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电子线路教学的应用
2017-03-10杨晓玲
杨晓玲
摘 要:多媒体应用于《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理论晦涩、实践不足等缺点,大大改善了课堂氛围和授课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课程知识。运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将《电子线路》课程中无法形象说明的理论知识或者无法进行现场实践的实验通过动画等方式模拟展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理论理解和思维创新,提升实践能力,这是传统课堂所无法达到的或实现的,具有突出重大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电子线路;传统教学
《电子线路》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等几个显著特点。由于现阶段职专学生文化素质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课程实际收到教学效果十分有限。与同类其他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相比,《电子线路》课程普遍反映较为难学,甚至在学生群体中出现厌学、逃课等负面情绪。为使课程尽可能简单易懂、具体可行,提高授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强化学生实践创新思维,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手段。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电子线路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电子线路的教学模式大多为“黑板+粉笔+口授”的形式,授课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课程涉及专业性强、理解难的电子元件和线路理论,通过传统教学的方式,并不能使得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加之传统教学缺乏相应的硬件配置,很多实验并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模拟,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思维受到严重制约,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创新和学习成果向实践轉化和应用。
(二)电子线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与传统课堂单一的授课方式相反,多媒体教学集合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元素,教学效果显著,课堂趣味性十足。学生通过直观的幻灯片放映,影视资料播放、flash动画模拟等多种多媒体方式,能直观地理解像晶体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场效应管工作原理和模型、振幅调制、解调与混调电路等专业性较强、理论较为抽象的知识板块,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熟悉掌握实验操作原理,提升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实验思维。多媒体教学减少板书节约时间,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大大地提升课堂质量,给教师腾挪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深化和讲解,利于学生的进步。
二、当前多媒体教学在电子线路课程的常见应用问题
(一)不重视教材的使用和课堂笔记的记录
多媒体教学将教材中分布的知识转变成为一张张图文并茂,重难点突出的幻灯片,使得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教师的课件上,忽视了对课程教材的重视和细读。电子线路教材中很多微末细节,教师多数情况下在课件中并不会着重标出,甚至可能删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知识是没有用处的,相反,有些内容起到对内容加深理解,解释说明的作用,如果学生忽略教材的使用,则很有可能产生管中窥豹,理解不全的问题,无法掌握好课程知识脉络,对基础把握不牢。多媒体教学课件设置精美、知识凝练,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听讲后,并不重视笔记记录,课后用U盘拷贝复制之后,只是单纯浏览观看,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二)多媒体下的授课方式亟需改进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沿袭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方式,照着幻灯片念课件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电子线路课程理论知识较为专业和抽象,极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如果一堂课堂不注重提问解答等互动环节,不注重内容深化讲解,一味填鸭式地念课件,收到的效果必然是不好的。课件制作精良对教学有突出作用,但存在有些教师追求课件效果,忽视内容建树,本末倒置,课件空有其表,外强中干,这样的重课件效果,轻课件内容的授课方式,也是不利于电子线路课程学习的。
三、如何加强多媒体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辅助提升学生的上课兴趣
授课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多媒体应用水平,提升课件的制作水准,设计出内容精良、设计新颖,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电子线路教学课件。广泛应用flash动画、音像视频资料、幻灯片等多种多媒体辅助软硬件,减少课程的生涩感和枯燥性,丰富课堂的教学气氛。多采用模拟实验flash动画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原理简单化,避免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要注重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方法
电子线路课程在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的时候,要注重吸纳传统教学的精华成分。提升教师本身的口授能力,加强趣味性和简洁性;注重内容的讲解和提问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重视板书的使用和学生笔记记录。
(三)避免陷入多媒体教学陷阱
电子线路课程中,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不要陷入多媒体教学陷阱。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而应当立足课程内容,在必要时进行多媒体的使用,将重点放在教学质量提高上面,而不是追求课件上哗众取宠,博人眼球。
参考文献:
[1] 叶燕红.多媒体技术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知网,2015(11).
[2]陈其纯.电子线路[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