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某猪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预防
2017-03-10杨谨瑜李月严欢陶松金照刚王生奎
杨谨瑜,李月,严欢,陶松,金照刚,王生奎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650201)
昆明某猪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预防
杨谨瑜,李月,严欢,陶松,金照刚,王生奎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某猪场2016年1月频发育肥猪死亡,保育猪生长发育不良、高热、厌食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为了查明该猪场猪只致病原因,笔者通过对病死猪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检,以及采集病料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猪冠状病毒以及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的RT-PC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猪只肺脏、脾脏等器官组织中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目的条带,与阳性目的条带相吻合,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结果分析,该猪场病死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所致。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传染病;RT-PCR;预防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障碍的传染病,临床特征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主,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该病只感染猪,各年龄阶段和品种的猪均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其传播迅速,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病毒也可通过胎盘和精液传播[1]。并表现出多样性,其特征为厌食、发热,带毒母猪和感染母猪可表现出发情障碍,如出现滞后产、不发情等现象,怀孕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2-5]。
近年来,临床上PRRS的发生和流行已经越来越普遍,防控难度和疫情的复杂程度日益加剧。其呈现出新的特点:阴性猪场愈来愈少,PRRS已成为大部分猪场常在疫病,猪场一片蓝;由于感染猪只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下降,特别是近年来加上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更加重了对猪群免疫功能的损害[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群的同时继发猪瘟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等其他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或共同感染,因此虽然我们找到了主要的病因,但对此病的处理仍相当复杂,想要单纯依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完全控制该病是不现实的,我们仍旧需要制定出综合全面的防治计划。本文对云南昆明厂口村某养猪场的发病猪进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
1 发病情况
主诉猪场约有300多头猪,只接种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而其他免疫均未涉及,其中有20多头猪于2016年1月30日发生育肥猪高死亡率,保育猪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的现象,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但均无效。兽医与畜主商量后决定对两头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
2 临床诊断
发病猪高烧、喘、四肢无力、鼻腔有铁锈色分泌物、个别猪只关节肿大、有神经症状、大便干燥而后期拉稀。
3 病理剖检
对2头已死亡的育肥猪进行病理剖检,剖检结果如下:肺肿胀、呈橡皮样,有干酪样点状物、大面积出血、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心包积液、可见脾脏淤血且边缘出现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表面有出血斑,剖开后肾脏乳头充血;喉头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出血,怀疑该猪只疑似感染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4 实验室诊断
4.1 实验室检测所需用品及设备
AxyPrep体液病毒DNA/RNA小量试剂盒:由康宁生命学(吴江)有限公司提供;高速低温离心机;超净工作台;PCR仪;电泳仪;紫外凝胶成像仪;移液枪;PE管;电脑多用电泳仪。
4.2 样品
取剖检猪只的肺脏、脾脏、淋巴结、肾脏部分组织剪碎进行充分研磨、用双抗水稀释,倒入2mlPE离心管以120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200μL。
4.3 检测步骤
流程为:核酸提取→制备体系→RT-PCR→电泳。
本实验采用试剂盒为康宁生命科学(吴江)有限公司提供的AxyPrep体液病毒DNA/RNA小量试剂盒。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上引物、下引物均由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提供)
5 结果与分析
实验室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检测结果
1-2:送检样本5:阳性对照6:阴性对照M:mark
结果分析:猪圆环病毒2型PCR以及猪冠状病毒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扩增条带为485bp,组织病料经病毒RNA提取后经反转录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得到485bp目的条带与阳性对照相吻合(见图)
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的结果,该猪场发病猪判定为疑似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根据RT-PCR检测送检样本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阳性,因此该猪场发病猪只确诊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6 讨论
6.1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危害
该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第一大疾病,也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造成免疫抑制和多系统衰竭,且由于该病毒不断变异,缺乏典型症状,机体免疫抑制易继发多种混合感染,如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和圆环病毒、副嗜血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使得猪群的发病情况更加复杂。现如今,病毒混合感染已成为主流,临床诊断更为困难,若采用单一的诊断方法,难免造成漏诊和误诊,贻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导致疫病蔓延。
6.2 RT-PCR等实验方法
本次试验应用RT-PCR快速测定病原核酸,不仅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和花费低等特点,对于大量的临床样品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更为优势的是其在诊断区分不同毒株等方面显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是目前最有效快捷的检测方法。
6.3 发病原因分析
6.3.1 近期猪场外来人员出入频繁,防疫措施不彻底。
6.3.2 猪舍保暖设施较差,猪群密度大,通风不好,空气污浊,呼吸道疾病容易发生。
6.3.3 2015年12月大雪以及多次寒潮来袭,直接导致猪群发生了严重的冷应激,这成为本次猪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6.3.4 实地调查后发现,周边其他猪场也有类似该猪场猪只的临床发病情况,该猪场有部分原因是病毒经水平传播进入该猪场,经呼吸道感染,导致该猪场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6.4 PRRS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猪群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疫病防控策略,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猪群的活动范围以及引种等工作的把关。通过它可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并且从现有环境中去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其总目标是保持畜群的高生产性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6-8]。全方位做好猪场生物安全,制定和推行科学免疫程序,并且强制地推动种猪场PRRS的净化工作。我国PRRS的控制任重而道远,需要兽医行政部门、学术界、企业界和生产界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树立正确而又科学的防控理念[6]。
6.5 要从观念上改变养殖模式
只有加强免疫防控、弥补生物安全体系漏洞以及使用天然中草药提取物预防[9-10],做好各种疫苗免疫工作,搞好生物安全措施,及时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提高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等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生,继而达到消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最终目的[11-13]。
[1]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8(2014.6重印):221-223
[2]Labarque G,Reeth KV,Nauwynck H,et al.Impact of genetic diversityofEuropean-typ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respiratorysyndrome virus strains on vaccine efficacy [J].Vaccine,2004,22(31/32):4183-4190.
[3]Mortensen S,Stryhn H,Sgard R,et al.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ofsowherds with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PRRS)virus[J].PrevVet Med, 2002,53(1/2):83-101.
[4]高晓磊,刘思当,娄忠子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然病例与美洲株(VR—2332)人工感染猪的比较病理学[J].中国兽医学报,2009,29(4),451-455.
[5]刘健,周锦萍,张维谊,等,一起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例的病原分离鉴定[J].中国畜物兽医,2008,35(10):101-103.
[6]杨汉春.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新特点与防控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015,9.
[7]杨汉春.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与控制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003,9.
[8]代军,雷蕾,任志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4):97-101.
[9]贺晶晶,代飞燕,李文贵,等.天然中草药提取物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活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8(4):494-499
[10]陈晓兰,蒋春茂,胡元亮等.中药多糖对PRRS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9):29-31.
[11]谭实勇,邓瑞林,罗满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10,42(4):90-92.
[12]杨润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免疫接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0(5):58-59.
[13]杨汉春.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防制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综述[J].猪业科学,2006(5):19-20.
S858.28
B
1003-8655(2017)01-0076-02
杨谨瑜(1994--),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临床兽医,邮箱:295185887@qq.com
王生奎(1963--),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邮箱:5446281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