangshi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dialect words and dialect expressions.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 usage and its influence, the author finds that most dialects in the mining and metallurgy literature in Huangshi are mandarin of Southwest China. The embedded usage of dialects in the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the features of Huangshi’s local culture, and forms the vivid and amusing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literature.
Huangshi;mining and metallurgy literature;dialect
2016-11-10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理工学院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黄石矿冶文学作品语言特色研究”,项目编号:2016kywh09;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黄石矿冶文学作品语言特色研究”,项目编号:2016y135;湖北理工学院青年科研项目“黄石矿冶文学作品言语风格研究”,项目编号:16xjr02Q。
胡茜,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矿冶文化。
10.3969/j.ISSN.2095-4662.2017.02.014
H17
A
2095-4662(2017)02-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