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
2017-03-10刘婕
刘 婕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 300380)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
刘 婕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 300380)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职业教育困难重重。在优化职业教育城乡布局的大环境下,农村职业教育需采取积极举措,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打造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出更多合格人才。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三化”发展战略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政府也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致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中,我国又提出了“三化”发展战略,即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那么在建设“三化”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服务于“三化”,为“三化”培育出有特色的人才,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的能动性。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而言的,是针对农村特有的经济、地理、人文等区域特点而提出来的,是市、县以下经济区域开办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大部分以涉农专业为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开设了机械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等专业。而原有的农类专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人才需求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校大多对此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不够;新开设专业缺乏前期调研,专业建设过程缺乏经验、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导致专业存在和发展出现种种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一、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困境
1.专业设置趋同,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
农村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那么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而传统的农业也向高效农业发展。农村在自然景观、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随着城镇化发展而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给农村提供了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也从农业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显得步调缓慢,导致学校专业设置趋同,失去特色。
农村职业学校为适应产业结构改变,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开设新专业,但专业设置脱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一些专业已经没有“农”的特色。例如,有些学校开设专业较为盲目,完全追求热门,基本上每个学校都开设像学前教育、计算机、会计等这些符合家长需求的专业。但是由于学校根本不具备专业开设条件,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的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没有竞争力,专业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不足,从而影响就业及后续招生工作。而另一方面,农村的发展确实需要大批农类专业的人才,而此类人才却严重缺乏。供给与需求不能对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受到阻碍。
2.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学难出成果
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绝大多数是农民子弟,大部分农村家长对职业教育是不认同的,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农村职业教育更是难登大雅之堂。家长不会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即使选择了也是无奈之举,会在专业的选择上选一些他们觉得“体面”的专业。农村职业学校的第一要务变成了招生,为了吸引生源按家长需求开设专业,即使这样,来自城市职业学校以及其他农村职业学校的生源争夺也是异常残酷。
如此的招生局面造成了入学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各农村职业学校为保证生源数量,不断降低入学门槛,不管学生初中有没有毕业,甚至不管小学有没有毕业一概不考虑,来者不拒。可想而知,面对如此的生源状况,教师的付出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
3.实训资源不足,实训水平难以提高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行了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学费减免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但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太差,而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的成本高,国家的投入明显难以满足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实训场地建设及实训设备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学校的实训课程开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技能水平难以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训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训硬件条件不合格,很多县级职教中心开设汽修专业,完全是理论课教学,整个学校没有一套实训设备;会计专业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会计实操课没有实训室,学生对于会计软件的认识完全来源于书本。二是设备利用率不高,政府资金投入在使用的时候,购置相关设备调研不严谨,使得购置设备要么较为落后,要么没有师资,造成实训设备闲置,资源浪费。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专业发展
(1)专业师资数量欠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专业师资数量不能满足学校专业教学的需要。生源来自农村的学生毕业后不愿回乡工作,城市毕业生也不愿去农村工作,农村职业学校师资来源受限。很多农村的职业学校接收了来自普教的教师作为补充,但大部分只能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转过来,实训教学也是名存实亡,教学方法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满足中职教育的要求。
(2)师资水平较低。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限制了专业的发展,专业师资缺乏,“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缺乏大批专业课及实训课教师,一些农村的职业学校,为了解决实训课教师不足,大多采取专业课程都由联办学校教师担任的方式,联办学校教师每周专门空出一天的时间到校授课,暂时解决授课问题,从长远看,对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作用不大。
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对策
1.专业建设引入地域文化,形成专业特色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把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作为专业设置的主导因素,以三化建设为专业设置切入点,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新型专业,引入地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建立按市场供需设置专业的动态机制,增强市场反应的敏感度,但专业设置避免大众化倾向。
例如,面向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新型现代农业,贯穿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设置农产品种植技术、加工、农业机械、农村物流、农村商贸等方面的新兴专业,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使农村经济产业化、一体化,鼓励学生毕业后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当地条件自主创业。同时要扩大畜牧、养殖、农林等方面的专业建设。我国的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到30%,而发达国家的比重达到了50%以上,因此,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农村职业教育要抓紧这个突破口,完善畜牧养殖专业和相关后延专业的设置和开发。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根据本地的特色、风俗、文化、风景等,可以开设农村旅游相关专业,结合目前农村信息化的速度,可以使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当地,增加就业的同时发展了当地经济。
2.尝试多种办学模式,促进专业成长
(1)城乡联合办学。农村职业学校可以以城市职业学校为依托,联合办学,享受城市职业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在合作过程中避免只依靠无回报的情况。联合是互惠互利,联合要有利于学校专业布局形成,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建设。
(2)共建中心模式。各类学校、培训机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师资与农村的实训基地相结合,解决了农村缺乏师资和学校缺乏实训场地的问题,促进了职教中心的综合发展。
(3)送教下乡或开展短期培训。送教下乡扩大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使农村职业教育从单纯为农村培养新生劳动力转变到兼具培养农村现有劳动力的轨道,提高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力。送教下乡,开展短期培训,以农民作为培训对象,可极大地增加农村自身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3.改善实训环境,改革教学模式
农村职业学校发展依靠的主要经费来源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从政策层面上,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和管理力度,避免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在地方被取缔或挪用,保证学校能及时足额支配经费进行学校建设。在依托政府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农村职业学校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建设实训室过程,加强校企合作,尽量让企业从调研开始一直参与学校实训室规划和建设,准确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实训室建设更加符合岗位要求。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能为专业实训提供基础条件,同时还能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加快专业的发展。
加快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在农职类学校的教学依然以理论为主,使学生严重脱离实际。学校应该实行校内正规教育和校外非正规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确实投入实践,参与当地的养殖、培育、种植、生产等实际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实际的技能,而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有很大改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农村职业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扩大招聘范围,要用较为优惠的政策提高吸引力,吸引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农村职业教育工作中。学校要有师资队伍的中长期规划,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等,通过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取得各类证书,证书要有含金量,经得起检验。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村职业学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毕业生技能水平,促进招生工作,加快学校发展。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
[2]卢春樱,柳薇.毕节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J].毕节学院学报,2012,(3):118-122.
[3]李梦卿,张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从农业化走向城市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4,(13):50-58.
[4]刘颖,杨孟迪.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出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5,(18):59-62.
[5]郭智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路径选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23-26.
2017-03-28
刘婕(1983-),女,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及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