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国志》看黄遵宪的史学思想
2017-03-10张开正
张开正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从《日本国志》看黄遵宪的史学思想
张开正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外交家及政治家。其作品《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第一次全面、深入地研究、考察日本历史文化及明治维新的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深刻,值得研究和弘扬,但因时代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黄遵宪;日本国志;史学思想
当中国人沉浸在地大物博、物产丰盈的天朝上国美梦时,曾经在明清时被称为倭寇的日本居然于1894年打败了曾经作为宗主国的清帝国,并迫使清廷于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场震惊中外的甲午中日战争,迫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由此,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便顺应时代的要求诞生了。
1 《日本国志》的写作背景及其动机
1.1 《日本国志》的写作背景
中日自古以来有着密切的联系,隋、唐、宋、明时期,两国使节、商人等来往不绝。但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德川幕府和中国清朝政府所实行的“闭关政策”,断了正常的往来关系。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日本了解相当困难。对日的了解主要通过商人等的描述。如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把日本写成由长崎、萨峋马和对马三大岛组成。鸦片战争前对日本研究最详细的一部书却是一个从未去过日本的朴学之士写出来的《吾妻镜补》(比黄遵宪写成《日本国志》早70多年)。可见中国对日本的了解少之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清朝统治者的天朝梦。一部分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开始睁眼望世界,寻求“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独立、富强的进步思想。他们研究的重点是西方列强技艺,而此时介绍日本的仅有徐继畲的《赢环志略》、魏源的《海国图志》。虽然都在研究日本,但在19世纪之前,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都是缺乏实地考察,对日本地理的描述都是不正确的,例如魏源的《海国图志》最初版本中原无日本,1852增补为一百卷时添上了日本。魏源在“日本岛国录”部分引用了《明史》《坤舆图说》等文献,而他作为最主要材料用大字全文抄录的则是徐继畲《赢环志略》关于日本的叙述。
1877年,清廷在日本设立公使馆,黄遵宪随驻日公使何如璋出使日本,对日本有了实地考察的机会。作为有识之士,黄遵宪为解国家之内忧外患,开始研究日本以寻求强国御辱之路。在这种背景下,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便应运而生。
1.2 《日本国志》的写作动机
黄遵宪于1877年随何如璋公使来到了日本,并担任史馆参赞。这给他写《日本国志》提供了条件。他说:“窃伏自念,今之参赞官,即古之小行人,外史氏之职也。”①表明自己肩上有不可推卸的重任。这时候的明治天皇正在推行“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政策,进行改革。他深知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这是他深感责任重大的原因。其二,日本缺乏史志类的著作,写《日本国志》,是先进的中国人开日本国志之壮举。在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序》中说:“尽管有《增镜》《吾镜》《大日本国史》等连绵庚续,史不绝书,但唯独典章制度方面的史志残缺不全。”黄遵宪对日无人致力于编撰史志深表遗憾,他说:“今日内务府省出版之书,层出不穷,无一人为此事,亦一大憾事。”可见日本缺乏史志类的文献,导致了日本典章制度的不能延续,这是黄遵宪写《日本国志》的动机。此外,笔者认为黄遵宪写《日本国志》的动机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黄遵宪在《日本国志叙》中指出:“余观日本士夫类能读中国之书,考中国之事。而中国士夫,好谈古义,足以自封,於外事不屑措意,无论泰西。”②从以上情形不难看出,中国人不能认清日本的历史与现状,不能清醒认识日本的国家、民族、政治等状况,这赋予了黄遵宪要担负起使中国人清醒地认清日本的相关状况的重任。同时,黄遵宪在《人镜庐诗草》中写到:“中国改法从西势在必然,并且断言,三十年后其言必验。”③可以看出:把明治维新改革的经验介绍给中国势在必行,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第二,黄遵宪成长的环境及个人价值观的影响。黄遵宪生活在清末,他的仕途道路并不顺,科举考试曾三次名落孙山。1873年,当他第三次落榜时,在《落榜后上余蓉初(祚磬师)》诗中说道:“又被风吹九下天,神山将近忽回船……思念用我思投笔”,这是黄遵宪落第后的无奈与愤懑,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科举制的不满。
黄遵宪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值得肯定的。他在诗集《人镜庐诗草》中写着:“少珊少珊我且与汝共登越王之高台,白云往来驾两骖。试寻黄屋左纛旧霸业,阴符发箧温韬钤。不然泛舟南海南,乘风破浪张长帆。”从这里不难看出他风华正茂,才华横溢,想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当列强逼迫、清廷内外交困之际,他认为:“非留心外交,恐难安内。”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促使他利用职务的便利,介绍日本的明治维新。
2 黄遵宪的经世致用思想与进化史观
2.1 经世致用思想
古人关于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有历史传统的。明末清初顾炎武就提出:“夫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⑤章学诚说:“学术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⑥他们都阐述了史学必须经世的思想。黄遵宪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深受他们的影响。《日本国志》“自序”就有“考古即所以通今”的思想,还说写《日本国志》目的是“质之当世士夫之留心时务者”。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黄遵宪的史学之志在经世的目的。
黄遵宪编写《日本国志》时,既不同于以人物纪传为叙事中心的纪传体,又有别于以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的纪事本末体,而是把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等作为考察对象,编撰典章制度专门史,是史志类的历史著作。在《食货志》《工艺志》里,他高度赞扬日本明治维新政府推行的“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反映出黄遵宪主张向西方学习,争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经世思想。又如《兵制》6卷,介绍日本效仿西方国家对兵制进行改革,建立新式的海、陆军,并对日本军舰等级、吨位都有详细记载,从中也可以看出黄遵宪经世致用的思想。
2.2 进化论史观
进化论表面是生物进化理论,但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观,它认为历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进化史观把人们的历史观带向了不断上升的发展方向。1877年,美国动物学家莫斯来到东京大学讲学,着重介绍了进化论,于是进化论的学说风靡日本学术界。黄遵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了解了进化论观点。在《日本国志》中他引用了《邻交志》中提到的“弱肉强食”“相竞而强”的进化论观点,并用此观点分析了当时物竞天择、强者生存的世界格局。他说:“一统贵守成,列国勿进取;守成贵自保,进取勿自强。”⑦这是他警醒国人,在弱肉强食的世界,要自强、自立,就必须学会竞争,在竞争中谋发展。
他在《日本国志·职官志》介绍了日本的君主立宪制,阐述了日本新官制的设置过程,并从进化论角度阐释了这种民主制度的设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日本明治维新后就设置刑法官、议政官、行政官等三权机构,认为这种“君民共主”的三权分立是“设法之巧也”,中国政府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当时日在府县设立“基层议会”,他对该制度甚为欣赏,积极加以传播,并在回国后积极倡导。如他在湖南助陈宝箴实行新政变法时,就仿效日本的“府县会议”制度,设立南学会,引进日本“议长一人,副议长一人,主监临议场”组织形式。黄遵宪的“改制”思想在国内得到了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实践,在思想上也日趋成熟起来。
对于日本明治元年到八年的发展,黄遵宪总结到:“维新之后,政权所属,上不能专制于朝廷,次不能委寄于隶,又不得不采泰西上下议院之法,以渐变君民共主之局,又势也。”⑧不难看出,他用进化论的思想解释历史,揭示社会制度性质的变化,是相当有深度的。
通过考察日本政治发展社会进步,黄遵宪历史进化观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南学会第一、二次讲义》中,黄遵宪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封建之世”“郡县之世”“共和之世”。虽然康有为较早就提出了“公羊三世说”,但黄遵宪的历史进化系统是资产阶级的系统进化学说,因而这两种学说是有区别的,表现为:第一,康有为“公羊三世说”主要是借托古人,引用了传统经义的重要内容。因此,他的进化学说植根于封建儒学的框架之中,受到传统儒学的禁锢。而黄遵宪不同,他有游历海外的经历,使其从进化论中更好地吸取了营养,因而他的“三世说”没有受到传统儒学的束缚。第二,康有为进行改良时,一般都是寻求皇帝的帮助,在宣传进化论时,都是假借古代圣人的权威。他的“公羊三世说”,主要是依托尧、舜、孔子等圣人阐述维新思想的蕴意。而黄遵宪采用西方进化论观点,综合中国历史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探讨历史进化、发展的原因,指出:社会的各种矛盾的相互对立与发展,以寻求共同的均衡,是推动社会进步、历史进化的主要动力。
黄遵宪的进化思想是其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一生都是在随着列强不断欺凌、压迫中国中度过的,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等屈辱过程。这使得黄遵宪在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大潮中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不断完善自我,走在时代的前列。在此过程中,黄遵宪的思想经历了地主阶级改革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他将达尔文进化论史观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进化论观点,提出了“封建、郡县、共和”三世说,历史进化思想日益完备,为资产阶级民主观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黄遵宪思想的时代印记
《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人编撰的第一部日本通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情况。并对国内改良提供镜鉴,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术界刮起了一阵向西方、向日本学习的风潮。黄遵宪的思想对梁启超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提出“教非人力所能保,保教之说束缚国民思想,孔教无可亡之理”。黄遵宪读罢,禁不住“惊喜相告,谓西海东海,心同理同”。尽管这些都体现了黄遵宪思想的积极方面,但受制于时代背景和自身政治立场,他曾经斥孙中山等领导革命为“江南群盗薮,纷纷说连衡,倘若出此策,自毁周身防,铸铁成大错,引刀还自戕”。⑨这说明他的进化论思想仍不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是他思想落后的反映。
4 结语
日本缺乏史志类的文献,导致了日本典章制度不能延续,这是黄遵宪写《日本国志》的动机。黄遵宪是同时代的佼佼者,到过朝鲜、日本、美国等地,开阔了眼界,形成了进化论史学思想,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积极意义。他撰写的《日本国志》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其史学价值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后人研究。
注释:
①黄遵宪.日本国志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
②黄遵宪.日本国志·自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
③黄遵宪.人镜庐诗草(卷九)[M].己亥杂诗 自注,钱仲聊,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④黄遵宪.日本国志·自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
⑤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8.
⑥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34.
⑦黄遵宪.日本国志·自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01.
⑧黄遵宪.日本国志·自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56.
⑨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M].钱仲聊,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 020.
[1]魏源.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黄遵宪.日本国志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陈铮.黄遵宪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黄遵宪.人镜庐诗草(卷九)[M].己亥杂诗,自注.钱仲聊,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卢宏业
Huang Zunxian’s Historiography Thought inTheHistoryofJapan
ZHANG Kai-zhe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Huang Zun-xian is a modern outstanding poet, scholar, diplomat and politician. His worksTheHistoryofJapanis the first time of Chinese people to comprehensive, in-depth study, the history of Japan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 of the book, and have huge impa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which was led by Kang You-wei and Liang Qi-chao. The historical thought contained in it was worth learning.
Huang Zun-xian;TheHistoryofJapan; historiographical thought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53
2016-03-27
张开正(1987—),男(彝族),贵州六盘水人,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K092;K207
1674-6341(2017)01-0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