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17-03-1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武学武德武术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论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唐光耀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和搏击技术,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挖掘武术的人文内涵,在武术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对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段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武术教学管理者对武术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不重视,学生亦缺乏接受人文教育的自觉意识,在这样的局面下,只有转变武术教学观念,变革武术教学考核体系,提高武术教师的武学修养,才能充分彰显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价值。

武术教学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作用于人的行为和思想,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人性境界,完善受教育者人格,促进受教育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本质是促使人超越自然状态中的人性,追求社会意义的人生之道。人文教育是各个教育阶段都应当受到重视的基础性教育,只有做好了人文教育,学校培养的人才能成长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可造之材,才能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人文教育严重缺失,导致青少年学生娇生惯养、自制力差、眼高手低、意志薄弱,一旦遭遇逆境就极易自我否定,一蹶不振,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中学生群体中频繁发生的自杀事件更引起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学子人文教育缺失的担忧。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凝聚着积淀千年的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厚重的人文元素,是进行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素材宝库和上佳途径。通过在高等体育院校和武术学校的武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1、武术中的人文内涵

1.1、哲学思想

中华武术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技击术和体育运动,其武学理论和思想方法自然而然地要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很多武学宗派在本门武术理论和练功方法中都蕴含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元素,这不仅提升了中华武术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也让武术成为了启发武者思想、培养武者智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例如著名的武当派,其武术为道士张三丰所创,由于武当派门人信仰道家思想,因此其武术功法理论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气”在道家思想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被认为是天地万物构成的根本,受此影响,武当派的武术在练武过程中十分注重“气”运用,注重以意导气,以气固形。道家思想认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往复的,道家文化的代表符号太极图就是一个圆形,因此由武当功夫衍生出来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在拳劲的收放上都以圆形为基础轨迹。可见,中华传统武术中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哲学思想,通过武术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1.2、礼文化

中华“礼”文化可谓积厚流光,“礼”原本指祭祀神明的器物,后来其意义拓展为祭祀的仪式,再后来又延伸为泛指民众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行文规范、仪式。从周朝开始,统治者开始高度重视“礼乐”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后来经过孔子的大力推崇以及儒家思想占据中华主流意识形态,“礼”成为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所尊崇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术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环境之中,自然深受儒家“礼”文化的浸染,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武礼。从内涵上来讲,武礼的根本精神是尊师重道和以和为贵;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各个地区的武礼有一整套标准化的流程、仪式和肢体动作。传统武术的传承大部分是师徒相授,于是形成了诸多师徒之礼,比如拜师时有拜师礼,平常见师父有见师礼等等;当比武时,则要行抱拳礼、持械礼。通过在武术教学中渗透礼文化教育,能够让青少年学生知理明礼,懂得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以礼待人,改善人际关系和精神面貌。

1.3、武德

武德同武术一样历史悠久,并且是伴随着中华传统武术一起发展的。早在春秋时期,武德就已经见诸于文献了,《左传》中明确记述了:“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虽然《左传》中所讲的武德是特指军事行动的道德属性,但军事与武术本就有着天然的联系,且《左传》中所论述的禁暴、安民、和众几项几千年来一直是作为传统武德中的基本内容被保留下来,不论武德的具体内涵如何变迁,都没有丧失。在一般的意义上,武德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戒骄戒奢等,概况而言,武德是以忠、仁、义、信、敬、勇等传统伦理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武德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习武之人的道德要求,是武者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它指示着武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了武者的行为规范。通过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确行为价值取向,纠正不良思想倾向,更好地自我约束,培养健全的人格。

2、现段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

2.1、高校对武术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不重视

当前很多高校中的武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武术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表现为忽视武术本身的人文内涵,对武术中蕴含的丰富人文营养不重视、不挖掘,更没有将其渗透于教学实践之中;另一方面表现忽视练武学生的人文教育,在武术教学中一味强调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技战术的训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外在能力而忽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漠不关心。具体表现为高校武术教学管理者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学生武术成绩的考核体系不科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估大多比较表面化、形式化,主要考察教师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态度、课堂组织等等,没有深入到武术教学人文教育的层面,使得教师并没有注重人文教育的动力。对学生的考核则只注重武术套路是否熟练、动作是否标准、生理指标是否合格,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考核几近空白。考核评估体系指示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高校武术教学的管理者不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加上部分教师对武术教学内涵理解的不深刻,共同导致了教师不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对教学绩效没有帮助的“无用功”。

2.2、学生对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缺乏自觉意识

进入武术学校以及考入体育院校武术系的学生大都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在学校中的经历和教育将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在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下,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严重缺失人文教育,导致青少年学生学习武术以后,对中华武术中所蕴藏的哲学思想、礼文化和武德几乎完全没有认识,也没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性。很多青少年学生深受古装电视剧和武侠电影中的武林高手飞檐走壁、无坚不摧的形象影响,认为练好了武术就能以一当十、快意恩仇,从此再也不怕被人欺负,这些浅薄的认识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固然对学生习武的积极性有所帮助,但却在更重要的思想认识上阻碍了学生正确理解武术的内涵,成为学生接受正确的武学思想教育的桎梏。而教师对武术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疏忽既无法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认识,也难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武术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更加缺乏体悟。

3、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

要突出人文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地位,高校武术教学管理者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有一技之长,而是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甚至比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加重要。身无一技之长可以重头学习,但若是缺失了立身处世的精气神,即使天纵英才,也难以跻身一流人才的行列。因此,高校武术教学管理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认识到人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真正以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时时刻刻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哲学思想、武礼文化和武德精神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武学思维,开拓学生的武学视野,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

3.2、变革考核体系

教师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学生的成绩考核体系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导航仪,对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高校武术教学管理者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体现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生成绩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之中,其次要体现在评估办法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实施过程之中。第一,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应当加入人文教育的内容,在教案设计中要体现对武术人文内涵的挖掘和灌输,在教学内容安排要融入人文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在教学行为的评估上要纳入学生对师德的评价;第二,在对练武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上,要增加考核武学理论和知识的内容,也要考核学生在平时是否遵守武德武礼。总之,要想方设法让人文教育深入融合到武术的教与学之中。

3.3、提高教师的武学修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武术教师武学修养直接决定着武术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成效。因此,要强化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必须提高武术教师的人文素养,只有武术教师自身对武学思想有了深刻的领悟,对武礼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武德有严格的要求,才能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将武学、武礼、武德传授给学生。第一,高校应当投入一定的教育资源,鼓励教有余力的教师参与高层次的武术研修班、培训班,或者创造条件让教师到武学名家处参学;第二,高校应当努力引进社会性高端武术人才甚至武术家进校园,或者聘其任教,或者邀请其开办讲座,为教师提升自身的武学素养提供便利;第三,高校应当设立奖项奖金,对于在武学造诣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教师予以物质奖励,对于在武术教学中人文教育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

4、结束语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是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载体。当前我国很多武术学校和体育院校的武术系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武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价值,使得武术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不利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不利于习武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广大武术教师应当从武术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兼顾武术知识、技能的教育和人文教育,让武术教学回归育人的本质。

[1]封慧歆.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与武术文化传承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荣文龙.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分析[D].河南大学,2012.

[3]樊啸宇.武术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4]代秀付.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武术课教学[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8.

G852

A

1006-8902-(2017)-03-ZQ

猜你喜欢

武学武德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健康中国背景下南怀瑾武学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武术
奇葩姐妹换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