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2017-03-10解浩岳爱鹏
解浩+岳爱鹏
摘 要: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终极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公共服务、脱贫、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要加以具体落实。共享发展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共享发展;十三五;时代背景;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及其战略部署,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我國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其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针对性,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
当前中国发展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成就与问题紧密纠缠,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逐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力转换相互交织。我国经济总量“坐二望一”,2011——2015年均增长率达到7.8%,但收入分配失衡,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突出。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继续呈现下行趋势,但仍高于国际警戒线0.40。虽然近些年我国一直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取消了农业税,提高了个税起征点,但问题依然严峻。收入分配问题关乎国家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今后的五年,我国将继续处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如期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提出共享发展理念,表明我国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全体人民应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邓小平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其他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平等义务对我们来说,是对资产阶级平等权利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补充,而且使平等权利失去地道的资产阶级的含义。”平等的前提是共享,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时代升华。
其次,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活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所以说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和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不仅要解决好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的一般性问题,其核心在于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享发展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最终归宿,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结语
共享发展理念,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它体现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着力点。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唯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