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3-10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供给校企机器人

姚 钢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姚 钢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对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如何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趋势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将企业需求、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与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合,对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实训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组织与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从而形成聚焦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辐射制造业智能化领域的符合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综合技能提升通道与培养路径。

工业机器人专业;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供给侧[2],是解决工业机器人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使人才培养更好适应“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大变革,人才供给侧要从课程体系、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教学资源体系、教学组织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环节[3]全面革新精准对接产业、产教深度融合以及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势在必行。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产品供给质量和结构,提供新产品,创造新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4]。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技能人才培育的供给侧,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在我国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明确要求“造就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1]。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要使产教深度融合、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围绕产业链和工作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5-7]。但在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仍存在不足,如有些专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在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上,亟需跟上行业发展;专业建设与产业结合度和专业服务能力低,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自觉性不够等[8]。

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是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而出现的新兴专业,集合机械、电子、控制、传感、视觉等诸多领域知识,是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结合的典型范例,也是伴随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的产物,承担着支撑产业发展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任。因而,专业构建之初应切实对接产业链、对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真正匹配企业要求,实现人才供给质量的根本性转变。人才需求侧审视人才供给侧,将企业需求、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全方面与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合,从国际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模式是其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均指出要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深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可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路径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抓手的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应切实把握“中国制造2025”环境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将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关键岗位、核心技能、职业素养精准对接,统筹校企双方在资源、技术、理念、人才等方面优势,从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实训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组织与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构建符合人才发展的综合技能培养与提升通道,形成聚焦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辐射制造业智能化领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完整、系统化教学模式与培养路径,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理解企业文化、用人理念、管理规范、岗位责任等,有效提升专业技能、素养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匹配度。

(一)精准定位面向“中国制造2 0 2 5”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充分把握“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及人才需求,重点关注关键岗位、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上游本体制造商、中游系统集成商、下游应用客户,面向职业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装调、检修、维护、销售、技术支持及运营管理等,要精准提炼行业应用中的典型岗位,整合岗位技能与素养要求,以此为基点形成与之匹配的对接生产过程的人才培养思路。

做好、做细校园足球是进一步深化党的教育方针,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提高我国足球后备人才质量、提升我国足球水平有力手段。从提升校园足球政策的实施成效着手,加快校园足球的发展速度,对提升我国的体育大国形象、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均有着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校企协同共同育人,共建“1 2 3 4 5”型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1个核心目标:培育服务区域经济、辐射周边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技能型人才。

2个流程重构:校企协作重构突出智能制造需求的关键岗位、关键技术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流程,及支撑岗位技能形成的职业素养培育流程,两个流程同步构建,强化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关联性及匹配性。

3个成长促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促进优秀学生的最大化成长,因材施教,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4个融合提升:校企从资源、技术、理念、人才4个方面紧密结合,实现企业实践案例与学校教学资源的融合提升、企业先进技术与学校普适性专业知识的融合提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升、企业优质人才与学校师资的融合提升。

5个体系革新:涵盖专业课程体系、素质养成体系、教学资源体系、教学组织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

专业课程体系:以关键岗位核心任务为源,逐层裂解剖析支撑技能,打破常规专业课程间相对独立的建课方式,形成围绕技能点构建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

素质养成体系:整理、提炼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职业素养,与生产过程关键节点搭建动态映射,形成与校园文化相容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教学资源体系:将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出现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企业典型案例等优质资源整合提炼,以项目任务、视频教程、技术文件等形式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体系:校企协作就学习阶段设置、教学展开方式、校内外训练模式、师资人员调配、学习过程考核等方面综合优化,支撑教学合理有序开展。

质量评价体系:根据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校企共管的人才培养过程及从业质量跟踪评价体系。

(三)探索立足关键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分解式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为提升专业技能培育的精准度与适应性,探索顶层任务逐层裂解、专业知识碎片化及技能点分解重组的课程建设方式,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流程相融合,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质量管理相融合。

1.明确专业领域关键岗位与技能,解析职业技能形成路径,构建符合专业技术多方面融合的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结构体系。校企协作按区域,结合产业链(上游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中游自动化集成企业、下游应用型企业),从行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及需求现状、岗位技能要求等方面开展调研,与企业资深专家及技术能手共建职业行动领域与能力结构体系,设计技能形成路径。

2.以关键岗位核心任务为顶层统领逐层裂解,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形成课程建设体系。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校企合作依据岗位技能标准,将高端复杂典型工作任务逐层裂解提炼,重构核心课程及项目内容。

(四)合理创建与技能培育过程相匹配的系统性、渐进式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结合企业的文化理念、职业操守、岗位守则、工艺流程、技术规范等,校企协同提炼关键岗位(核心技能)与职业素养映射关系,探索构建素养与技能同步共育的渐进式职业素养培育路径,塑造学生具有“工匠精神”。

(五)实践资源深加工,提炼形成适合教、学、练、用的教学实践资源库

校企协同整合专业技能、工程案例、素养培育等资源,开发并形成源于工程实践的教学资源库,支撑课程灵活设置及内容动态调整,保障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六)探索校企协同共管的企业人员培训式教学组织、管理方式与实施方法

1.教学时空交替:紧贴企业研发及生产组织实施进度,实施基础技能、实践技能训练校企交替进行。

2.教学师资交织:探索现代师徒制工学结合模式,实施导师责任制。

3.教学管理互融:探索构建校企协同共管的教学管理体系。

(七)探索构建融合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1.成绩评价方式重构:引入企业岗位技能与素养综合评定标准,设置评价权重,充分体现企业用人标准。

2.成绩评价效能提升:按照企业标准衡量学生能力等级,可兑换企业岗位考核积分,就业到岗后可免去类似考核,有效缩短实习期。

3.后人才发展期跟踪:校企协同跟踪学生从业状况,摸底学生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变更、发展瓶颈、职业能力诉求等系列情况,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提供支撑。

三、总 结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机遇,但随着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度的不断提升,也对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如何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趋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探索从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实训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组织与评价等方面将高职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培育与制造过程全方位对接,是实现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育同步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也为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培养从供给侧实现转变提供了有效支撑。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Z].2017-02-14.

[2]高健,周志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创新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23-29.

[3]王钊.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0):3-8.

[4]陈斯毅.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J].中国培训,2016,(7):6-8.

[5]郭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行业、企业办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4,(3):116-121.

[6]霍丽娟.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70-74.

[7]刘丽.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的分析[J].中国校内外教育,2014,(10):9-10.

[8]王钊.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0):3-8.

2017-03-20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XJK17CZY026);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5-2016年科研规划课题(XHB2015095);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科学研究课题(XDK2015-C-24)

姚钢(1981-),男,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机械电子工程等。

猜你喜欢

供给校企机器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