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学龄儿童阶段实现“快易篮球”快乐教育
2017-03-10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论在学龄儿童阶段实现“快易篮球”快乐教育
□刘纾齐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快易篮球”作为针对初学者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篮球,场地,以及篮筐篮架等器材的改良使初学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篮球基本技术和极高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法,游戏的教学理念,针对学龄儿童初学者这类人群主体,设计出一套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同时为培养中国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提供建议。在现阶段发展学龄儿童“快易篮球”的快乐教育的主要阻碍主要在于成本的加重,社会较低的支持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
快易篮球 教学 学龄儿童
从字面来解释,“快易篮球”则为快速,容易的学习,初步掌握篮球这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领域内于2007年国际网联提出相似概念—“快易网球”。“快易网球”是作为面向青少年和初学者的理念与教学方法体系,带来了组织者初学者培训课程的最新理念和教学方法。从兴趣和思维入手,通过简单的“十步教学法”让初学者快速掌握网球的本质—“对打模式”。在此笔者提出“快易篮球”同样希望以兴趣和思维发展为主导思想,通过简单的运、传、投、上篮的教学想法,使学生快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享受快乐体育,形成“对抗得分模式”和终身体育的理念。“快易篮球”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打球中提高能力,脱离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教学偏重理论,练习以重复的基本技术为练习内容的传统篮球教学法。使学生从第一次课起就进入到篮球的得分对抗模式,感受篮球带来的快乐。学生会打球了,建立起了基本的信心,其上课积极性和气氛自然显著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在处于7-12岁阶段的学龄儿童。儿童,是我国篮球的希望。篮球项目在他们之中的普及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篮球事业的发展。但儿童属于属于特殊人群,《儿童权利公约》于1992年,月1日开始在我国正式生效。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由于儿童范围相对较广,且能够参与篮球教育实践的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及心理智能,且快易篮球的实施条件适宜于低龄初学者,所以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在处于7-12岁阶段学的儿童。在这一类人群中,根据人群生理结构和技能掌握方面的特殊性,因而需要拟定一套与儿童篮球教育相匹配的模式,以促进篮球项目在他们之中开展。此类儿童普遍年龄偏低,身体机能以及心智尚未成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游戏和娱乐为导向。因此,我们则更需要注重对其兴趣的开发。
(1)学龄儿童生理特征。
学龄儿童大多处于7-12岁小学阶段,其最典型的特点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积极活动性”。虽然在这个年龄组的大多数孩子还处于生理成长的缓慢期,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渴望学习,积极尝试新鲜事务。因此一定量的体育锻炼和练习应有助于他们学会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儿童时期作为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良好了运动刺激有助于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篮球运动项目作为走、跑、跳、投、抢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现今已有很多的儿童投入到了篮球技能的学习中。
(2)学龄儿童身体素质特征。
研究中发现:儿童少年7-9岁为年龄发展的第一个可训练阶段、因为在七岁以后随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肌肉长度开始改变,相对力量有所提高。同时男孩女孩在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男孩在7-17岁时,力量耐力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儿童少年6-12岁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13岁后开始下降。男女孩7-13岁期间跑的最快速度的发展几乎是平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少年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根据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7-12岁学龄儿童是发展小学初学者篮球基础,提高篮球球性和人球协调支配的最佳时期。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知识的整理与现状的分析。通过前人的研究调查发现不足,提出个人见解。
2、快易篮球的特点
2.1、篮球器材设备的改进
为了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进行《全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规格标准》的研制工作,使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于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小学的体育器材以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器材的一统性和成人化影响到了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曾在1986年我国实行了“小学篮球适宜形式”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即为怎么改良,改多少,改变的依据做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改善,为了科学开展儿童篮球运动,该调研形成了一套儿童篮球的正确规格。通过改变球重,周长,球筐高,篮筐高,球场中线距篮板以及儿童运动员技术状况与成人做出了对比及分析。结论得出:篮筐适宜高度:根据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改良后的篮球及场地将为在小学阶段实施“快易篮球”提供设施设备的先决条件基础。
2.2、“快易篮球”快乐教育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第一,重复练习情景化。学龄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神经兴奋与抑制不平衡,对单调的过旧的重复练习极其容易感到厌倦。所以,对于练习内容一定要形成多样,新颖,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善于变换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一个人兴趣的培养以及发展是多方面的,然而在篮球运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兴趣的确对儿童个体发展的确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促使儿童积极的参与到篮球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我们必须建立儿童良好的篮球运动兴趣的培养“途径”,只有儿童对篮球运动感兴趣,才会有持续参加篮球运动的愿望,形成学习篮球的动力,从而自主探索篮球运动相关知识,细心学习篮球运动相关技能,不间断的追逐及提高篮球运动技能水平。
在儿童体验玩篮球的过程中,通过同伴合作的形式,可以让儿童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也是培养儿童玩的过程中,教师所应重点注意的问题。然而强行要求儿童进行合作,儿童往往是不感兴趣的,儿童只有在宽松的条件下,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合作才是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运动项目,那么其中让儿童体验同伴的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篮球课程的设计中可以加入合作游戏,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懂得了合作、儿童理解了合作的概念,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和同伴一起游戏,使儿童篮球课程在篮球课程学习的过程喜欢合作,愿意合作,儿童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元素,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小学篮球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适当地穿插加入竞争性和合作性的体育游戏。在进行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游戏的开发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勿脱离实际否则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在进行体育游戏手段与课程内容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结合的合理性,还要保证教学内容一定的运动负荷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篮球运动初步阶段,可以采取多情景、多器械、多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两个篮球、篮球与网球、对墙拍球、群组拍抢球、篮球操等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将这些多种运球方式编排成组合循环练习。在此基础上,教练员在教学中贯彻篮球的基本技术要领,安排一些提高技术的辅助练习和趣味性比赛,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宽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呈现出师生平等、对话、作的伙伴关系,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篮球学习的乐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也能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兴趣。同时将“快易篮球”快速易学,快乐篮球的理念孕育其中。
第二,示范动作正规化,由于学生的观察随意水平较低,记忆带有不随意和直观模仿的特点,极易导致动作的不规范化和变形,因此,要多示范少讲,并且示范动作要正确。同时,需要我们注重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产生积极的转变,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评价手段,能正确地对待运动技术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体育教师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而不断成长。
3、思考与展望
3.1、实施快易篮球的可行性
由于学龄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篮球运动中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在该年龄段学生中开展“快易篮球”能够实现。并且在心理上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实现依葫芦画瓢,通过模仿实现篮球简单技术的学习,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自动化。成人的器材设备由于不适合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极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在屡次失败后,可能造成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因而经过改良后的器材设备将减少学生的运动负荷,适宜学生的运动发展需要和规律,同时伴随教师的游戏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促进学生玩中带学,学中带练。更快的掌握简单的篮球运动技能,为今后发展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建议
在7-12岁学龄儿童阶段初学者中,通过器材设备的改良和场地的缩小,将会使得“快易篮球”更加普及,更受欢迎。但在开展与实现的同时也将面临着诸多苦难,例如造成建造成本的上升,教学场地地翻新等问题。在这里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以促进我国篮球事业普及,竞技体育提升的良性发展。
“快易篮球”的理念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要求更为严格,则急需提高我们的教师师资水平,在教师自身努力提高的同时,也需要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交流环境,通过教师专业素质培训,论坛会,实操考评将为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1]周峰,李明芝,刘永立,余宏飞.论快易网球[J].体育文化导刊, 2010,11.
[2]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杨贵仁,刘国永,季克异.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03.
[4]苏航.儿童篮球运动兴趣培养的行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张元文.少儿篮球适宜教学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
[6]王家宏,陈新,于振峰,王螽庆.新中国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J].体育学刊,2004,01.
[7]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8]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9]汪晓赞,季浏,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10]秦丹妮,韦内灵.影响少年儿童篮球兴趣的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2008,03.
G841
A
1006-8902-(2017)-03-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