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陆军大学的战史教育

2017-03-10李嘉南

关键词:教官军事战争

李嘉南

民国时期陆军大学的战史教育

李嘉南

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设施最完善的近现军事院校,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了众多的高级军事人才。陆军大学重视战史教育,战史教育是日常教学中的重点,课程设置多,师资配备好,教学质量高。在课堂上让学员们充分了解中外历史上的战争,在实地让学员们切身体会历史上的战场,在战争史中学习战争,这些都有助于达到提高学员综合军事素养的目的。

民国时期;陆军大学;战史教育

目前的近代军事教育史研究,选题明显偏重于黄埔军校和保定军校等热门院校,而研究陆军大学的明显偏弱。为数不多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陆军大学的风云人物,或是陆军大学的兵学研究。陆军大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军事院校,是民国时期的最高军事学府。自清末创办到1949年,历时四十余年,经历了清朝、北洋军阀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在43年的办学历史中,陆军大学虽多次迁校,但其整体的教育水平没有因为迁徙而下降。1927年至1949年,陆军大学整体处于上升的趋势,其教育成果更具有代表意义。因此,本文截取这一时期阐述其战史教育问题,围绕课程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探寻战史教育对军事学员的深刻影响。

一、陆军大学对战史教育的重视

陆军大学对于战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上”“下”两个角度阐述。所谓“上”,就是指校方领导层。校级层面的教育纲领是一个学校教育的指向灯,从1930年颁布的《陆军大学教育纲领》可以看出陆军大学对于战史教育的重视:“战史教育在使学员体察用兵之奥妙,领略战争之实况,实为研究战略战术之最良资料。例如士气之盛衰,统帅之巧拙,战斗之胜败,勿论有形无形率皆散见于战史。”(第二章第十条)[1]234同年制定的《陆军大学教育细则》指出战争并非简单的军事作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力民力的综合性运动,也体现出校方对于战史教育的重视。“战史为研究战略战术之最良资料,凡战场变化无穷之状况,综合事态发生,战内各部队之心理等,均依战争贵重之实验可以察知之。至帅兵机微必使之心领神会,同时并将将帅之人格、国民之性情、军队之志气,凡无形的事实影响于军事之神髓等,均宜使之神印脑中。”(第三章第二十条)[1]244

除了《陆军大学教育纲领》与《陆军大学教育细则》,陆军大学的高层领导对于历史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的。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杨杰,曾任陆军大学校长多年。在任期间,他十分重视战史教育。“杨耿光常说战史是战术之母,熟读战史,不仅可以推敲战争双方的妙算谋议、战略决策,师法古今名将用兵,也可以找出一些战例,以证明战术原则,加深对原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总结过去战争所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窥测出未来战争发展的趋势,找出指导未来战争的规律,制定战略战术原则,做好未来战争的准备,以争取未来战争的胜利。”[1]67

所谓“下”,是指学员在日常学习中,对于战史课程的重视。这点在学生刊物中有充分体现。陆军大学自己所发行的《陆大季刊》,曾经多次刊发论述战史的文章,其中许多是翻译苏联红军的军事评论或者是苏联红军教官的论著。例如,《摘译苏联军事论评三则》,第一则即是关于战史研究的评论,开篇便提到:“战史一科为红军中每个政治人员及军官所须尊重爱赏之学问。研究已往之经验端在认识军事艺术古今发展之途径与法则。目前此种发展已呈一日千里之势。”[2]再如,在《论大学战史教授法》中,苏联人保利列夫介绍道:“研究战史,对于苏联红军指挥员来讲,有最重要之意义。其原因归为指挥员如获得战争经验,则可使其学识丰富,且能助其文化方面之发展。”[3]

二、陆军大学战史教育的师资配备

陆军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多请外籍教官及有留学经验的高级人才进行教学。由于各种原因,陆军大学教官频繁更迭,但是战史系的教官变动相对较少。比较著名的教官有多马舍夫斯基、黄家濂、卢凤阁、古西等。各个教官的背景、所接受的教育、个人思想有所不同,各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就有利于百家争鸣,推进战史教育的发展。陆军大学的学员对战史教育教官给予了高度评价。

郭汝瑰在回忆中提到:“第十期时,战史课程相当多。龚浩讲拿破仑战史,黄家濂讲日俄战史,杨耿光自己讲北伐战史,德国教官古西讲普奥、普法战史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十八期学员魏晓曦在回忆中也提到:“多马舍夫斯基讲日俄战史、苏德战史……中国教官有龚浩讲拿破仑战史……史久光讲军事哲学、国防史……鹿凤麟、黄家濂、孙靖时讲日俄战史,侯筱明讲普法战史,孙止仁讲抗日战史……”[1]124第十八期的邓锡洸指出,不同教官所教授的同一历史,因其不同的背景,是有所差别的:“陆军大学并没有规定应讲哪一方的战史,由授课教官自行决定,教官们就以自己所学或研究的某国战史来讲,学员对战史的了解也就十分广泛了。例如日俄战史,有黄家濂教官讲日本编的,把俄军贬得一文不值,而日军则处处胜利;也有多马舍夫斯基讲俄国编的,自然有多处不同说法。”[4]189-190第十九期学员高昌德在回忆当时的长官与教员印象中,特别强调:“战史系主任卢凤阁,备课熟练,掌握史料不少,他编写的中国古代战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史,受到同学欢迎。……战史教官有卢凤阁、黄家濂、龚浩和白俄教官多马舍夫斯基等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多马舍夫斯基,他在翻译官孔祥铎的协助下,把战史讲活了。”[4]197

总体来讲,陆军大学战史教育的师资水平高,质量好。虽然教官们不是历史学者,但他们都是军人,并且是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军人。由这批经验丰富的教官讲授战史,会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陆军大学战史教育课程的设置

根据1930年颁布的《陆军大学教育细则》,陆军大学各期学员每学期都设有战史课:“战史概由左记范围内选定其作战经过之一部而教授之:第一学年,最近欧洲战史、日俄战史。第二学年,最近欧洲战史、日俄战史。第三学年,普法战史、拿破仑战史。”[1]244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教官教授战史课,学员学习的内容也不断扩展,甚至紧跟时事。刚刚发生的重大战争,马上就列入战史课,让学员们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军事前沿态势,从而提高综合军事素养。

在陆军大学各期学员的回忆录中,我们都能找到关于战史课程安排的线索,其中开设的课程和细则规定并无太大差异。“陆大第十期的课程,重点在军事学术,有战术……战史(拿破仑战史、普奥战史、普法战史、日俄战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等)……”[1]67“军事课程包括中外各国的战史战例,如拿破仑战史 、日俄战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等。”[1]80“战史有拿破仑战史、普法战史、普奥战史、日俄战史、欧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苏德战史、抗日战史、中国国防史。”“战史方面:日俄战史、普法战史、普奥战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拿破仑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抗日战史、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战史、华盛顿抗英战史、中国古代战史等及战史作业。”[1]149-150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相对薄弱,从晚清开始,军校教育始终伴随着“洋人的影子”。很多时候,西方的教育模式被照本宣科地搬到中国的课堂。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陆军大学的战史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课程安排上,西方战史都占据着绝对的比重。虽然近代西方的战争在军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陌生的地名人名、晦涩难懂西方战争思想,是中国学员学习的难点,为中国学员所乐道的中国战争史,却鲜有提及。总体来说,战史课程的内容与范围不断增加,与时俱进,是陆军大学战史教育课程设置的最大亮点。

四、战史课的完施情况

在校方态度、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这三方面,陆军大学战史教育可以说是较为完善的。但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在人。在真正的课堂上,这三者能否让学员水平真正得到提高,是问题的关键。陆军大学选拔人才极为严苛,进入陆军大学的都是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接受知识快,消化知识快,并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通过他们的言语可以管窥当时战史教育课的授课情况。例如,郭汝瑰在战史学习的方法认知方面,就提出:“讲日俄战史的多马舍夫斯基,当时颇受研究员欢迎。他站在沙俄立场,所讲内容与黄家濂据日本战史讲的大异其趣。他经常用‘战胜者毋庸批评’来讽刺那些经过实践,却不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取得教益的人,这是意味深长的。我以为这是对学习战史,只讲史实,赞赏古代名将的一些决策而不寻求战争规律发展的人的辛辣讽刺。”[1]73

陆军大学的战史教育不只是单纯地讲解军事行动,而是从宏观、从整体来把握整个战争,师生互动较多,让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将历史场景还原出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例如,史说回忆道:“教战史课,要求把战史上的情况作为课题,让学员针对这种情况,下决心,作部署,每个学员申述自己的理由,互相辩论,然后由教官讲述历史上当时指挥官的处置情况,再加以对照,加深战术理论的修养,把战史和战术结合起来。”[1]80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员们对于战史的理解,陆军大学专门还举办战史旅行活动,让学员们亲临历史上的战场,切身体会战争。第十二期学员姚江泠就对自己参与战史旅行的经历感到满意:“经过战史旅行,可以在现地研究战史上的作战经验教训,以提高学员的战术思想,免得在学习战术时限于纸上谈兵。我们十二期将近毕业时,曾在杨杰教育长亲自指导下,以1930年蒋阎冯大战的战史资料为内容,在河南兰封附近进行战史旅行,用研究战术的方式,对战史做了研究……这次战史旅行,学员们一致感觉收获很大。”[4]156

总体来说,陆军大学的战史课是可圈可点的。学员们对战史课的反应很热烈,学习兴趣浓厚,上课的积极性很高。虽然是军事院校,却也能如一般大学那样学术氛围自由,百家争鸣。虽然教官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接受过西方的先进军事思想,尤其是聘请的外籍教官,更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学习权威而不依靠权威,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战史旅行,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亲临战场旧址,更深刻地学习到某次战役的经过与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对战争的认识。

五、陆军大学战史教育与其他军事院校的比较

陆军大学的战史教育水平,在同时期的国内军校中,是出类拔萃的。这里要明确一个问题,即陆军大学的定位。陆军大学是近代中国军事高等学府,也是军事学术机关,培养的是军事领域的高等人才。1929年8月公布的《陆军大学组织法》中第一条便明确规定:“陆军大学为养成军事高等人才,选拔品学优越之青年军官,授以高等用兵学术。”[1]228《陆军大学教育纲领》第二条也指出:“陆军大学教育,以养成健全之军事幕僚及指挥官为目的。”[1]233“陆大目的,厥为教授最高军学,以增高军官的能力与知识,使其能胜国防上的重大的使命。”[5]作为未来高级军事人才的摇篮,陆军大学必须重视战史教育。在战争中,经验往往比一些武器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于军队基层来说,久经沙场的老兵是整个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于指挥层面来说,经验丰富的将领往往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军校中的学员来说,战争并非每时每刻都能发生,他们的战争经验就要靠战史教育来积累。对此,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对战史都有深刻的理解。例如,拿破仑说过:熟读诸名将之多数战史,奉以为模范,实极有裨益于将帅者。[6]

在同时期其他军校中,战史教育所占的比例就不如陆军大学那么大。下文以黄埔军校与保定军校为比较对象,对三者的战史教育进行比较。

黄埔军校的教授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学生队、高级班、入伍生。在这三者之中,只有高级班的学员,在学习平时科目之外,需学习更多课程,开设战史课。“对于学科上更加以特种战术、战略学、战史、作战计划、动员计划……并期提高各学员军事政治各项智识,以便担任革命军中较重要或专门之军事政治工作。”[7]82黄埔军校前四期教学科目分为学科与术科。学科以理论知识为主,术科以军事操练为主,二者相辅相成。学科,多教授战术、兵器、交通、筑城这四大教程,并配以军制学、交通学、陆军礼仪、军语、军队符号等基础知识,并未有见战史一课。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初创时,也有学、术两科之分。学科有军事学的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筑垒学、军制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等八科及外语、勤务等一般课程。民国八年(1919年),课程有所修改,学科方面增加了交通学,取消了经理学,但也未开设战史课程。

同时期外国陆军大学十分重视战史教育。一战结束后,各国都积累了许多的战争经验,尤其是德、法、俄(苏联)等国。因此,各国陆军大学的战史课程被重视起来,让学员们更好地总结世界大战中的各种经验,提高军事水平。德国在历史上一直是陆军强国,在德国陆军大学,战史课程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课时仅次于战术课。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战史课课时均为每周四小时。第一学年上学期教授七年战争,第一学年之下学期至第二学年之上学期教授世界大战东战场之德俄战争,第二学年之第二学期教授世界大战西战场之德法战争。[8]法国也是传统的陆军大国,法国陆大的战史课时也为每周四小时。与陆军强国相比,陆军大学战史教育的思路是明确的,跟得上陆军教育的国际大趋势。[9]

六、结论

陆军大学为近代中国军事领域培养了众多高水平的人才,其中战史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方的重视程度高,把战史提升到了“战术之母”的新高度。战史课师资配备完善,集各国之精英,让学员能够感受到最新的学术理念与军事动向。课程设置的不断推进与完善,提升了战史课程的科学性与发展性。在教育实践中,战史课的教育成果是较为理想的,学员们能够独立思考,不盲目信从权威,并通过战史旅行,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水平。这些都保障了战史教育的顺利开展。

[1] 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M].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4.

[2] 孔祥铎.摘译苏联军事论评三则[J].陆大季刊,1940(2):142.

[3] 保利绍夫.论大学战史教授法[J].陆大季刊,1941(4): 223-224.

[4] 文闻.旧中国军事院校秘档[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5] 陆大月刊编辑部.各国陆军大学一瞥[J].陆大月刊,1937(4):7.

[6] 王际通.战史的重要和研究上应注意事项[J].陆大参谋月刊,1941(4):91-95.

[7]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8] 邱清泉.德国陆军大学校概况[J].黄埔:南京,1937(6):67-71.

[9] 陆大季刊编辑部.介绍法国陆军大学校教育概况:法国陆军大学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授课时间表[J].陆大季刊,1940(创刊号):1.

(责任编辑 孟俊红)

1006-2920(2017)02-0070-04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2.015

李嘉南,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门史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72)。

猜你喜欢

教官军事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动物入学也军训
他们的战争
教官之吼
尴尬
战争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