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的守护人
2017-03-10李乐
摘 要: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与其说罗启锐是一个优秀的香港导演,不如说他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浓郁的香港本土情怀,一种属于他电影故事里的独特味道。
关键词:香港电影;特征;本土情怀
作者简介:李乐,女,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2
黄昏的余晖下少年棱角分明的侧脸,高大的梧桐树下,随风凌乱的头发,玻璃鱼缸反射下两张稚嫩的面孔和两段晦明晦暗的青春。这些是在导演罗启锐电影《岁月神偷》里出现的片段,它淡淡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代人泛黄的青春岁月。
作为一名并不被人所熟悉的导演,罗启锐却捧红了周润发、钟楚红等闻名全球的影视明星,堪称香港电影界的翘楚。他的作品《七小福》被第六十二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为最佳外语片候选作品并获得第二十五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和第二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以及《秋天的童话》、《宋氏三姐妹》、《岁月神偷》等均多次获得香港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这些足以看出他的作品具有香港本土独特的魅力。他曾说过说:“有时候我们看见野鸭在水面上游,很淡定的样子,其实它的两只脚在水面下踩得不知道有多忙呢。”在他作为导演的生涯里,也正是这些无法摆脱的忙成就了他的导演事业。在他的作品中都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这些强烈的个性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摆脱不了的香港本土气息和时代特征。
他的电影《岁月神偷》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罗鞋匠一家四口的艰辛生活。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他尽量还原六十年代初香港的人情风貌,他选择香港最古老的街道——永利街作为电影发生的场地,形象地体现出当时香港底层百姓所居住的简陋狭小的居住环境。同时,在电影里出现了街坊们吃“百家饭”的情景,这也是六十年代港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情景,表现出街坊们其乐融融的生活,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他也深刻的从侧面揭示出当时港人金钱至上的拜金气息,电影中大哥罗进一身患重症住院,不仅得不到照顾却连对他提出要一杯水的要求时,也遭到护士索要小费,抽血时也要多给小费才能减少肉体上的疼痛。而父亲的鞋铺也时常要给警察保护费才得以正常营业。这些看似平淡而易被忽略的小细节,折射出的却是六七十年代港人真实的生活状态。由于当时英国政府在管理上采取华人制华的方式,导致警察与黑社会相互勾结,看似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实则大肆收黑钱,可以说,处于当时的香港社会环境是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殖民统治,又要经受内地政治风云变化的影响。因而电影中大哥喜欢的女孩芳菲作为上流社会人物的代表,全家选择了移民。这些都反映出当时香港社会的和谐与动荡并存。
而在他的另一部电影《秋天的童话》里则反映出八十年代出现的移民热潮,华人的身影已遍布在世界各地,可是依旧有不少人像电影中的船头尺一样居住在贫民窟,但是他们依旧不会忘记自己那颗纯朴而善良的心。正如电影中船头尺十分慷慨地接济了同样从香港移民至纽约的十三妹,电影除了对男女主人公的刻画十分鲜明生动外,还通过对十三妹的上司和上司的女儿,船头尺的朋友马桶盖和没把伞的描写表现出来自不同阶级的人物的形象特点,为观众生动地展现出八十年代纽约华人的生存状态。
二.以导演个人经历作为创作题材
作为罗启锐和妻子张婉婷第一部共同执导的电影——《非法移民》曾获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它讲述了主人公张君秋非法移民至美国与女主人公李雪红在唐人街发生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了不少罗启锐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也正是这段特别的经历使他认识了妻子张婉婷,两人同为港人却相爱于美国。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可以在他的“移民三部曲”里找到它们的影子。
而在他执导的电影《岁月神偷》中这一特征则更加明显,罗启锐在创作这一影片时竭力体现自己真实的童年经历,他曾创作了两个剧本,一个是写了哥哥的故事,一个写了妈妈的故事。公司选择先拍罗启锐哥哥的故事,成全了他这部《岁月神偷》。可以说这是一部罗启锐自传式的电影,它还原了导演大部分的童年记忆,电影中能言善辩的罗太太以“宽鞋紧袜”一说引导客人买鞋,而这一说法是导演看自己母亲卖鞋时常听到她说的一句话。相比之下,他的另一部曾获得六十二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佳外语片的电影《七小福》,虽作为一部一反他文艺风格常态的武打片,但实际上他还是想借顽童们拜师学艺的童年来述说自己的童年,他自己也曾风趣地说:“如果你重看《七小福》的话,你会看到他们的邻居有一个傻乎乎的戴眼镜的小孩,那个就是小时候的我,我是故意放进去的。”
三.以慢镜头抒写浪漫情怀
作为纯文艺电影的《玻璃之城》也是羅启锐与妻子张婉婷的又一部默契之作,成就了一代天王黎明和女神舒淇。电影中,港生和韵文的爱情在令人潸然泪下的同时,也不得不说是电影中大量运用的慢镜头营造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境般纯美的世界,使观众沉浸在氤氲的浪漫气氛中而感到心灵上的触动。在影片的开头,一大群活泼的孩子,手握烟花,奔跑着,笑闹着,从伦敦大桥上经过去广场迎接新的一年。此处影片采用了一个慢镜头来呈现,将欢乐的气氛上升至最高点,使观众身临其境的同时也为下一秒男女主人公遭遇悲剧形成强烈的气氛差异。
电影中,当男女主人公的朋友为他们的子女讲述男女主人公生前在港大发生的爱情故事时,导演又一次毫不吝惜地采用慢镜头,使得港生与韵文的爱情被充分地放大而散发出浪漫的芬芳,随着慢镜头的不断推进,男主人公港生在泼水游戏中抢到了铜锣而与站在高处的韵文四目相对,一见钟情,这组被赋于浪漫和美感的慢镜头为电影叙述男女主人公的唯美爱情奠定了基础。
同样在他与妻子携手合作的另一部电影《北京乐与路》中的慢镜头运用也极为明显突出。影片中,午夜的北京,街头骑着破旧单车的滚摇青年,摇摇晃晃的背影,渐渐与夜色消融为一体,此处导演采用一个慢镜头特写,矗立的路灯,昏黄的光线,年轻的背影,导演营造出一种孤独与迷茫的浪漫气氛,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之态。一个慢镜头特写,不仅赋予了影片独一无二的美感,更强化了情感的宣泄,使得慢镜头这一浪漫的叙事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四.以细微凸显人物心理变化
前苏联导演米哈伊尔-罗姆曾说:“导演应当明确规定观众应该往哪看和怎么看。他设计的镜头,应当使观众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使观众所注意的人物,细节是他这时必须注意的人物,细节。从这方面来说, 导演就是一个对观众实行独裁的人。”从这一角度来说,导演罗启锐无疑就是电影中操控大局者,他通过细节的把握深刻地表现出人物心理上的微小变化,预示电影情节的后续发展。在电影《岁月神偷》中,弟弟罗进二每次放学回家,罗爸爸总会问他:“小弟,今天上学教了什么?”弟弟回答:“英文和中文咯。” “英文教了什么?” 弟弟: “英文咯。” 爸爸又问:“中文教了什么? ”“中文咯。”有一次,爸爸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调皮的弟弟戏弄爸爸,当爸爸问起:“英文教了什么?”他回答中文,爸爸问起中文,他回答英文,导演在这里将弟弟的天真顽皮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为接下来的最后一次提问形成鲜明的对比。当一家人经历了台风的肆虐,哥哥得重病住院等多重磨难后,当爸爸最后一次问起小弟同样的问题,弟弟的回答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和“I am a man。”通过如此细小而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弟弟在经历家里一系列的变故以后心里逐渐成长懂事起来了。如此细微之处的变化或许连弟弟自身也并没有意识到,而导演却很好地将其挖掘放大,深刻表现出人物内心真实的变化。
相比于其他导演,罗启锐在电影细节的刻画上十分值得令人回味,他抓住的是细节中的细节,仿佛是一粒灰尘,却在导演的放大镜下逐渐影响着人物心理的变化和推动情节的发展,正如在他作为编剧的电影《宋家王朝》中,孙中山第一次见宋家三姐妹的时候曾感慨地说道:“希望全中国四亿人将来都有鞋子穿。”随后清兵入闯之时,却是宋霭玲用一只鞋子挽救了孙中山的性命;夜深时分,宋庆龄不顾父亲的反对,跳窗出逃日本,银幕上出现了两对女人的脚:大步流星走在前面的是宋庆龄穿着白色高跟鞋堅决的脚,而在后面尽力追赶的是一双穿着绣花鞋裹着的旧时代标志的小脚。罗启锐以鞋这个细微到被人忽略的小细节为切入点,来展现孙中山和宋庆龄与大众不同的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
当今这个影片泛滥的时代里,导演制作一部电影的速度之快,成本之低,数量之多令人感慨的同时,却也让人深刻地明白这个时代已经太缺乏像罗启锐这样用心雕琢将细节大放异彩,不追求电影数量和票房力求质量的香港导演了,他将文艺片拍出了香港旧时光的韵味,他将历史片拍出了时代夹杂的人情味,他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地站着,怀抱旧时光眺望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